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处理装置和制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133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和制冷系统,其中流体处理装置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混流管内,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混流管内径,并与混流管同轴设置;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将节流、引流和气液分离过程整合到同一装置,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空间,简化了构造和加工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处理装置和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和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等主要装置和部件。随着能源形式的日益紧张,对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能效要求也越来越高。节流作为制冷循环中将制冷工质制冷潜能转化为实际的制冷能力的过程,一方面实现了制冷工质由高温状态转化为低温状态,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循环中最大部分的压力能损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方案综合考虑节流、引流、气液分离、回热等热力学过程,研发了三效合一节流装置,以回收部分压力能损失,提升系统能效。但这些技术方案侧重点在于系统流程本身,未能将节流、引流、气液分离等过程整合到同一装置中,各部件布局分散,结构不紧凑,构造复杂,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混流管内,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混流管内径,并与混流管同轴设置;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喷射部的三通管整合了节流、引流功能;再通过分离部引管与混流管连通,将喷射部和分离部连通到一起,进而将喷射部的节流、引流功能和分离部的气液分离功能整合到同一装置中;细管喷嘴、节流管、混流管和分离部引管的轴线全部共线,使整个装置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并且使其内部的流体稳定流动,减小了不必要的压力损失,大幅提高进入分离部的流体速度,有效提高分离部的分离效率。其中,冷媒从节流管中的细管喷嘴入口段进入,从出口段喷出,在混流管中形成负压,将被引流流体从引流管中吸入,与冷媒在混流管中混合后,经分离部引管进入分离部内,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实现气液分离,并从各自对应的出口流出。其中,各部件优先选用铝或铜等金属材料,均可以各自通过铸造等工艺一体化成型,也可以采用常规管件焊接成型,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细管喷嘴包括相连的入口段和出口段,入口段为直管,出口段为锥形管,出口段的截面面积沿节流管向混流管方向逐渐减小。在该技术方案中,细管喷嘴出口段为锥形管,并且锥形管的截面面积沿节流管向混流管方向逐渐减小,可以在流体进入喷嘴后,实现加速减压,形成喷射部内的负压,以吸引被引流流体从引流管进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细管喷嘴出口段端部与混流管出口端部在轴线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不大于混流管的长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喷嘴出口段端部与混流管出口端部在轴线上保持第一距离,且第一距离不大于混流管的长度,可以为从细管喷嘴进入的流体和从引流管进入的流体提供足够的混合空间,使流体得到充分的混合。其中,第一距离优选为等于混流管长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节流管还包括:连接件,设于节流管的入口处,连接件呈环状,细管喷嘴经连接件与混流管固定连接并密封。在该技术方案中,细管喷嘴经连接件与混流管固定连接并密封,可加强结构紧凑性和密封性,并减少能量的损失。其中,连接件优选为带双面螺纹的套筒,易于加工和安装、维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引流管的轴线与混流管的轴线交叉,呈第一角度;其中,第一角度的角度范围为45°~90°。在该技术方案中,引流管的轴线和混流管轴线呈45°~90°的角度,可以使从引流管进入的流体具有沿细管喷嘴入口段向出口段方向的速度分量,减小混流产生的冲击波,稳定流体的流速,提高混流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流管内径与分离部引管外径相等,混流管套接于分离部引管外壁上,并与分离部引管密封。在该技术方案中,混流管内径与分离部引管外径相等,混流管套接于分离部引管外壁上,使喷射部与分离部连通,结构更加紧凑,并整合了节流、引流、气液分离功能到同一装置中;另外,通过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密封,可以减少能量损失。其中,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可以通过焊接密封,或者一体成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流管内径与分离部引管内径相等,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密封。在该技术方案中,混流管内径与分离部引管内径相等,使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呈对接连接,延长了流体通道,进而增加了流体的混合空间,使流体进行充分的混合与加速;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密封,使喷射部与分离部连通,进而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并整合了节流、引流、气液分离功能到同一装置中;另外,通过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密封,还可以减少能量损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混流管外径与分离部引管内径相等,混流管插入分离部引管内,并与分离管引管密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混流管外径与分离部引管内径相等,混流管插入分离部引管内,一方面使流通通道的截面面积从混流管进入分离部引管时增大,起到一定的扩压效果,将从混流管流入分离部引管的流体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提高进入分离部主体的流体压力,降低分离部主体的功耗,提高压力损失的回收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喷射部与分离部连通,结构更加紧凑,并整合了节流、引流、气液分离功能到同一装置中;另外,通过混流管与分离部引管密封,可以减少能量损失。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离部引管轴线与分离部主体轴线交叉,呈第二角度;其中,第二角度的角度范围为35°~60°。在该技术方案中,分离部引管轴线与分离部主体轴线呈35°~60°的角度,使流体从分离部引管进入分离部主体内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显著改善进入分离部内的流体的旋转效果,使气相流体和液相流体有效分离,提高了分离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离部主体包括:竖直管段,分离部引管与竖直管段连通;收缩管段,设于竖直管段的第一端,收缩管段与竖直管段同轴连通;气相出口,设于竖直管段中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端面圆心位置,气相出口的口径小于竖直管段的管径;液相出口,设于分离部收缩管段的底部。在该技术方案中,分离部引管与竖直管段连通,可以使喷射部内的流体自分离部引管快速进入分离部内;竖直管段和收缩管段同轴连通,便于加工成型,降低成本;竖直管段的第二端设有气相出口,收缩管段底部设有液相出口,便于气液分离后,因重力作用,密度较小的气相,从竖直管段的气相出口流出,密度较大的液相,从收缩管段底部的液相出口流出。其中,竖直管段的长径比范围为1.8-2.5,竖直管段内径与分离部引管内径的管径比范围为2.5-3.5,收缩管段的收缩比范围为0.1-0.2,收缩管段与竖直管段的长度比范围为0.8-1.5,可以优化分离部的结构,有效提高分离效率,增强实用性,同时减小生产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竖直管段轴线、收缩管段轴线、气相出口轴线、以及液相出口的轴线均共线。在该技术方案中,竖直管段轴线、收缩管段轴线、气相出口轴线、以及液相出口的轴线均共线,一方面结构紧凑,构造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有利于流体在分离部内形成稳定的旋流,提高液相流体的流出效率,减少液面过高的可能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离部引管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所述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所述混流管内,所述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所述混流管内径,并与所述混流管同轴设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所述混流管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部与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节流管、引流管以及与所述节流管同轴设置的混流管;细管喷嘴,套设于所述混流管内,所述细管喷嘴外径小于所述混流管内径,并与所述混流管同轴设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分离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分离部主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分离部主体连通的分离部引管;其中,所述混流管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同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喷嘴包括相连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为直管,所述出口段为锥形管,所述出口段的截面面积沿节流管向混流管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喷嘴出口段端部与所述混流管出口端部在轴线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不大于所述混流管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管还包括:连接件,设于所述节流管的入口处,所述连接件呈环状,所述细管喷嘴经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混流管固定连接并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轴线与所述混流管的轴线交叉,呈第一角度;其中,第一角度的角度范围为45°~9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管内径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外径相等,所述混流管套接于所述分离部引管外壁上,并与所述分离部引管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处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岳宝大森宏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