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133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06
一种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包括模具型芯、冷却块、进水管、出水管、附加冷却块。模具型芯内设有冷却块的放置室,冷却块的外表面和所述放置室相应的表面贴合,附加冷却块的内端埋设在冷却块内,附加冷却块的外端露在冷却块外,附加冷却块的内端设有螺旋流水道和附加水道。螺旋流水道一端和附加水道一端连通,螺旋流水道和附加水道连通构成设在冷却块内的冷却水道。附加冷却块的外端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进水道两端分别和进水管连通与螺旋流水道连通,附加水道两端分别和出水道和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加工制造容易,能很方便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变换以方便使用安装,具有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把模芯从浇铸好的薄壁铸件内顺利拔出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薄壁铸件的浇铸模的模芯的尺寸和质量,通常都要大于薄壁铸件的本体,浇铸完成后如何高效、顺利地把模芯从薄壁铸件中取出而不损伤薄壁铸件是长期困扰浇铸领域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顺利地把模芯从薄壁铸件中取出而不损伤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包括模具型芯、冷却块、进水管、出水管。模具型芯内设有冷却块的放置室,冷却块的外表面和所述放置室相应的表面贴合,冷却块内设有冷却水道,进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进水管的进水口与蓄水池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水泵,使用时带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水从冷却水道进水口泵进冷却块,再从冷却水道的出水口泵出流回到蓄水池中,也就是在浇铸完成后利用不断循环的冷却水的流动作用来降低冷却块的温度,冷却块再降低模具型芯的温度,从而最终使得模具型芯易于从薄壁铸件中脱离出来。本专利技术能高效解决薄壁铸件的模芯的冷却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优点。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附加冷却块,附加冷却块的内端埋设在冷却块内,附加冷却块的外端露在冷却块外。附加冷却块的内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流水道,附加冷却块的内端的内部还设有附加水道,螺旋流水道远离附加冷却块的外端的部分和附加水道远离附加冷却块的外端的部分连通,螺旋流水道和附加水道连通构成设在冷却块内的冷却水道。附加冷却块的外端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其中:进水道的进水口和进水管出水口连通,进水道的出水口和螺旋流水道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进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相应的附加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道的进水口连通,出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管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出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或者:进水道的进水口和进水管出水口连通,进水道的出水口和附加水道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进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相应的螺旋流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道的进水口连通,出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管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出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有利于降低加工制造成本,其中前一个优选方案由于低温流水先与冷却块接触,因此比后一个优选方案更优。作为优选,进水管由进水管主管和进水管副管连通构成;进水管的出水口设在进水管副管上。类似地,出水管由出水管主管和出水管副管连通构成,出水管的进水口设在出水管副管上。这里,进水管主管和进水管副管之间及出水管主管和出水管副管之间均可成一定角度相交,角度的大小依场地情况具体确定。进水管主管、进水管副管、出水管主管和出水管副管具体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依情况不同有相应不同的选择,具体亦依具体情况而定。作为优选,出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本优选方案,利用所设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水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出水温度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启动水泵进行泵水作业以对模具型芯进行冷却处理,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出水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则停止泵水降温作业,这样即有利于提高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又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加工制造容易,能很方便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变换以方便使用安装。本专利技术能高效解决薄壁铸件的模芯的冷却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模具型芯1,冷却块2、进水管3、水管主管3.1、进水管副管3.2、出水管4、出水管主管4.1、出水管副管4.2、附加冷却块5、冷却块的内端5.1、螺旋流水道5.11、附加水道5.12、冷却块的外端5.2、温度传感器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模具型芯1,冷却块2、进水管3、出水管4、附加冷却块5、温度传感器6以及图中未示出的水泵、控制系统、蓄水池和相应的连接水管。水泵、控制系统、蓄水池和相应的连接水管的相关连接及其工作原理因系简单技术在此不做详述。此外温度传感器6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亦系常规技术在此亦不做详述。模具型芯1内设有冷却块2的放置室,冷却块2的外表面和所述放置室相应的表面贴合。附加冷却块5的内端5.1埋设在冷却块2内,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5.2露在冷却块2外。附加冷却块5的内端5.1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流水道5.11,附加冷却块5的内端的内部还设有附加水道5.12,螺旋流水道5.11远离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5.2的部分和附加水道5.12远离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5.2的部分连通。螺旋流水道5.11和附加水道5.12连通构成设在冷却块2内的冷却水道。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进水道的进水口和进水管3出水口连通,进水道的出水口和螺旋流水道5.11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进水管3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相应的附加水道5.12的出水口和出水道的进水口连通,出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管4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出水管4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作为优选,进水管3由进水管主管3.1和进水管副管3.2连通构成;进水管3的出水口设在进水管副管3.2上。出水管4由出水管主管4.1和出水管副管4.2连通构成,出水管4的进水口设在出水管副管4.2上。温度传感器6设在出水管主管4.1上。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实施例二中,进水道的出水口和附加水道5.12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进水管3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相应的螺旋流水道5.11的出水口和出水道的进水口连通,出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管4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出水管4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包括模具型芯(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冷却块(2)、进水管(3)、出水管(4);模具型芯(1)内设有冷却块(2)的放置室,冷却块(2)的外表面和所述放置室相应的表面贴合,冷却块(2)内设有冷却水道,进水管(3)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管(4)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包括模具型芯(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冷却块(2)、进水管(3)、出水管(4);模具型芯(1)内设有冷却块(2)的放置室,冷却块(2)的外表面和所述放置室相应的表面贴合,冷却块(2)内设有冷却水道,进水管(3)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管(4)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附加冷却块(5),附加冷却块(5)的内端(5.1)埋设在冷却块(2)内,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5.2)露在冷却块(2)外;附加冷却块(5)的内端(5.1)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流水道(5.11),附加冷却块(5)的内端的内部还设有附加水道(5.12),螺旋流水道(5.11)远离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5.2)的部分和附加水道(5.12)远离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5.2)的部分连通,螺旋流水道(5.11)和附加水道(5.12)连通构成设在冷却块(2)内的冷却水道;附加冷却块(5)的外端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进水道的进水口和进水管(3)出水口连通,进水道的出水口和螺旋流水道(5.11)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进水管(3)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相应的附加水道(5.12)的出水口和出水道的进水口连通,出水道的出水口和出水管(4)的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出水管(4)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道的出水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铸件的模芯的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贤君胡宁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北仑益鸣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