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陶瓷釉面砖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37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陶瓷釉面砖及制造方法,此方法包括调制一种可以适用于陶瓷釉面砖的特殊色釉,以丝网印刷或滚筒印刷方式印于已经施过底釉及面釉的陶瓷砖体上,再喷以一定量的水溶液助渗,入辊道窑烧成,烧成温度1080℃~1200℃,烧成周期40~85分钟。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利用各种盐类与釉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着色,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色釉在垂直及水平方向在整个釉层内渗透,不同于普通方式生产釉面砖的只在表面有色,更具有石材的自然效果,且表面自然细腻,磨蚀后仍保持原有色彩;仿抛光釉面砖的光泽度优于同类产品;不使用色料、印油等附加产品,可显著节约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陶瓷釉面砖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釉面砖及其通过一种新型的陶瓷色釉制造陶瓷釉面砖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制造陶瓷釉面砖所使用的陶瓷色釉无一例外的是采用各种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充分混合后在高温下烧制,利用各种发色离子反应而成,在陶瓷釉面砖上使用时通常以印油和印刷釉调和成粘稠状,采用丝网印刷或辊筒印刷方式印于釉面上,高温下印油挥发,色釉沉积在釉面砖表面发出各种不同颜色。但其缺点在于仅在釉层表面有色,磨蚀后表面将没有颜色,而且使用印花方式将不可避免的在表面形成网纹或辊筒的痕迹,装饰效果不够自然流畅;另外,由于使用色料和印油等,使陶瓷釉面砖的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因此,如何使陶瓷釉面砖更富有自然肌理,降低成本,是陶瓷釉面砖生产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具有自然的装饰效果和生产成本低的陶瓷釉面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新型的陶瓷色釉制造陶瓷釉面砖的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陶瓷釉面砖由陶瓷砖坯体、底釉层、面釉层-->构成,在面釉层的表面还设有色釉层,色釉层的色釉渗入面釉层内;所述色釉层渗入面釉层0.2-1.2毫米。本专利技术的陶瓷釉面砖的生产方法如下:首先将可发色的几种可溶性金属盐溶于调配好的助渗溶液,完全溶解后将调好的有机增粘剂加入,调和均匀。在一定温度的陶瓷砖坯上施底釉和面釉后,采用丝网印刷或滚筒印刷方式将该色釉印于釉面上,再喷水助渗,然后在陶瓷辊道窑内烧成,烧成温度1080℃~1200℃,烧成周期40~85分钟。其中可发色的可溶性金属盐可以是氯化亚铁、铬酸钾、醋酸镍、醋酸钴等。调配好的助渗溶液本身还具有络合金属离子的作用,其中柠檬酸钠0~10%,氯化铵0~10%,需要充分混合均匀至溶液呈透明。有机增粘剂采用甲基的乙二醇溶液,甲基20~40%;增粘剂的加入量为6~18克每百克盐溶液。所述喷水溶液需控制好工艺参数以保证发色,喷水量为6~18克/平方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色釉在垂直及水平方向在整个釉层内渗透,不同于普通方式生产的釉面砖只在表面有色,同时更具有石材的自然效果,且表面自然细腻,磨蚀后仍保持原有色彩;仿抛光釉面砖的光泽度优于同类产品;不使用色料、印油等附加产品,可显著节约生产成本。图面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陶瓷砖坯体,2.底釉层,3.面釉层4.色釉层;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产运行示意图,其中5是运输带,6.雾化喷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专利技术的陶瓷釉面砖由陶瓷砖坯体(1)、底釉层(2)、面釉层(3)构成,在面釉层的表面还设有色釉层(4),色釉层的色釉渗入面釉层(3)内。制造过程中,陶瓷砖坯体(1)经过淋釉装置淋底釉(2)和面釉(3)制成三层结构后,以丝网印刷方式在砖体表面印上所调制的陶瓷色釉(4),其中色釉由可发色金属离子与起助渗作用的无机盐调和成水溶液,并加入有机增粘物增稠;可发色金属盐可采用氯化亚铁、铬酸钾、醋酸镍、醋酸钴等,将上述金属盐的一种或多种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水溶液;助渗剂可以采用柠檬酸钠、氯化铵等;增粘剂可以使用有机物进行黏度调节,其有机物可以是乙二醇及羟甲基纤维素钠等;它是利用各种高温下各无机盐类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进行着色;色釉层渗入面釉层0.2-1.2毫米。图2中,经过印色釉后的釉面砖(3)经运输带(5)经过雾化喷水装置(6),由于该色釉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利用水的表面毛细管力渗入面釉中。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称重——球磨破碎——陈腐——喷雾塔造粒——压机压制成型——砖坯干燥——喷水——淋底釉——淋面釉——印色釉——喷水助渗——烧成。其具体实施例1:采用高岭石、叶腊石、滑石、硅灰石等各种原料,按配比称重,球磨成泥浆,万孔筛余2~3%,喷雾造粒成含水量5.8~6.8%左右的粉料,压制成型300*450mm的陶瓷砖坯,经干燥器干燥后,喷水4~7克,采用钟罩式淋釉器淋球磨好的底釉40~60克,底釉由氧化铝、硅酸锆及熔块球磨而成,万孔筛余0.5~1%,比重1.8~1.85,流速40~60秒。以同样方式淋面釉80~100克,面釉由A、B两种熔块加高岭土球磨而成,其中A熔块为透明熔块,B为锆白熔块,万孔筛余5~7%,比重1.85,流速40~60秒。-->制备含醋酸镍4.5%,铬酸钾1.8%,柠檬酸钠3.5%,氯化铵3%的水溶液,并加入含羟甲基纤维素钠CMC40%的乙二醇溶液,不断振动搅拌至溶液呈均匀透明粘稠状。制备含醋酸镍0.6%,醋酸钴2.4%,柠檬酸钠3.5%,氯化铵3%的水溶液,调和方式如上;制备含醋酸镍4%,醋酸钴1%,铬酸钾16%,柠檬酸钠3.5%,氯化铵3%的水溶液,采用同样调和方式;将配制好的几种色釉用丝网印刷方式印在经淋底釉及面釉的陶瓷砖表面上,喷水助渗后经辊道窑烧成,烧成周期63分钟,最高烧成温度1180℃。烧成的釉面砖特点是色彩分布在整个釉层之中,釉面光滑平整,晶莹有玉石的感觉,表面无普通印刷方式的可见网纹。实施例2:采用与实例1同样的砖坯体与底釉,面釉采用某熔块与高岭土、氧化铝、硅酸锆、氧化锌及适当羟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三聚磷酸钠和某添加剂等混合球磨而成。万孔筛余6~8%,比重1.85~1.88,流速40~60秒。制备含醋酸镍6%,醋酸钴0.8%,铬酸钾18%,柠檬酸钠6%的水溶液,加入含羟甲基纤维素钠CMC25%的乙二醇溶液,不断振动搅拌至溶液呈均匀透明粘稠状。制备含铬酸钾4.8%,醋酸镍2.5%,柠檬酸钠3%,氯化铵3%的水溶液,加入含羟甲基纤维素钠CMC25%的乙二醇溶液,制备方式同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印在经淋底釉及面釉的陶瓷砖表面上,喷水助渗后经辊道窑烧成,烧成周期55分钟,最高烧成温度1175℃。烧成釉面砖白度好,色彩艳丽,有抛光砖的光亮效果,又色彩丰富、自然流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陶瓷釉面砖,由陶瓷砖坯体、底釉层、面釉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面釉层的表面还设有色釉层,色釉层的色釉渗入面釉层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陶瓷釉面砖,由陶瓷砖坯体、底釉层、面釉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面釉层的表面还设有色釉层,色釉层的色釉渗入面釉层内。2、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色釉面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具有底釉层和面釉层的陶瓷砖坯体;b)、将可发色的可溶性金属盐、助渗剂及有机增粘剂调和为可在釉面砖上使用的具有渗透性质的釉;c)、以丝网印刷方式或滚筒印刷方式印于面釉上;d)、再喷水助渗,使色釉可以渗透进釉面;e)、入辊道窑烧成,烧制温度1080℃~1200℃,烧制周期40~85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