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PiN二极管阴极接触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功率二极管
,具体涉及一种优化PiN二极管阴极接触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各种功率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整流二极管和快恢复二极管。电路设计者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以及浪涌电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越高,器件的功耗越大,从而会带来电能的浪费和设备能效等级的降低。二极管的浪涌电流越大,电路设计者在设计时可以允许更高的尖峰电流,从而可以降低电路设计的成本和提高电路的冗余能力。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PiN结构的二极管结构:N+阴极区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可与背面金属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N+阴极区电阻率为小于0.004Ω·cm;N-本征区应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以允许被N+阴极区和P+阳极区电导调制,N-本征区电阻率为大于10Ω·cm;P+阳极区为通过注入或者扩散的方式形成,其整个区域内电阻率均小于10Ω·cm,上表面电阻率小1Ω·cm,以能够对N-本征区进行电导调制;在完成N+阴极区、N-本征区、P+阳极区区域的制作后,通过蒸发或者溅射的方式在N+阴极区下表面形成阴极金属;在完成N+阴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PiN二极管阴极接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P+阳极区(1)、N‑本征区(2)、N+阴极区(3)、阳极金属(4)和阴极金属(5);其中P+阳极区(1)的上部设有阳极金属(4),P+阳极区(1)的底部设有N‑本征区(2),N+本征区(2)的下方设有N+阴极区(3),N+阴极区(3)的下方设有阴极金属(5);所述的N+阴极区(3)的下表面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的阴极金属(5)与N+阴极区(3)的下表面贴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PiN二极管阴极接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P+阳极区(1)、N-本征区(2)、N+阴极区(3)、阳极金属(4)和阴极金属(5);其中P+阳极区(1)的上部设有阳极金属(4),P+阳极区(1)的底部设有N-本征区(2),N+本征区(2)的下方设有N+阴极区(3),N+阴极区(3)的下方设有阴极金属(5);所述的N+阴极区(3)的下表面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的阴极金属(5)与N+阴极区(3)的下表面贴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PiN二极管阴极接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阴极区(3)的电阻率小于0.004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兵,沈礼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