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283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56
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属于电力工程施工装置领域,包括防水膜层、布置于防水膜层中的多个预警片以及与预警片连接的电源线;所述预警片按行或者列分成多组,各组之间相互平行布置且各组间相关电源线的连接关系为并联,在每组中各预警片之间相互并联;所述预警片包括壳体及并联布置在壳体内的多组预警电路单元;所述预警电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多个连通端子及串联在连通端子之间的警鸣器和/或发光器;所述连通端子在自由状态下会使串行电路连通,在受到外部压迫时会使串行电路断开。其能够发出声响对电缆的埋藏位置及时有效的予以警示,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因电缆位置标示不明显、不易察觉而造成损坏,从而造成事故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的为一种对埋藏在地下的电缆位置起到警示提醒作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在进行其他施工工程时对已埋置在地下的电缆造成损坏,会在变电站等电力设施的周围会设置指示电缆走经的标志,达到防止施工对地下电缆造成外力破坏的目的。目前普遍采取的方案是在电缆走经的上方打入电缆标识石桩,以示意地下有电缆。但是,由于警示标志是石桩,限于石桩的物理特质及石桩布置的分散性,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石桩很不易被发现。进一步,由于石桩的警示作用没有发声、发光等警示特性,在夜间施工时石桩提醒作用很容易被忽略,易造成施工人员误判,因此夜间造成失误破坏的几率会进一步提高,显著增加造成大面积停电及安全事故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采取石桩标志对埋地电缆走经进行警示作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其能够对电缆的埋藏位置及时有效的予以警示,降低施工过程中因电缆位置标示不明显、不易察觉而造成损坏,从而造成事故的几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包括防水膜层、布置于防水膜层中的多个预警片以及与预警片连接的电源线;所述预警片按行或者列分成多组,各组间相关电源线的连接关系为并联,同时在每组中各预警片之间相互并联;所述预警片包括壳体及并联布置在壳体内的多组预警电路单元;所述预警电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多个连通端子及串联在连通端子之间的警鸣器和/或发光器;所述连通端子在自由状态下会使串行电路连通,在受到外部压迫时会使串行电路断开;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置用来卡装连通端子、警鸣器和/或发光器的型槽,在各型槽的槽底设置布线槽;连通端子的上端相对壳体的上端面凸出形成高度差,在壳体的上端面与防水膜层之间设置防水海绵材质的填充层。进一步,所述连通端子包括底盖、端盖以及置于底盖与端盖之间的滑块、连接部和弹簧;所述连接部固定在底盖的上端口,在连接部的轴心位置设中心孔且使孔壁相对底盖的腔体径向向内延伸,同时在连接部的上端面设置轴向延伸的环状凸缘;所述滑块置于底盖内,其外壁与底盖的内壁接触;在所述滑块的上端面设置凸台且使凸台的外壁上端与所述连接部孔壁接触,在凸台的上端面设置二次凸台;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滑块与底盖的内腔底壁之间;所述端盖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使连接部的环状凸缘及滑块的二次凸台嵌入端盖的下端对应设置的槽体内;在自由状态下,连接部的环状凸缘上端相对端盖上对应设置的槽体底面有垂直间距,连接部上端面与端盖下端面之间有垂直间距;在连接部的下端面靠近孔壁的边缘位置及滑块的上端面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对应的电极片,两电极片分别引出电极连线至连通端子外。进一步,在所述预警电路单元中,相互串联的连通端子呈围合布置形式,可以围合成方形或者圆形。再进一步,所述预警电路单元还包括一个独立布置的连通端子,在该独立布置的连通端子的电路上串联警鸣器和/或发光器,并且将独立布置的连通端子构成的电路置于串联布置的连通端子构成电路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发出声响对电缆的埋藏位置及时有效的予以警示,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因电缆位置标示不明显、不易察觉而造成损坏,从而造成事故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预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设置有连通端子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通端子在非受力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通端子在承受外压力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预警电路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膜层,2预警片,21壳体,22预警电路单元,221连通端子,2211底盖,2212端盖,2213滑块,2214连接部,2215弹簧,2216电极片,2217电机连线,222警鸣器,23布线槽,3电源线,4电缆,5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便结合附图及应用方式对其技术方案进一步作出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包括防水膜层1、布置于防水膜层1中的多个预警片2以及与预警片2连接的电源线3。所述预警片2按行分成六组,各组预警片2之间相互平行布置且各组预警片2之间相对于电源线3的连接关系为并联。在各组中,五个预警片2之间均为并联形式。在将电缆4布置好后可将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铺设在电缆4的上面,在电缆4与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之间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当然埋设完毕后在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上方也应该有一定的土层厚度。至于预警片2的布置密度以及在电缆4周围的布置面积大小,均需要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及周围设施具体确定。在本装置中防水膜层1将预警片2夹持在内与外界的水层形成隔离。防水膜层1的大小(平面面积)可以自由确定,在其平面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延续铺设多块。引出防水膜层1至外界的电源线3可以连接至远处放置的独立电源或者经过部门协调连接至就近的路灯电源(一般路灯电源为太阳能板发电的独立电源,这样形成的供电电源能够持续且不会受到电网故障的影响)。如图2所示,所述预警片2包括壳体21及并联布置在壳体21内的八组预警电路单元22。所述预警电路单元22包括相互串联的四个连通端子221及串联在连通端子221中间的警鸣器222或发光器。也可以同时两串联在一起的警鸣器22与发光器共同串联设置在连通端子221间。在图2中,每组预警电路单元22中的四个连通端子221串联后仅在中间的两个连通端子221间设置了警鸣器222。所述连通端子221在自由状态下(没有外界的作用时)会使串行电路连成通路,在受到外部压迫时会使串行电路形成断路。即一组预警电路单元22中串联的多个连通端子221均处在自由状态下时,该组预警电路单元22才会连成通路,只要其中某一个连通端子221受到外部压迫,就会使该组预警电路单元22的电路形成断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弹簧2215(见图4、图5中)的弹力特性,所谓的自由状态包括在连通端子221受到的压力不足以克服弹簧2215的预紧弹力时。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对应预警电路单元22上方的土层重量足够小于弹簧2215的预紧弹力,连通端子221就会使电路连通。所以在上方盖置足够厚度的土层时预警片2内的各预警电路单元22均为断路状态,警鸣器222不会发出报警。如果设置的为发光器则不会发出光亮。设置的发光器发出的光亮应该有足够的穿透力,以保证光线能够穿出一定的土层厚度。如图3所示,在所述壳体21的上端面设置有用来卡装连通端子221和警鸣器222的型槽,在各型槽的槽底设置布线槽23;连通端子221的上端相对壳体21的上端面凸出形成高度差(最好控制在2mm至6mm范围内),在壳体21的上端面与防水膜层1之间设置防水海绵材质的填充层5(应具有阻燃性)。填充层5设置的厚度不应大于连通端子221上端面与壳体21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最好是高度一致或者将差值控制在1mm内。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通端子221包括外形均呈圆盘状的底盖2211、端盖2212以及置于底盖2211与端盖2212之间的圆柱状的滑块2213、连接部2214和弹簧2215。所述连接部2214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盖2211的上端口。在连接部2214的轴心位置设中心孔且使孔壁相对底盖2211的腔体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防水膜层、布置于防水膜层中的多个预警片以及与预警片连接的电源线;所述预警片按行分成六组,各组预警片之间相互平行布置且各组预警片之间相对于电源线的连接关系为并联;在各组中,五个预警片之间均为并联形式;在将电缆布置好后可将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铺设在电缆的上面,在电缆与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之间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当然埋设完毕后在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上方也应该有一定的土层厚度;至于预警片的布置密度以及在电缆周围的布置面积大小,均需要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及周围设施具体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防水膜层、布置于防水膜层中的多个预警片以及与预警片连接的电源线;所述预警片按行分成六组,各组预警片之间相互平行布置且各组预警片之间相对于电源线的连接关系为并联;在各组中,五个预警片之间均为并联形式;在将电缆布置好后可将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铺设在电缆的上面,在电缆与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之间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当然埋设完毕后在该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上方也应该有一定的土层厚度;至于预警片的布置密度以及在电缆周围的布置面积大小,均需要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及周围设施具体确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电缆位置预警装置,其特征是:在本装置中防水膜层将预警片夹持在内与外界的水层形成隔离;防水膜层的大小(平面面积)可以自由确定,在其平面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延续铺设多块;引出防水膜层至外界的电源线可以连接至远处放置的独立电源或者经过部门协调连接至就近的路灯电源(一般路灯电源为太阳能板发电的独立电源,这样形成的供电电源能够持续且不会受到电网故障的影响);所述预警片包括壳体及并联布置在壳体内的八组预警电路单元;所述预警电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四个连通端子及串联在连通端子中间的警鸣器或发光器;也可以同时两串联在一起的警鸣器与发光器共同串联设置在连通端子间;每组预警电路单元中的四个连通端子串联后仅在中间的两个连通端子间设置了警鸣器;所述连通端子在自由状态下(没有外界的作用时)会使串行电路连成通路,在受到外部压迫时会使串行电路形成断路;即一组预警电路单元中串联的多个连通端子均处在自由状态下时,该组预警电路单元才会连成通路,只要其中某一个连通端子受到外部压迫,就会使该组预警电路单元的电路形成断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弹簧的弹力特性,所谓的自由状态包括在连通端子受到的压力不足以克服弹簧的预紧弹力时;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对应预警电路单元上方的土层重量足够小于弹簧的预紧弹力,连通端子就会使电路连通;所以在上方盖置足够厚度的土层时预警片内的各预警电路单元均为断路状态,警鸣器不会发出报警;如果设置的为发光器则不会发出光亮;设置的发光器发出的光亮应该有足够的穿透力,以保证光线能够穿出一定的土层厚度;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用来卡装连通端子和警鸣器的型槽,在各型槽的槽底设置布线槽;连通端子的上端相对壳体的上端面凸出形成高度差(最好控制在2mm至6mm范围内),在壳体的上端面与防水膜层之间设置防水海绵材质的填充层(应具有阻燃性);填充层设置的厚度不应大于连通端子上端面与壳体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最好是高度一致或者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英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信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