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阻尼结构及其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55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阻尼结构及其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桥梁阻尼结构设置在桥墩顶和钢梁底之间,包括连接座、球型支座和设置在球型支座、连接座之间的阻尼器,阻尼器的一端与耳板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座上,球型支座包括支座上摆、支座下摆和球冠衬板,支座上摆的顶端通过凸台与钢梁底固定;支座下摆锚固在桥墩顶上;球冠衬板设置在支座下摆和支座上摆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大型桥梁的球型支座与阻尼器结合在一起,通过在支座上摆上设置阻尼器连接耳板,利用支座上摆与主梁间的静摩擦力平衡阻尼器的阻尼力,使阻尼器所需的连接构造大为简化,有效地节省了桥墩顶的构造空间,节省工程造价,施工方便,构造简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阻尼结构及其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造,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阻尼结构及其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
技术介绍
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跨越长江的节点工程,主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特大跨度斜拉桥,主跨1092米,全长2296米。该桥采用钢箱钢桁组合结构主梁,上层布置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布置4线铁路,其中2线I级铁路,2线客运专线。该桥恒载、活载巨大,地震响应大,常规阻尼器难以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常规阻尼器是将阻尼器的一端连接在主梁上,另一端连接在桥墩上。随着跨度的增大,需要的阻尼力剧增,由于阻尼器所提供的最大阻尼力为200t,需要设置12个阻尼器来满足阻尼力需求。对于沪通长江大桥主桥这样的规模,采用常规的阻尼器连接形式,阻尼器一端连在主梁底面,主梁上需要增加额外的构造,连接需要的空间过大,方案难以实现,且稳定程度无法保证。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阻尼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简化结构,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阻尼器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施工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包括:支座上摆,为轴向竖直设置的圆管状结构,其顶端通过凸台与钢梁底固定,其外周面上设有成对的耳板;支座下摆,锚固在桥墩顶上;球冠衬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下摆和支座上摆之间,所述支座上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球冠衬板配合的凹弧面。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板为两对,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摆的两侧。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球冠衬板的对应的圆心角为10~30°。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下摆为平板结构,其四角处设有锚栓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桥梁阻尼结构,设置在桥墩顶和钢梁底之间,包括连接座、上述结构的球型支座和设置在所述球型支座、所述连接座之间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耳板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为三角状,成对设置,其上设有销轴,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销轴上。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摆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大型桥梁的球型支座与阻尼器结合在一起,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在支座上摆上设置阻尼器连接耳板,利用支座上摆与主梁间的静摩擦力平衡阻尼器的阻尼力,使阻尼器所需的连接构造大为简化,避免了阻尼器与主梁直接连接所需的巨大构造空间,有效地节省了桥墩顶的构造空间,节省工程造价,技术含量高、造价节省、施工方便、构造简洁、造型美观,已成功应用于沪通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工程,目前大桥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桥梁阻尼结构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球型支座的立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阻尼结构和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有效地节省了桥墩顶的构造空间,节省工程造价,施工方便,构造简洁。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包括支座上摆1、支座下摆3和球冠衬板7。支座上摆1为轴向竖直设置的圆管状结构,其顶端通过凸台与钢梁底8固定,其外周面上设有成对的耳板4。支座上摆1用于与钢梁底8固定,并设置了耳板4,耳板4为阻尼器2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支撑。支座下摆3锚固在桥墩顶9上,球冠衬板7设置在支座下摆3和支座上摆1之间,支座上摆1的底部设有与球冠衬板7配合的凹弧面。球冠衬板7的顶面置于支座上摆1的底部的凹弧面上,使得支座上摆1能够在负载的作用下产生微调。耳板4为两对,对称设置在支座上摆1的两侧。耳板4对称设置的结构使得支座上摆1的两侧可分别设置一个阻尼器2,利用率高,并能节省安装空间,减少安装部件。球冠衬板7的对应的圆心角为10~30°,这个角度可有效将阻尼器2的震动进行吸收和缓和,并且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支座下摆3为平板结构,其四角处设有锚栓孔,平板结构和四点式固定有效保证了支座下摆3的稳定,为阻尼器2的工作提供了稳定基础。连接座6呈三角状,稳定性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桥梁阻尼结构,设置在桥墩顶9和钢梁底8之间,包括连接座6、上述结构的球型支座和设置在球型支座、连接座6之间的阻尼器2,阻尼器2的一端与耳板4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座6上。阻尼器2设置在球型支座和连接座6之间,球型支座与主梁之间的静摩擦力可有效平衡阻尼器2的阻尼力,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连接座6上设有销轴52,阻尼器2的一端与耳板4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销轴52上。阻尼器2的两端分别与支座上摆1、连接座6固定,有稳定的支撑点,有利于提高负载能力。连接座6为三角状,成对设置,其上设有销轴52,阻尼器2设置在销轴52上。成对设置的连接座6与成对设置的耳板4对应设置,便于阻尼器2在球型支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各部件的制作:①支座上摆1制作:如图2所示,将带有耳板4的的支座上摆1进行铸造,边缘加工,加工底部的凹弧面,加工与用于与钢梁底8连接的螺栓孔及耳板4上的连接销孔5;②球冠衬板7制作:铸造球冠衬板7,进行边缘加工;③支座下摆3制作:铸造支座下摆3,边缘加工,加工下摆连接锚栓孔;2)阻尼器2制作:制作阻尼器2各组成元件,组装成整体;3)销轴52及连接座6制作:根据连接销孔直径加工相应的连接销轴525,制作连接座6及其销孔;4)涂装后运送到工地;5)将支座上摆1、支座下摆3和球冠衬板7安装到钢梁底8和桥墩顶9,连接座6安装到桥墩顶9,用销轴52将阻尼器2与支座上摆1及连接座6连接。本专利技术,将大型桥梁的球型支座与阻尼器结合在一起,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在支座上摆上设置阻尼器连接耳板,利用支座上摆与主梁间的静摩擦力平衡阻尼器的阻尼力,使阻尼器所需的连接构造大为简化,避免了阻尼器与主梁直接连接所需的巨大构造空间,有效地节省了桥墩顶的构造空间,节省工程造价,技术含量高、造价节省、施工方便、构造简洁、造型美观,已成功应用于沪通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工程,目前大桥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上摆,为轴向竖直设置的圆管状结构,其顶端通过凸台与钢梁底固定,其外周面上设有成对的耳板;支座下摆,锚固在桥墩顶上;球冠衬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下摆和支座上摆之间,所述支座上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球冠衬板配合的凹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上摆,为轴向竖直设置的圆管状结构,其顶端通过凸台与钢梁底固定,其外周面上设有成对的耳板;支座下摆,锚固在桥墩顶上;球冠衬板,设置在所述支座下摆和支座上摆之间,所述支座上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球冠衬板配合的凹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为两对,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摆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尼约束功能的球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衬板的对应的圆心角为1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强胡文军戴慧敏高宗余徐伟张燕飞彭振华郑清刚付岚岚张金涛龚俊刘厚军唐斌刘琳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