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8803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包括:摆放平台、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第一电机、磨削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摆放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托辊支架和行进轨道,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传动连接,磨削装置包括行进平台、支撑板、第二电机和砂轮,其中,行进平台设置于行进轨道上,支撑板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上,第二电机和砂轮均设置于支撑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砂轮转动连接,砂轮设置于支撑板的一端,用于磨削设置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上的铸铁管,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行进平台沿所述行进轨道行进。该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和搬迁、能有效提高磨削质量和效率、减少磨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铁管的外磨装置,特别提供了一种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
技术介绍
特大尺寸铸铁管外表面需进行磨削作业,以使其表面平整。然而,现有特大尺寸铸铁管外表面的磨削工作均是人工用砂轮磨削,由于是人工作业,容易导致铸铁管外表面凹凸不平,另外,磨削作业工作量大,现场作业环境十分混乱,严重影响铸铁管外表面磨削质量和效率。因此,研制一种特大尺寸铸铁管的自动外磨装置,以提高磨削质量和效率、节约磨削成本,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以解决人工磨削的磨削质量差、效率低、磨削成本高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包括:摆放平台、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第一电机、磨削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摆放平台上平行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的至少两组托辊支架和平行设置于托辊支架一侧的行进轨道,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传动连接,磨削装置包括行进平台、支撑板、第二电机和砂轮,其中,行进平台设置于行进轨道上,支撑板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上,第二电机和砂轮均设置于支撑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砂轮转动连接,用于带动砂轮旋转,砂轮设置于支撑板的一端,用于磨削设置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上的铸铁管,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行进平台沿所述行进轨道行进。优选,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配重,所述配重位于砂轮的下方。进一步优选,所述托辊支架与摆放平台活动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的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本技术提供的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的摆放平台为操作平台,根据铸铁管的尺寸,将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放到合适的托辊支架上,之后将铸铁管放到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传动连接,可以带动第一托辊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铸铁管逆时针旋转,磨削装置设置于行进轨道上,初始状态,砂轮压于铸铁管的侧上方外表面,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可以旋转,以实现对铸铁管外表面的磨削,支撑板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上,使砂轮可以随铸铁管的外周形状进行位置调整,避免砂轮的损坏,通过调整行进平台在行进轨道上的位置,可以对铸铁管的不同位置进行磨削。本技术提供的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和搬迁、能有效提高磨削质量和效率、减少磨削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包括:摆放平台1、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第一电机4、磨削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摆放平台1上平行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的至少两组托辊支架11和平行设置于托辊支架11一侧的行进轨道,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2传动连接,磨削装置包括行进平台51、支撑板52、第二电机53和砂轮54,其中,行进平台51设置于行进轨道上,支撑板52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51上,第二电机53和砂轮54均设置于支撑板52上,第二电机53的输出轴与砂轮54转动连接,用于带动砂轮54旋转,砂轮54设置于支撑板52的一端,用于磨削设置于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上的铸铁管7,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行进平台51沿所述行进轨道行进,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通过链条驱动行进平台底部的轮子,使行进平台沿行进轨道行进。该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的摆放平台为操作平台,根据铸铁管的尺寸,将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放到合适的托辊支架上,之后将铸铁管放到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传动连接,可以带动第一托辊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铸铁管逆时针旋转,磨削装置设置于行进轨道上,初始状态,砂轮压于铸铁管的侧上方外表面,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可以旋转,以实现对铸铁管外表面的磨削,支撑板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上,使砂轮可以随铸铁管的外周形状进行位置调整,避免砂轮的损坏,通过调整行进平台在行进轨道上的位置,可以对铸铁管的不同位置进行磨削。为了避免砂轮在铸铁管旋转的过程中与铸铁管分离,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板52的底部连接有配重(图中未示出),所述配重位于砂轮54的下方。为了提高该外磨装置的灵活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托辊支架11与摆放平台1活动连接,使用过程中,根据铸铁管的尺寸,只安装两组托辊支架,避免因安装过多托辊支架而影响铸铁管的旋转。为了进一步实现该外磨装置的智能化控制,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3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3的转速,进而调整铸铁管的旋转速度和砂轮的磨削速度。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放平台(1)、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第一电机(4)、磨削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摆放平台(1)上平行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的至少两组托辊支架(11)和平行设置于托辊支架(11)一侧的行进轨道,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2)传动连接,磨削装置包括行进平台(51)、支撑板(52)、第二电机(53)和砂轮(54),其中,行进平台(51)设置于行进轨道上,支撑板(52)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51)上,第二电机(53)和砂轮(54)均设置于支撑板(52)上,第二电机(53)的输出轴与砂轮(54)转动连接,用于带动砂轮(54)旋转,砂轮(54)设置于支撑板(52)的一端,用于磨削设置于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上的铸铁管(7),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行进平台(51)沿所述行进轨道行进。

【技术特征摘要】
1.特大尺寸铸铁管外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放平台(1)、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第一电机(4)、磨削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摆放平台(1)上平行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托辊(2)和第二托辊(3)的至少两组托辊支架(11)和平行设置于托辊支架(11)一侧的行进轨道,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托辊(2)传动连接,磨削装置包括行进平台(51)、支撑板(52)、第二电机(53)和砂轮(54),其中,行进平台(51)设置于行进轨道上,支撑板(52)转动设置于行进平台(51)上,第二电机(53)和砂轮(54)均设置于支撑板(52)上,第二电机(53)的输出轴与砂轮(54)转动连接,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兴李万峰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