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05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箔体,所述箔体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压形部,每个所述压形部均包括一由所述箔体一侧面向其另一侧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反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箔体表面设置有多个压形部,每个所述压形部均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从而形成一立体结构的箔体,该立体结构箔体可有效抓住膨胀的粉料,防止粉料与箔体脱离,提高了涂刷的粉料与所述箔体的结合力;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箔体两侧面的通孔,减轻了所述箔体的重量,从而减轻了用该箔体生产出的锂离子电池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锂离子电池多采用金属铝箔、铜箔作为正极、负极集流体基体,通过涂覆粉料制作极片,集流体基体为二维平面结构,粉料与基体结合力不高,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由于粉料b膨胀与基体01脱离,从而造成电池电压快速降低、寿命提前结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体基体为二维平面结构,粉料与基体结合力不高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箔体,所述箔体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压形部,每个所述压形部均包括一由所述箔体一侧面向其另一侧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反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箔体两侧面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的箔体表面设置有多个压形部,每个所述压形部均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从而形成一立体结构的箔体,该立体结构箔体可有效抓住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箔体,所述箔体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压形部,每个所述压形部均包括一由所述箔体一侧面向其另一侧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反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箔体两侧面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箔体,所述箔体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压形部,每个所述压形部均包括一由所述箔体一侧面向其另一侧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反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箔体两侧面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为截头四棱锥形;所述通孔为方形;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形成的凹槽为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面为曲面,且其曲面半径为10um;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为曲面,且其曲面半径为8um;所述通孔的直径为50um×100u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费新坤郎俊山张斌吴骐何东王超周详李时铭彭昂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黄冈水中装备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