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918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包括上盒体、底座,上盒体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盒体内由多个固定板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培养空间内均设置有抽拉连接、换液式培养槽,每个培养槽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每个培养槽的底部均设排液口,排液口上的排液通道相互间隔伸出底座,上盒体顶部外表面上对应每个培养空间均设置有供应管道及观察装置;本培养装置采用上盒体和底座固定构成培养T细胞的密闭空间,通过上盒体顶部的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及进气口进行气体的充入及培养液的更换,避免受外界影响,电磁铁与换液式培养槽配合利用电磁铁对磁珠的吸附作用实现T细胞的分离,观察窗可进行后续的观察及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T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如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调节/抑制T细胞等等,随着生物治疗临床应用的发展,T细胞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进行T细胞的分离、增殖及检测等往往为不同的装置,在反复的转移过程中,易产生靶细胞的丢失,并且进行多组培养或单组培养时,因开放式的培养环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可进行分离、培养及观察等,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及相互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了T细胞的损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包括上盒体、底座,上盒体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盒体内由多个固定板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且固定板在上盒体与底座卡固时抵接底座,培养空间内均设置有抽拉连接、换液式培养槽,每个培养槽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每个培养槽的底部均设排液口,排液口上的排液通道相互间隔伸出底座,上盒体顶部外表面上对应每个培养空间均设置有供应管道及观察装置,其中供应管道包括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及进气口,观察装置包括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抽拉式封门。本培养装置采用上盒体和底座固定构成培养T细胞的密闭空间,通过上盒体顶部的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及进气口进行气体的充入及培养液的更换,避免受外界影响,电磁铁与换液式培养槽配合利用电磁铁对磁珠的吸附作用实现T细胞的分离,观察窗可进行后续的观察及分析。进一步,所述上盒体包括周侧檐部,底座侧壁为二级阶梯型,第一阶面与檐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所述底座第一阶面围成的槽内对应上盒体固定板的位置设置有凹槽,通过固定板嵌入凹槽实现各培养空间的独立,避免交叉感染。进一步,所述培养槽与构成培养空间的固定板或上盒体侧壁通过滑槽形成抽拉式连接,培养槽底部为倒棱台体形,且底部设置有抽拉式滤网,滤网下方设置有抽拉式阀门,本培养槽抽拉式结构可随时更换,滤网、阀门与电磁铁配合实现靶细胞的分离,且滤网、阀门可更换,延长使用期限。进一步,所述底座与上盒体固定连接,底座侧壁对应培养槽底部阀门的位置设置有可供阀门伸出的方孔,可通过方孔进行阀门的插入及抽出,实现培养槽与排液口的连通,进行培养液的更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培养装置采用密闭环境进行T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观察,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及相互之间的交叉感染,无需进行场所的转移,降低了T细胞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本技术的上盒体俯视结构图;图3:本技术的培养槽结构图;图4:本技术的底座侧视图;图中:1、底座;1.1、第一阶面;1.2、排液口;1.3、排液通道;1.4、凹槽;1.5、方孔;2、上盒体;2.1、固定板;2.2、滑槽;2.3、檐部;2.4、封门;2.5、观察窗;2.6、第一进液口;2.7、进气口;2.8、第二进液口;3、培养槽;3.1、滤网;3.2、阀门;4、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图1展示了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上盒体2、底座1,上盒体2及底座1固定连接,上盒体2及底座1采用聚丙烯注塑成型,通过预留的槽口进行封门2.4及观察窗2.5的安装,所述上盒体2内由多个固定板2.1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且固定板2.1在上盒体2与底座1卡固时抵接底座1,优选地,底座1上对应固定板2.1的位置设置凹槽1.4,卡合固定板2.1实现各培养空间的独立,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培养空间内均设置有抽拉连接、换液式培养槽3,优选地,所述培养槽3与构成培养空间的固定板2.1或上盒体2侧壁通过滑槽2.2形成抽拉式连接,此结构便于更换培养槽3,延长本装置的使用期限,如图3所示,培养槽3底部为倒棱台体形,且底部设置有抽拉式滤网3.1,滤网3.1下方设置有抽拉式阀门3.2,本培养槽3抽拉式结构可随时更换,滤网3.1、阀门3.2与电磁铁4配合实现靶细胞的分离,且滤网3.1、阀门3.2可更换,延长使用期限,如图1所示,每个培养槽3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4,每个培养槽3的底部均设排液口1.2,排液口1.2上的排液通道1.3相互间隔伸出底座1,通过电磁铁4与培养槽3的配合进行磁珠的吸附,实现细胞的分离,同时可进行培养液的更换,如图2所示,上盒体2顶部外表面上对应每个培养空间均设置有供应管道及观察装置,其中供应管道包括第一进液口2.6、第二进液口2.8及进气口2.7,其中第一进液口2.6、第二进液口2.8可输送培养所需液体,进气口2.7进行气体的输送,观察装置包括透明观察窗2.5,优选地,采用玻璃做观察窗2.5,便于观察培养装置内部的情形及进行后续的分析等操作,透明观察窗2.5上设置有抽拉式封门2.4,可随时隔绝光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上盒体2包括周侧檐部2.3,底座1侧壁为二级阶梯型,第一阶面1.1与檐部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第一阶面1.1围成的槽内对应上盒体2固定板2.1的位置设置有凹槽1.4,通过固定板2.1嵌入凹槽1.4实现各培养空间的独立,避免交叉感染。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与上盒体2固定连接,底座1侧壁对应培养槽3底部阀门3.2的位置设置有可供阀门3.2伸出的方孔1.5,可通过方孔1.5进行阀门3.2的插入及抽出,实现培养槽3与排液口1.2的连通,进行培养液的更换。本培养装置采用密闭环境进行T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观察,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及相互之间的交叉感染,无需进行场所的转移,降低了T细胞的损失。当然,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盒体、底座,上盒体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盒体内由多个固定板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且固定板在上盒体与底座卡固时抵接底座,培养空间内均设置有抽拉连接、换液式培养槽,每个培养槽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每个培养槽的底部均设排液口,排液口上的排液通道相互间隔伸出底座,上盒体顶部外表面上对应每个培养空间均设置有供应管道及观察装置,其中供应管道包括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及进气口,观察装置包括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抽拉式封门。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盒体、底座,上盒体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盒体内由多个固定板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且固定板在上盒体与底座卡固时抵接底座,培养空间内均设置有抽拉连接、换液式培养槽,每个培养槽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每个培养槽的底部均设排液口,排液口上的排液通道相互间隔伸出底座,上盒体顶部外表面上对应每个培养空间均设置有供应管道及观察装置,其中供应管道包括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及进气口,观察装置包括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抽拉式封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怡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