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处理装置和制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1338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和制冷系统,其中流体处理装置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混流管内,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混流管内径,并与混流管同轴设置;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将节流、引流和气液分离过程整合到同一装置,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空间,简化了构造和加工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处理装置和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和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等主要装置和部件。随着能源形式的日益紧张,对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能效要求也越来越高。节流作为制冷循环中将制冷工质制冷潜能转化为实际的制冷能力的过程,一方面实现了制冷工质由高温状态转化为低温状态,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循环中最大部分的压力能损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方案综合考虑节流、引流、气液分离、回热等热力学过程,研发了三效合一节流装置,以回收部分压力能损失,提升系统能效。但这些技术方案侧重点在于系统流程本身,未能将节流、引流、气液分离等过程整合到同一装置中,各部件布局分散,结构不紧凑,构造复杂,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所述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所述混流管内,所述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所述混流管内径,并与所述混流管同轴设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所述混流管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所述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所述混流管内,所述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所述混流管内径,并与所述混流管同轴设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所述混流管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喷嘴包括相连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为直管,所述出口段为锥形管,所述出口段的截面面积沿节流管向混流管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喷嘴出口段端部与所述混流管出口端部在轴线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不大于所述混流管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管还包括:连接件,设于所述节流管的入口处,所述连接件呈环状,所述细管喷嘴经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混流管固定连接并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轴线与所述混流管的轴线交叉,呈第一角度;其中,第一角度的角度范围为45°~9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管内径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外径相等,所述混流管套接于所述分离部引管外壁上,并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岳宝大森宏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