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02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壳包括托架、第一支撑栓、导引槽、抽取匣以及把手。托架具有相邻的托架底面以及托架侧面。第一支撑栓固定于托架侧面。导引槽位于托架侧面且包括导引开口端以及导引闭口端。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抽取匣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栓。第二端具有抽取口。抽取匣具有抽取匣侧面。抽取匣侧面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把手旋转地设置于抽取匣侧面。把手包括握持部以及固定销。导引槽位于握持部与第一支撑栓之间。固定销位于导引闭口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壳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机壳,特别是一种具有导引槽且导引槽的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导引闭口端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的机壳。
技术介绍
服务器作为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的电子装置,需要多个大尺寸的硬盘以储存大量的数据。这些大尺寸的硬盘紧密地排列于服务器内,以有效地利用服务器内部的空间。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更换这些紧密排列的大尺寸的硬盘,这些大尺寸的硬盘会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托架上,托架再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服务器机壳内。如此一来,操作人员便可以将托架自服务器机壳滑出后,再抽换这些大尺寸的硬盘。此外,为了增加操作人员抽换这些大尺寸硬盘的效率,制造商通常还会在托架设置可转动的硬盘抽取匣,并且将大尺寸的硬盘设置在硬盘抽取匣内。如此一来,操作人员便可以转动硬盘抽取匣使得硬盘抽取匣的抽取口翘起后,操作人员得以将硬盘抽取匣内的大尺寸的硬盘沿着翘起的角度自抽取口滑出。然而,对于这种设置可转动的硬盘抽取匣的作法,操作人员仍需要将硬盘抽取匣的一端抬起后才能转动硬盘抽取匣。由于容纳这些大尺寸硬盘后的硬盘抽取匣的总重量十分沉重,设置硬盘抽取匣虽然使得操作人员较容易将大尺寸的硬盘自抽取口滑出,却反而使得操作人员较不易抬起并转动装载有大尺寸的硬盘的硬盘抽取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机壳,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机壳的硬盘抽取匣不易转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包括一托架、一第一支撑栓、一导引槽、一抽取匣以及一把手。托架具有相邻的一托架底面以及一托架侧面。第一支撑栓固定于托架侧面。导引槽位于托架侧面且包括一导引开口端以及一导引闭口端。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抽取匣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栓。第二端具有一抽取口。抽取匣具有一抽取匣侧面。抽取匣侧面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把手旋转地设置于抽取匣侧面。把手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固定销。导引槽位于握持部与第一支撑栓之间。固定销位于导引闭口端。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并且固定销位于导引闭口端内。当操作人员通过把手抬起抽取匣时,固定销从导引闭口端滑移至导引开口端并且导引槽对固定销有支撑力。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得以通过导引槽的支撑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易抬起并转动抽取匣的问题。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主视图。图3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机壳的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旋转的部分放大主视图。图5为图1的机壳的导引槽的主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图7为图6的机壳的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8为图6的机壳的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9为图6的机壳的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旋转的部分立体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部分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0机壳100托架110托架底面120托架侧面130托架顶边200第一支撑栓210第一圆周面300导引槽310导引开口端320导引闭口端330第一导引面340第二导引面400抽取匣410第一端420第二端421抽取口430第一沟槽431第一安装开口端432第一安装闭口端4321第一内侧面440抽取匣侧面450第一角部460第二角部470第二沟槽471第二安装开口端472第二安装闭口端4721第二内侧面500把手510旋转部520握持部530固定销540第一定位孔550第二定位孔600第二支撑栓610第二圆周面700定位机构710定位栓720弹性件R1角部弧形路线R2孔位弧形路线D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以下将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主视图。本实施例的机壳10例如为一服务器机壳。机壳10包括一托架100、一第一支撑栓200、一导引槽300、一抽取匣400以及一把手500。托架100具有相邻的一托架底面110以及一托架侧面120。当机壳10放置于如桌面的一平台时,托架100面向平台的一面为托架底面110。第一支撑栓200固定于托架侧面120。导引槽300位于托架侧面120。导引槽300包括一导引开口端310以及一导引闭口端320。导引闭口端320较导引开口端310靠近托架底面110且位于导引开口端310与第一支撑栓200之间。抽取匣400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410以及一第二端420。第一端410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栓200。请参阅图3,图3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立体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以及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抽取匣400包括一第一沟槽430。第一沟槽430位于抽取匣400的第一端410。第一沟槽430包括一第一安装开口端431以及一第一安装闭口端432。操作人员在安装抽取匣400时,首先将第一沟槽430的第一安装开口端431对准第一支撑栓200,然后将第一沟槽430往第一安装闭口端432的方向滑移直到第一安装闭口端432的一第一内侧面4321接触第一支撑栓200的一第一圆周面210,使得抽取匣400通过第一沟槽430以第一支撑栓200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托架100内。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转动抽取匣400直到抽取匣400完全放置于托架100内。设置第一沟槽430的用意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抽取匣400通过第一沟槽430在第一支撑栓200上滑移,并且旋转抽取匣400后放置于托架100内,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取匣也可通过组装孔以第一支撑栓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托架内。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抽取匣400的第二端420具有一抽取口421。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二端420的抽取口421拿取抽取匣400内部的物件(图未绘示),物件例如为硬盘。抽取匣400具有一抽取匣侧面440。抽取匣侧面440位于第一端410与第二端420之间,且抽取匣侧面440朝向托架侧面120。把手500以一旋转部510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抽取匣侧面440。把手500包括一握持部520以及一固定销530。导引槽300位于握持部520与第一支撑栓200之间。固定销530位于导引闭口端320。操作人员可通过操作握持部520来旋转把手500,以驱动固定销530从导引闭口端320滑移至导引开口端310。由于导引闭口端320较导引开口端310靠近托架底面110且位于导引开口端310与第一支撑栓200之间,当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把手500的握持部520而抬起抽取匣400时,固定销530从导引闭口端320滑移至导引开口端310并且导引槽300对固定销530有支撑力。如此一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托架,具有相邻的一托架底面以及一托架侧面;一第一支撑栓,固定于该托架侧面;一导引槽,位于该托架侧面,该导引槽包括一导引开口端以及一导引闭口端,该导引闭口端较该导引开口端靠近该托架底面且位于该导引开口端与该第一支撑栓之间;一抽取匣,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栓,该第二端具有一抽取口,该抽取匣具有一抽取匣侧面,该抽取匣侧面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以及一把手,旋转地设置于该抽取匣侧面,该把手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固定销,该导引槽位于该握持部与该第一支撑栓之间,该固定销位于该导引闭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托架,具有相邻的一托架底面以及一托架侧面;一第一支撑栓,固定于该托架侧面;一导引槽,位于该托架侧面,该导引槽包括一导引开口端以及一导引闭口端,该导引闭口端较该导引开口端靠近该托架底面且位于该导引开口端与该第一支撑栓之间;一抽取匣,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栓,该第二端具有一抽取口,该抽取匣具有一抽取匣侧面,该抽取匣侧面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以及一把手,旋转地设置于该抽取匣侧面,该把手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固定销,该导引槽位于该握持部与该第一支撑栓之间,该固定销位于该导引闭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设置于该抽取匣,该定位机构包括一定位栓,该定位栓由该抽取匣侧面朝向该托架侧面延伸并且凸出于该抽取匣侧面,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定位孔,当该把手于该抽取匣侧面旋转时,该第一定位孔沿一孔位弧形路线移动,该定位栓位于该孔位弧形路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具有一第二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至该托架底面的距离大于该第一定位孔至该托架底面的距离,该定位栓部分插入该第二定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连接该定位栓,该弹性件具有一释放状态以及一压缩状态,该弹性件处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定位栓被该弹性件抵压而凸出于该抽取匣侧面,当该弹性件自该释放状态转变为该压缩状态时,该弹性件朝向远离该托架侧面的方向移动,该定位栓会随着该弹性件一同朝向远离该托架侧面的方向移动而退缩至该抽取匣侧面之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惠民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