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10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厚层,通入水蒸汽,散热,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得到成品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较大程度的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氨基酸等活性物质,提高茶叶的保健功能,并搭配蒸茶处理,能够很好的提升茶叶的香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品茶,相应的推动了我国茶叶销售逐渐趋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品茶需求,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来提高茶叶加工工艺水平,生产高名优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能够提高茶叶的保健价值,增进茶香。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厚层,通入水蒸汽,散热,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优选地,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将香椽、松柏、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水中,浸渍,得到混合浸渍液。优选地,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7-9份香椽、10-13份松柏、10-15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20-30倍量的水中浸渍3-6h,浸渍温度为40-50℃,得到混合浸渍液。优选地,所述厚层的厚度为4-6cm。优选地,所述水蒸汽的通入时间为5-8min。优选地,所述散热至20-25℃。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干燥的温度为50-60℃,湿度为10-25%,时间为3-5h。优选地,所述第二次干燥的真空度为0.02-0.05MPa,温度为80-90℃,时间为8-15min。优选地,所述第三次干燥的温度为105-110℃,时间为15-30min。优选地,所述成品茶的含水量为3-8%。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能较大程度的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氨基酸等物质,提高茶叶的保健功能,并能够很好的提升茶叶的香气;本专利技术还采用由香椽、松柏、竹叶等制成的浸渍液提供的水蒸气进行蒸茶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香气,还可以减少茶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品质,提高茶叶的营养保健价值,提升茶叶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6cm高的厚层,通入水蒸汽5min,散热至25℃,接着置于温度为50℃、湿度为25%的条件下第一次干燥3h,然后在真空为0.05MPa、温度为80℃的条件下第二次干燥15min,再以常压在105℃下第三次干燥30min,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9份香椽、10份松柏、15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20倍量的水中浸渍6h,浸渍温度为40℃,得到混合浸渍液。实施例2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4cm高的厚层,通入水蒸汽8min,散热至20℃,接着置于温度为60℃、湿度为10%的条件下第一次干燥5h,然后在真空为0.02MPa、温度为90℃的条件下第二次干燥8min,再以常压在110℃下第三次干燥15min,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7份香椽、13份松柏、10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30倍量的水中浸渍3h,浸渍温度为50℃,得到混合浸渍液。实施例3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5cm高的厚层,通入水蒸汽7min,散热至24℃,接着置于温度为58℃、湿度为20%的条件下第一次干燥4h,然后在真空为0.04MPa、温度为88℃的条件下第二次干燥13min,再以常压在108℃下第三次干燥26min,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8份香椽、12份松柏、14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27倍量的水中浸渍5h,浸渍温度为48℃,得到混合浸渍液。实施例4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5cm高的厚层,通入水蒸汽6min,散热至22℃,接着置于温度为53℃、湿度为15%的条件下第一次干燥4h,然后在真空为0.03MPa、温度为82℃的条件下第二次干燥10min,再以常压在106℃下第三次干燥20min,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8份香椽、11份松柏、11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23倍量的水中浸渍4h,浸渍温度为42℃,得到混合浸渍液。实施例5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5cm高的厚层,通入水蒸汽6min,散热至22℃,接着置于温度为55℃、湿度为18%的条件下第一次干燥4h,然后在真空为0.03MPa、温度为85℃的条件下第二次干燥11min,再以常压在107℃下第三次干燥22min,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8份香椽、12份松柏、12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25倍量的水中浸渍5h,浸渍温度为45℃,得到混合浸渍液。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厚层,通入水蒸汽,散热,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堆成厚层,通入水蒸汽,散热,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得到成品茶;其中,所述水蒸汽来源于混合浸渍液,混合浸渍液的原料包括香椽、松柏、竹叶、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将香椽、松柏、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水中,浸渍,得到混合浸渍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浸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将7-9份香椽、10-13份松柏、10-15份竹叶粉碎,混合,置于无纺布中,然后放入到20-30倍量的水中浸渍3-6h,浸渍温度为40-50℃,得到混合浸渍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茶的加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移稳汪卫生
申请(专利权)人:岳西县稳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