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座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96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座及具有其的压缩机,气缸座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包括:储油部,储油部用于存储润滑油;漏油通道,漏油通道的一端与储油部相连通,漏油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机绕组的上方,以使储油部内的润滑油通过漏油通道后流到电机绕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缸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电机绕组温度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座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缸座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低噪声、高能效是活塞压缩机的发展趋势,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与压缩机的结构有着紧密联系。气缸座作为压缩机的骨架,除起到承载整个压缩机内部泵体和固定电机的作用外,它也是压缩机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通过气缸座中心的漏油孔回到油池后再开始下一次循环。然而,现有的气缸座结构均只考虑了回油,并未对回流的润滑油进行其他功效的利用。气缸座结构的排气消音腔中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增大局部压力损失和压力脉动,降低性能。此外,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绕组温度可达120℃左右,高温会迅速传导至压缩机内部的各个位置,不仅会降低电机效率,还会加重吸气过热现象。电机效率的降低会带来功率的增大,吸气过热现象会导致单位体积内制冷量的减少,这两方面的影响都会降低整机的能效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座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电机绕组温度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缸座,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包括:储油部,储油部用于存储润滑油;漏油通道,漏油通道的一端与储油部相连通,漏油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机绕组的上方,以使储油部内的润滑油通过漏油通道后流到电机绕组上。进一步地,漏油通道为通孔,漏油通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储油部相连通,出油口位于电机绕组的上方。进一步地,漏油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预设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本体部还包括:轴孔;其中,漏油通道为多个,多个漏油通道绕轴孔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储油部为储油槽,本体部还包括:轴孔,储油部与轴孔间隔设置;其中,漏油通道与储油槽的槽底相连通。进一步地,储油槽为环形槽,环形槽环绕轴孔设置。进一步地,储油部包括:轴承安装槽,轴承安装槽与轴孔间隔设置;环形储油槽,轴承安装槽位于环形储油槽与轴孔之间;其中,轴承安装槽与环形储油槽之间具有隔离部,环形储油槽与漏油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隔离部上设置有缺口,轴承安装槽与环形储油槽通过缺口相连通。进一步地,缺口的底端与轴承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使轴承安装槽内具有预设体积的润滑油。进一步地,本体部还包括:消音腔,消音腔与储油部间隔设置;冷却腔,冷却腔用于流通润滑油,冷却腔内的润滑油用于与消音腔的侧壁相接触。进一步地,本体部还包括:止挡板,止挡板与消音腔的侧壁相连接,止挡板与消音腔的侧壁之间形成冷却腔。进一步地,止挡板上设置有排油孔,冷却腔内的部分润滑油通过排油孔流入到储油部内,冷却腔内的部分润滑油通过冷却腔的进油口流入到储油部内。进一步地,排油孔设置在止挡板的中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气缸座,气缸座为上述的气缸座。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通过在本体部上设置有漏油通道,从而可以通过漏油通道将储油部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电机绕组上,以此实现对电机绕组的降温。其中,漏油通道为通孔,漏油通道的一端与储油部相连通,漏油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电机绕组的上方。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通过漏油通道可以将储油部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电机绕组上,从而使得润滑油对电机绕组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电机绕组温度较高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的俯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本体部;11、储油部;111、轴承安装槽;112、环形储油槽;12、漏油通道;121、进油口;122、出油口;13、轴孔;14、隔离部;141、缺口;15、消音腔;16、冷却腔;17、止挡板;171、排油孔;20、电机绕组;30、曲轴;31、短轴出油口;40、连杆;50、活塞;60、离心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座,请参考图1至图4,气缸座包括本体部10,本体部10包括:储油部11,储油部11用于存储润滑油;漏油通道12,漏油通道12的一端与储油部11相连通,漏油通道12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机绕组20的上方,以使储油部11内的润滑油通过漏油通道12后流到电机绕组20上。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通过在本体部10上设置有漏油通道12,从而可以通过漏油通道12将储油部11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电机绕组20上,以此实现对电机绕组20的降温。其中,漏油通道12的一端与储油部11相连通,漏油通道12的另一端位于电机绕组20的上方。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座通过漏油通道12可以将储油部11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电机绕组20上,从而使得润滑油对电机绕组20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电机绕组温度较高的问题。为了能够通过漏油通道12将润滑油输送到电机绕组20上,如图2和图3所示,漏油通道12为通孔,漏油通道12具有进油口121和出油口122,进油口121与储油部11相连通,出油口122位于电机绕组2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漏油通道12为通孔,即漏油通道12具有用于进润滑油的进油口121和用于出润滑油的出油口122。通过将进油口121与储油部11相连通,出油口122位于电机绕组20的上方,从而将储油部11内的润滑油流入到漏油通道12内,然后通过出油口122流到电机绕组20上,对电机绕组20进行降温。为了能够保证润滑油通过漏油通道12顺畅地流到电机绕组20上,漏油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预设夹角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漏油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预设夹角为锐角,即漏油通道12为一个倾斜的油道,进油口121的高度要高于出油口122的高度,从而可以使润滑油顺畅地流出漏油通道12,流到电机绕组20上,对电机绕组20进行降温。针对漏油通道12的具体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本体部10还包括:轴孔13;其中,漏油通道12为多个,多个漏油通道12绕轴孔13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漏油通道12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漏油通道12绕本体部10的轴孔13间隔设置,从而可以提高润滑油流入到电机绕组20上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漏油通道12绕轴孔13间隔设置,即多个漏油通道12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了一个圆形。优选地,储油部11为储油槽,本体部10还包括:轴孔13,储油部11与轴孔13间隔设置;其中,漏油通道12与储油槽的槽底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座,包括本体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包括:储油部(11),所述储油部(11)用于存储润滑油;漏油通道(12),所述漏油通道(12)的一端与所述储油部(11)相连通,所述漏油通道(12)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机绕组(20)的上方,以使所述储油部(11)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漏油通道(12)后流到所述电机绕组(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座,包括本体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包括:储油部(11),所述储油部(11)用于存储润滑油;漏油通道(12),所述漏油通道(12)的一端与所述储油部(11)相连通,所述漏油通道(12)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机绕组(20)的上方,以使所述储油部(11)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漏油通道(12)后流到所述电机绕组(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通道(12)为通孔,所述漏油通道(12)具有进油口(121)和出油口(122),所述进油口(121)与所述储油部(11)相连通,所述出油口(122)位于所述电机绕组(20)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还包括:轴孔(13);其中,所述漏油通道(12)为多个,多个所述漏油通道(12)绕所述轴孔(13)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部(11)为储油槽,所述本体部(10)还包括:轴孔(13),所述储油部(11)与所述轴孔(13)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漏油通道(12)与所述储油槽的槽底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为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轴孔(13)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部(11)包括:轴承安装槽(111),所述轴承安装槽(111)与所述轴孔(13)间隔设置;环形储油槽(112),所述轴承安装槽(111)位于所述环形储油槽(112)与所述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成严耀宗徐敏陈娟娟熊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