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369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内筒和过滤装置主体。内筒是两个固定式圆环,用于支撑活动式内衬,圆环与圆环之间由不锈钢横杆焊接连接,横杆中心处由通往过滤装置主体底部的不锈钢立杆焊接连接;活动式内衬为可更换的过滤滤芯,其结构由内向外由玻璃纤维、压制花生壳及不锈钢金属丝三种材质分别制成,活动式内衬顶部外侧设有不锈钢挂钩,便于搭设在固定式圆环之上;过滤装置主体用于暂存过滤后的油脂;过滤装置主体筒身底部设有排污口,筒内上部设有溢流口,过滤装置主体上部有盖,盖与筒身由螺栓固定;轴承油脂通过活动式内衬的过滤滤芯达到过滤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过滤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作为机械工业大国,每年轴承油脂耗用量巨大,轴承油脂的过滤净化效率一直是影响轴承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油脂在使用中不断氧化变质,生成沉积物和固体物,机器运转中磨损生成金属屑,密封弹体损坏进油中,环境的灰尘也会进到油中,这些都使润滑油受到污染而影响性能,从而加速设备的磨损,加大了设备维护保养费用。因此,轴承油脂的过滤净化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很多轴承油脂过滤方法步骤过于繁琐,过滤效率不高,阻碍了轴承油脂的高效利用。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具有极高的过滤效率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阻力。花生壳属于常见废物材料,其中空构造形成孔隙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与油脂的接触面积,使油脂达到净化的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轴承油脂过滤装置,其过滤材质采用玻璃纤维、压制花生壳及不锈钢金属丝压制而成,过滤效果好,且过滤装置主体设有排污口,设备方便清洗,较好地提高了过滤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轴承油脂过滤方法步骤过于繁琐,过滤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圆柱体的过滤装置主体,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上部设有溢流口,筒身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筒;所述内筒的上部设有固定式圆环,所述固定式圆环通过不锈钢横杆和不锈钢立杆与过滤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内设有一个活动式内衬;所述活动式内衬中存放可更换的过滤滤芯,所述固定式圆环上还连接管道,过滤前的轴承油脂通过管道输送至内筒内的过滤滤芯其中,所述过滤滤芯由垂直方向的三层的材质压制而成,由内向外依次为玻璃纤维层、压制花生壳层及不锈钢金属丝层;所述活动式内衬顶部外侧设有不锈钢挂钩,便于搭设在固定式圆环上;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用于存放过滤后的油脂,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支撑结构,顶部设有一个与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相对应的罐盖,所述罐盖与过滤装置主体由螺栓固定。进一步,设有两个固定式圆环,所述固定式圆环并排连接。进一步,所述玻璃纤维层筛分粒度为50~100目,厚度为2~3mm。进一步,所述压制花生壳层是由花生壳在1.0~2.0Mpa压力条件下压制成型,厚度为2~3mm。进一步,所述不锈钢金属丝层为304不锈钢,筛分粒度为50~75目,厚度为2.5~3.5m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承油脂过滤装置的内部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承油脂过滤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轴承油脂过滤装置的活动式内衬过滤滤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轴承油脂过滤装置主体结构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内筒2和内筒3,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内筒2和内筒3为固定式圆环结构,内筒2和内筒3由不锈钢横杆15焊接连接,不锈钢横杆15中心处由通往过滤装置主体底部的不锈钢立杆16焊接连接,不锈钢立杆16通过支撑17焊接固定在过滤装置主体1内,内筒2和内筒3与管道11相承接,用于接收来自管道11的介质,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由筒盖13、支撑14、溢流口8、排污口9组成,所述排污口9位于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正中央,所述支撑14是三个焊接支撑360°均匀分布于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所述溢流口8位于过滤装置主体1外壁上部,低于管道11管底水平高度15cm,所述筒盖13与过滤装置主体1筒身靠螺栓1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式内衬7的过滤滤芯由垂直方向的三层的材质压制而成,由内向外依次为玻璃纤维层4、压制花生壳层5及不锈钢金属丝层6;所述不锈钢挂钩10位于活动式内衬7上部,活动式内衬7依靠不锈钢挂钩10搭设在内筒2或内筒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外界泵入的轴承油脂进入管道11后,并联流入内筒2和内筒3的活动式内衬7中,在活动式内衬7内通过如图3所示的由玻璃纤维层4、压制花生壳层5及不锈钢金属丝层6三层过滤结构组成的过滤滤芯后,流入过滤装置主体1内,再通过图2所示过滤装置主体1外壁的溢流口8溢流出,得到净化后的成品轴承油脂,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的排污口9用于定期清理油脂杂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式内衬7经过36~48h使用过滤后,松开螺栓12,打开筒盖13,手提不锈钢挂钩10将活动式内衬7取出,对活动式内衬7进行清洗,清洗洁净后重新将其装入内筒2或内筒3内,继续过滤。此过滤设备操作简易,清洗方便,较好的提高了油脂的过滤效果。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圆柱体的过滤装置主体,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筒;所述内筒的上部设有固定式圆环,所述固定式圆环通过不锈钢横杆和不锈钢立杆与过滤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内设有一个活动式内衬,所述活动式内衬中存放可更换的过滤滤芯,所述固定式圆环上还连接管道,过滤前的轴承油脂通过管道输送至内筒内的过滤滤芯;所述过滤滤芯由垂直方向的三层的材质压制而成,由内向外依次为玻璃纤维层、压制花生壳层及不锈钢金属丝层;所述活动式内衬顶部外侧设有不锈钢挂钩,便于搭设在固定式圆环上;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用于存放过滤后的油脂,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支撑结构,顶部设有一个与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相对应的罐盖,所述罐盖与过滤装置主体由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油脂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圆柱体的过滤装置主体,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筒;所述内筒的上部设有固定式圆环,所述固定式圆环通过不锈钢横杆和不锈钢立杆与过滤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内设有一个活动式内衬,所述活动式内衬中存放可更换的过滤滤芯,所述固定式圆环上还连接管道,过滤前的轴承油脂通过管道输送至内筒内的过滤滤芯;所述过滤滤芯由垂直方向的三层的材质压制而成,由内向外依次为玻璃纤维层、压制花生壳层及不锈钢金属丝层;所述活动式内衬顶部外侧设有不锈钢挂钩,便于搭设在固定式圆环上;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用于存放过滤后的油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乾丰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