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扭转振动隔振
,具体涉及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旋转机械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加工制造、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扭转振动是旋转机械系统一种普遍存在的动力学现象,会破坏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行,甚至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等严重的后果。对于精密工程领域,如航天器系统,扭转振动会影响精密仪器的使用精度,同时剧烈的扭转振动也会带来噪声问题。目前用于扭转振动的准零刚度隔振器普遍较少,且结构复杂,尺寸较大,难以小型化,精密化,多为被动型,可控性较差。本专利技术利用磁应力作用产生扭转负刚度,设计一种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结构紧凑,负刚度可调节,能够方便的应用于低频扭转振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及控制方法,既具有较高的静刚度,能够有效的传递驱动力矩,又具有较低的动刚度,能够降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且负刚度可调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的拓宽隔振频带,为低频扭转振动控制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以及前外壳(1)和后外壳(2)形成的腔体内部的永磁体励磁机构;所述永磁体励磁机构包括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内带有四个伸出端,四个伸出端上均安装有励磁线圈(9),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四个伸出端间的内壁上固定有永磁体(7),永磁体(7)另一端通过橡胶垫块(10)与旋转部件(6)一端固连,旋转部件(6)另一端与设置在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四个伸出端内的旋转套筒(4)固连,旋转套筒(4)内设置有橡胶轴承(5),旋转部件(6)两侧端面与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的伸出端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以及前外壳(1)和后外壳(2)形成的腔体内部的永磁体励磁机构;所述永磁体励磁机构包括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内带有四个伸出端,四个伸出端上均安装有励磁线圈(9),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四个伸出端间的内壁上固定有永磁体(7),永磁体(7)另一端通过橡胶垫块(10)与旋转部件(6)一端固连,旋转部件(6)另一端与设置在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四个伸出端内的旋转套筒(4)固连,旋转套筒(4)内设置有橡胶轴承(5),旋转部件(6)两侧端面与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的伸出端内侧形成工作气隙(11);所述永磁体(7)、旋转部件(6)、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和工作气隙(11)组成磁通回路;所述前外壳(1)与后外壳(2)通过螺栓螺母固连,前外壳(1)与后外壳(2)内部均留有凸台,与永磁体励磁机构的环形永磁体夹持机构(8)上的凹槽配合,防止永磁体励磁机构产生相对外壳的旋转运动;永磁体励磁机构前后与前外壳(1)和后外壳(2)接触处安装垫片(3),用于限制永磁体励磁机构相对外壳的轴向运动;主动轴安装在前外壳(1)中部的螺纹孔内部,从动轴穿过后外壳(2)中部的通孔,通过橡胶轴承(5)与旋转套筒(4)固连,旋转套筒(4)与永磁体励磁机构的旋转部件(6)固定连接;当主动轴旋转时,带动隔振器转动,该转动通过旋转套筒(4)和橡胶轴承(5)传递至从动轴,并带动从动轴旋转;永磁体(7)产生的磁通在旋转部件(6)的两侧工作气隙(11)中产生磁应力,旋转部件(6)在磁应力的作用下,沿气隙(11)厚度方向运动,构成磁力弹簧产生负刚度,旋转部件(6)与旋转套筒(4)固连,从而推动旋转套筒产生绕轴向的转动运动;给四组励磁线圈(9)输入直流电流,通过调节电流强度,励磁线圈(9)通电后在气隙(11)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也随之增强,与永磁体(7)在气隙(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丰,徐明龙,邵恕宝,田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