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铸造行业中,铸件需要多道工序的加工,故常需要将铸件进行移动,现有的铸件转运装置设计不够合理,对工件的取放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解决了在对铸件转运时取放不方便,铸件表面附着的型砂在转运时易掉落,需要经常对转运装置清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存放箱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存放箱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6),存放箱(6)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6)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存放箱(6)内腔的底面放置有收集槽(5),所述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均由上至下等距离水平开设有横向滑槽(3),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横向滑槽(3)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存放箱(6)正面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立柱(2),横向滑槽(3)的前端贯穿并延伸到立柱(2)的正面,所述立柱(2)的内侧开设有竖向滑槽(12),两个竖向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有前挡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6),存放箱(6)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6)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存放箱(6)内腔的底面放置有收集槽(5),所述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均由上至下等距离水平开设有横向滑槽(3),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横向滑槽(3)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存放箱(6)正面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立柱(2),横向滑槽(3)的前端贯穿并延伸到立柱(2)的正面,所述立柱(2)的内侧开设有竖向滑槽(12),两个竖向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有前挡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6)的左侧板和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山,范煜,程玉成,严建文,时春生,付冬生,汪海明,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思源三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