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沉积和机器人操作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325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沉积和机器人操作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电沉积步骤,通过电沉积形成可控的水凝胶微结构;处理步骤,形成中空的微胶囊结构,并且进行后续培养细胞、接种;拾取步骤,通过流体力将微结构拾取;对准及固定步骤,制造具有复杂结构的微组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微组织的3D组装,并且实现多细胞相互作用和复杂的微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沉积和机器人操作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微操作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沉积和机器人操作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人体组织体外三维(3D)培养技术培养出的三维(3D)组织结构已经在皮肤、角膜和软骨等几种组织中实现了工程化地临床应用。在三维组织结构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制造三维组织微结构的途径有装载细胞的微纤维、涂有细胞的薄板和封装细胞的珠子。这些方法大多在模拟原生组织微结构上不够灵活,缺乏近一步操控和装配的能力,而这些对于提供生化环境使细胞实现生物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许多研究集中在用藻酸盐-多聚赖氨酸(alginate-PLL,AP)封装的形状可控的培养系统的更新换代上。目前,藻酸盐-多聚赖氨酸-藻酸盐(APA)微胶囊已被广泛用于胰腺,骨和肝小叶中以开发仿生体外器官模型。作为病理学、药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替代者,这些人造组织模型目前已有研究利用微流体,介电电泳和生物打印来制备。然而,超细纤维,细胞片或微细胞聚集体缺乏培养到更复杂的3D结构的能力,使得特定的微环境,多细胞相互作用和复杂的微结构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即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微组织构建方法,包括:S1,电沉积步骤,通过电沉积形成可控的水凝胶微结构;S2,处理步骤,形成中空的微胶囊结构,并且进行后续培养细胞、接种;S3,拾取步骤,通过流体力将微结构拾取;S4,对准及固定步骤,制造具有复杂结构的微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微组织构建方法,包括:S1,电沉积步骤,通过电沉积形成可控的水凝胶微结构;S2,处理步骤,形成中空的微胶囊结构,并且进行后续培养细胞、接种;S3,拾取步骤,通过流体力将微结构拾取;S4,对准及固定步骤,制造具有复杂结构的微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S11,提供第一导电玻璃,并在第一导电玻璃上涂覆光刻胶;S12,利用预先设计具有特定形状的光掩模,在均匀的紫外线下,在所述第一导电玻璃上成像;S13,对所述第一导电玻璃使用显影液洗涤,使具有所述特定形状的电极留在所述第一导电玻璃上;S14,提供第二导电玻璃,用所述第一导电玻璃的所述电极作为阳极,所述第二导电玻璃作为阴极;将沉积溶液填充到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S15,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使所述沉积溶液沉积在所述第一导电玻璃的所述电极上沉积,至沉积完全;S16,将所述第一导电玻璃在HEPES缓冲液中洗涤,直到所有的水凝胶微结构从所述第一导电玻璃上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S21,利用氯化钙溶液对所述水凝胶微结构进行固化成型;S22,利用多聚赖氨酸PLL溶液与所述水凝胶微结构反应,形成藻酸盐-PLL结构AP微结构;S23,利用褐藻酸钠溶液与所述AP微结构反应,形成藻酸盐-PLL-藻酸盐结构APA微结构;S24,利用柠檬酸钠溶液处理所述APA微结构,溶解内部藻酸盐水凝胶形成中空微胶囊结构微结构;S25,将所述中空微胶囊结构微结构在含有细胞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至形成细胞完全填充的微结构;S26,利用多聚赖氨酸PLL溶液与所述细胞完全填充的微结构反应形成藻酸盐-PLL-藻酸盐-LL结构APAP微结构;S27,将所述APAP微结构在纤连蛋白溶液中浸泡,接种成纤细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微组织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S31,将微结构收集在培养皿中并放置在光学显微镜平台上;S32,选择一个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化平郑志强石青胡豪俊郭德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