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59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存放箱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存放箱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存放箱内腔的底面放置有收集槽,所述存放箱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均由上至下等距离水平开设有横向滑槽,存放箱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横向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该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采用可与存放箱拆装的支撑板将铸件分层放置,大大方便了铸件转运时的取放,同时在存放箱的两侧开设通风槽,支撑板上铺设金属网对铸件放置,从而方便了铸件的散热,米字形的支架对金属网起到了承载的作用,稳定性较高,铸件表面的型砂经过金属网后掉落在存放箱内收集,方便了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铸造行业中,铸件需要多道工序的加工,故常需要将铸件进行移动,现有的铸件转运装置设计不够合理,对工件的取放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解决了在对铸件转运时取放不方便,铸件表面附着的型砂在转运时易掉落,需要经常对转运装置清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存放箱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存放箱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存放箱内腔的底面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6),存放箱(6)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6)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存放箱(6)内腔的底面放置有收集槽(5),所述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均由上至下等距离水平开设有横向滑槽(3),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横向滑槽(3)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存放箱(6)正面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立柱(2),横向滑槽(3)的前端贯穿并延伸到立柱(2)的正面,所述立柱(2)的内侧开设有竖向滑槽(12),两个竖向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有前挡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包括存放箱(6),存放箱(6)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6)的顶部和正面均为开口状结构,存放箱(6)内腔的底面放置有收集槽(5),所述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均由上至下等距离水平开设有横向滑槽(3),存放箱(6)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横向滑槽(3)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存放箱(6)正面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立柱(2),横向滑槽(3)的前端贯穿并延伸到立柱(2)的正面,所述立柱(2)的内侧开设有竖向滑槽(12),两个竖向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有前挡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加工用铸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6)的左侧板和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山范煜程玉成严建文时春生付冬生汪海明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思源三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