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627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缓凝混凝土,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水150‑190份、水泥320‑360份、砂子635‑675份、石子920‑1140份、外掺料A65‑95份、外掺料B92‑120份、石膏37‑59份、外加剂5.5‑8.3份;所述外加剂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缓凝剂12‑16份,聚羧酸减水剂38‑52份;所述外掺料A包括粉煤灰,外掺料B包括矿粉;所述缓凝剂由质量比为1‑3:2.4‑3.5:2.3‑3.2的硫代硫酸钠、丙三醇和三聚磷酸钠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凝结时间较短,后期强度较低,难以满足需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又要保证凝结后期的强度的需求。利用缓凝剂和聚羧酸减水剂配合使用,能够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且使混凝土较强的后期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大型工程的需要,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41711C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超干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含有混凝土高效减水外加剂,该外加剂含有一种或多种选自木质素磺酸盐、氧化羧酸盐和聚羧酸盐的水泥分散剂(A),当选用木质素磺酸盐或氧化羧酸盐,其含量为水泥或水泥和粉煤灰固相总重量的0.15-0.80%,当选用聚羧酸盐时,其含量为0.02-0.20%(重量),此外,它还含有一种或多种选自聚氧化烯烃烷芳醚和聚氧化烯烃烷基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其用量为水泥或水泥和粉煤灰固相总重量的0.01-0.05%,所说表面活性剂(B)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8-17。现有的这种超干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虽固化效果好,但是加入了木质素磺酸盐,由于具有引入空气的性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小,早期强度偏低,且缓凝时间较短,难以满足需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又要保证凝结后期的强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水150‑190份、水泥320‑360份、砂子635‑675份、石子920‑1140份、外掺料A65‑95份、外掺料B92‑120份、石膏37‑59份、外加剂5.5‑8.3份;所述外加剂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缓凝剂12‑16份,聚羧酸减水剂38‑52份;所述外掺料A包括粉煤灰,外掺料B包括矿粉;所述缓凝剂由质量比为1‑3:2.4‑3.5:2.3‑3.2的硫代硫酸钠、丙三醇和三聚磷酸钠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水150-190份、水泥320-360份、砂子635-675份、石子920-1140份、外掺料A65-95份、外掺料B92-120份、石膏37-59份、外加剂5.5-8.3份;所述外加剂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缓凝剂12-16份,聚羧酸减水剂38-52份;所述外掺料A包括粉煤灰,外掺料B包括矿粉;所述缓凝剂由质量比为1-3:2.4-3.5:2.3-3.2的硫代硫酸钠、丙三醇和三聚磷酸钠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减水剂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90-94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4.5-5.5g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8-10g丙烯酸、0.06-0.08g抗坏血酸、0.1-0.2g巯基乙酸、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90-94g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和蒸馏水45.5-47.8g装入500mL四口瓶内匀速搅拌,水浴加热至60-64℃,在升温至50℃时,加入4.5-5.5g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升温至62℃时,同时滴加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在避光条件下2-3小时滴加完成,B组分在3.5-4小时滴加完成;滴加完成后在62℃下继续保温1-2小时后降温至室温,得到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含有15%的固体含量,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为6-7,即制得减水剂;其中A组分为8-10g丙烯酸和4-6g蒸馏水的混合溶液,B组分为0.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连林袁冬生张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石化安东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