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831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其结构包括废料槽前挡板、车窗废料槽、挤压块、边块、连接筒、均压推动装置、尾板、固定座、中部垫块、底座,均压推动装置包括连接件、壳体、移动杆、螺杆、电机、接线盒、齿轮、活塞、辅缸、油管、挤压杆、液压缸,在结构上设置了均压推动装置,车窗废料掉至车窗废料槽内时,接通接线盒电源,启动电机,螺杆转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转动,移动杆推动辅缸内的活塞向左移动,利用油管内油的推动力使液压缸内的挤压杆继续推进连接件,挤压块挤压车窗废料在车窗废料槽成型,采用双侧挤压,废料挤压受力成型平整且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属于车窗冲压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车门、顶盖等大型产品件,很多都带有天窗,窗口等造型,现有技术中此类部位经过车窗冲压模具冲压后,冲压掉的料板直接作为废料排出模具,不再使用。但由于车窗面积较大,因此废料尺寸也相应较大,大大降低了材料利用率,极度浪费。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599935.6的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的车窗冲头镶块及下模镶块,所述的上模增设废料冲头镶块,下模镶块上设有与废料冲头镶块配合的刃口,但是该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单侧挤压,废料挤压受力成型难以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往往采用单侧挤压,废料挤压受力成型难以平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其结构包括废料槽前挡板、车窗废料槽、挤压块、边块、连接筒、均压推动装置、尾板、固定座、中部垫块、底座,所述废料槽前挡板背面与车窗废料槽正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筒位于均压推动装置左侧,所述均压推动装置背面与尾板正面相贴合,所述中部垫块底面焊接于底座上,所述均压推动装置包括连接件、壳体、移动杆、螺杆、电机、接线盒、齿轮、活塞、辅缸、油管、挤压杆、液压缸,所述连接件右端与挤压杆左端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移动杆与齿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杆右端安装于电机左端,所述接线盒下端与电机上端相贴合,所述活塞右端与移动杆左端相连接,所述活塞嵌入安装于辅缸内表面,所述油管设于辅缸左端,所述挤压杆安装于液压缸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下端嵌入安装于车窗废料槽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边块右侧与连接筒左侧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正面与中部垫块背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为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共有2个。进一步地,所述废料槽前挡板为铸铁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在结构上设置了均压推动装置,车窗废料掉至车窗废料槽内时,接通接线盒电源,启动电机,螺杆转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转动,移动杆推动辅缸内的活塞向左移动,利用油管内油的推动力使液压缸内的挤压杆继续推进连接件,挤压块挤压车窗废料在车窗废料槽成型,采用双侧挤压,废料挤压受力成型平整且受力均匀。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均压推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废料槽前挡板-1、车窗废料槽-2、挤压块-3、边块-4、连接筒-5、均压推动装置-6、尾板-7、固定座-8、中部垫块-9、底座-10,连接件-601、壳体-602、移动杆-603、螺杆-604、电机-605、接线盒-606、齿轮-607、活塞-608、辅缸-609、油管-610、挤压杆-611、液压缸-6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废料槽前挡板1、车窗废料槽2、挤压块3、边块4、连接筒5、均压推动装置6、尾板7、固定座8、中部垫块9、底座10,所述废料槽前挡板1背面与车窗废料槽2正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筒5位于均压推动装置6左侧,所述均压推动装置6背面与尾板7正面相贴合,所述中部垫块9底面焊接于底座10上,所述均压推动装置6包括连接件601、壳体602、移动杆603、螺杆604、电机605、接线盒606、齿轮607、活塞608、辅缸609、油管610、挤压杆611、液压缸612,所述连接件601右端与挤压杆611左端相连接,所述壳体602内表面安装有电机605,所述移动杆603与齿轮6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杆604右端安装于电机605左端,所述接线盒606下端与电机605上端相贴合,所述活塞608右端与移动杆603左端相连接,所述活塞608嵌入安装于辅缸609内表面,所述油管610设于辅缸609左端,所述挤压杆611安装于液压缸612内部,所述挤压块3下端嵌入安装于车窗废料槽2上表面,所述边块4右侧与连接筒5左侧相焊接,所述固定座8正面与中部垫块9背面相贴合,所述连接筒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电机605共有2个,所述废料槽前挡板1为铸铁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本专利所说的螺杆604指的是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所述电机605,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进行使用时,车窗废料掉至车窗废料槽2内时,接通接线盒606电源,启动电机605,螺杆604转动,与其啮合的齿轮607转动,移动杆603推动辅缸609内的活塞608向左移动,利用油管610内油的推动力使液压缸612内的挤压杆611继续推进连接件601,挤压块3挤压车窗废料在车窗废料槽2成型。本技术解决了往往采用单侧挤压,废料挤压受力成型难以平整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置了均压推动装置,车窗废料掉至车窗废料槽内时,接通接线盒电源,启动电机,螺杆转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转动,移动杆推动辅缸内的活塞向左移动,利用油管内油的推动力使液压缸内的挤压杆继续推进连接件,挤压块挤压车窗废料在车窗废料槽成型,采用双侧挤压,废料挤压受力成型平整且受力均匀。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废料槽前挡板(1)、车窗废料槽(2)、挤压块(3)、边块(4)、连接筒(5)、均压推动装置(6)、尾板(7)、固定座(8)、中部垫块(9)、底座(10),所述废料槽前挡板(1)背面与车窗废料槽(2)正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筒(5)位于均压推动装置(6)左侧,所述均压推动装置(6)背面与尾板(7)正面相贴合,所述中部垫块(9)底面焊接于底座(10)上,所述均压推动装置(6)包括连接件(601)、壳体(602)、移动杆(603)、螺杆(604)、电机(605)、接线盒(606)、齿轮(607)、活塞(608)、辅缸(609)、油管(610)、挤压杆(611)、液压缸(612),所述连接件(601)右端与挤压杆(611)左端相连接,所述壳体(602)内表面安装有电机(605),所述移动杆(603)与齿轮(6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杆(604)右端安装于电机(605)左端,所述接线盒(606)下端与电机(605)上端相贴合,所述活塞(608)右端与移动杆(603)左端相连接,所述活塞(608)嵌入安装于辅缸(609)内表面,所述油管(610)设于辅缸(609)左端,所述挤压杆(611)安装于液压缸(612)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废料槽前挡板(1)、车窗废料槽(2)、挤压块(3)、边块(4)、连接筒(5)、均压推动装置(6)、尾板(7)、固定座(8)、中部垫块(9)、底座(10),所述废料槽前挡板(1)背面与车窗废料槽(2)正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筒(5)位于均压推动装置(6)左侧,所述均压推动装置(6)背面与尾板(7)正面相贴合,所述中部垫块(9)底面焊接于底座(10)上,所述均压推动装置(6)包括连接件(601)、壳体(602)、移动杆(603)、螺杆(604)、电机(605)、接线盒(606)、齿轮(607)、活塞(608)、辅缸(609)、油管(610)、挤压杆(611)、液压缸(612),所述连接件(601)右端与挤压杆(611)左端相连接,所述壳体(602)内表面安装有电机(605),所述移动杆(603)与齿轮(607)为一体化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凯杏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