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824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正极活性物质86~93份;导电剂2~6份;粘结剂4~7份;壳聚糖1~4份;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钠2~4份;水32~46份,无水乙醇13~22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安全无毒的水和乙醇作为正极浆料的分散介质,并且通过向正极浆料的配方中加入壳聚糖作为分散剂,加入导电离子液体配合固体导电剂作为导电物质;并在制备的过程中采用球磨的方式首先对正极活性物质及导电剂在乙醇介质中进行球磨分散,然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球磨来提高正极浆料的分散性和均匀性,进而得到循环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迄今为止通用性最强,适应性最广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绿色电源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开路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但是,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制备的过程中,为了寻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在浆料中的分散性,常采用有机溶剂作为正极浆料的分散介质,但是有机溶剂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涂布干燥过程中需要增加成本投入来回收有机溶剂。而且,即使使用有机溶剂,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仍然存在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分散不均匀,极片加工性能差等弊端,人们通常采用延长搅拌时间,加快搅拌速度,粉料分批加入,干粉搅拌等办法提高材料的分散效果和加工性能,但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离子电池浆料分散性良好,且制成正极材料后,具有良好的吸液保液能力,降低电池的内阻,并提高电池在较大倍率下充放电循环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正极活性物质86~93份;导电剂2~6份;粘结剂4~7份;壳聚糖1~4份;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钠2~4份;水32~46份,无水乙醇13~2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正极活性物质86~93份;导电剂2~6份;粘结剂4~7份;壳聚糖1~4份;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钠2~4份;水32~46份,无水乙醇13~2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多孔磷酸铁锂,其制备方法为:S1、将磷酸亚铁盐与锂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得到混合前驱体溶液;S2、将混合前驱体溶液在惰性气体与氢气和混合气的保护下,于660~700℃煅烧10~14h,冷却后,粉碎至粒径为80~120目;即可得到所述多孔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孔磷酸铁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碳酸氢铵、草酸、碳酸铵、草酸铵、草酸氢氨、硝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由石墨烯、碳纳米管与炭黑按照质量比1:0.8~1.5:0.8~1.5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由水性粘结剂LA133、聚四氟乙烯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1:0.3~0.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彰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