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横向高压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耐压高,易于集成,普遍应用于高压集成电路和功率集成电路。目前常用的有DEMOS(漏极延伸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LDMOS(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两种结构。在需要源端和漏端都要耐高压的应用,目前常用方法是将两个高压的MOS管串联起来,但极大的增加了成本。也有使用对称结构的高压DDDMOS(双扩散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DDDMOS可以看成DEMOS的一种变化,即在源端也使用漏极延伸的技术,从而达到源端和漏端均可耐高压的目的,以DDDNMOS(双扩散漏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为例,图1显示为现有的一种DDDMOS(双扩散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其通常包含衬底P-SUB,栅极GATE,N型漂移区N-Drift以及N+源漏极。但由于mask(光刻板)对位精度和光刻精度等限制,DDDMOS结构的沟道长度L较大,且源端和漏端都需要轻参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包括:衬底;N型轻掺杂漂移区,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间隔形成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中;栅极,横跨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之间,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被所述栅极部分覆盖以形成第一沟道,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被所述栅极部分覆盖以形成第二沟道;第一N型重掺杂极区及第二N型重掺杂极区,分别形成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中;以及第一P型重掺杂接触区及第二P型重掺杂接触区,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第二P型轻掺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包括:衬底;N型轻掺杂漂移区,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间隔形成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中;栅极,横跨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之间,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被所述栅极部分覆盖以形成第一沟道,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被所述栅极部分覆盖以形成第二沟道;第一N型重掺杂极区及第二N型重掺杂极区,分别形成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中;以及第一P型重掺杂接触区及第二P型重掺杂接触区,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及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极区及第二N型重掺杂极区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极区及所述第一沟道与所述第二N型重掺杂极区及所述第二沟道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之间并联有第一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之间并联有第二肖特基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之间并联有第一开关MOS管,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之间并联有第二开关MOS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高压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轻掺杂体区与所述N型轻掺杂漂移区之间并联有第一肖特基二极管及第一开关MOS管,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体区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锋民,肖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