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80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包括转子和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中轴,转子套设置在中轴上,所述转子上设置有配重结构,所述转子还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发射舱和接收舱。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雷达重量轻,易于装配,方便配重,散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
本技术涉及激光探测
,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
技术介绍
作为智能车环境感知硬件系统的重要一环,激光雷达(LIDAR)在自动驾驶中承担了路沿检测、障碍物识别以及实时定位与绘图(SLAM)等重要任务。LIDAR系统包括激光发射系统和一个接收系统。激光器发射系统产生并发射光脉冲,打在物体上并反射回来,最终被接收器所接收。接收器准确地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反射回的传播时间。因为光脉冲以光速传播,所以接收器总会在下一个脉冲发出之前收到前一个被反射回的脉冲。鉴于光速是已知的,传播时间即可被转换为对距离的测量。激光雷达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速度、振动和姿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由于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和测距远等优点,激光雷达在智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的激光雷达较重,散热效率低且不易装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激光雷达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激光雷达转子不易于装配以及配重复杂,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具体的,所述激光雷达包括转子和底座,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1)和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中轴(32),所述转子(1)套设在所述中轴(32)上,所述转子(1)上设置有配重结构(5),所述转子(1)还包括外筒(11)和内筒(12),所述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外筒(11)与内筒(12)之间通过隔板(16)连接,所述隔板(16)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发射舱(13)和接收舱(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1)和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中轴(32),所述转子(1)套设在所述中轴(32)上,所述转子(1)上设置有配重结构(5),所述转子(1)还包括外筒(11)和内筒(12),所述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外筒(11)与内筒(12)之间通过隔板(16)连接,所述隔板(16)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发射舱(13)和接收舱(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安装结构(4),所述安装结构(4)包括第一安装单元(41)和第二安装单元(42),所述第一安装单元(41)与所述发射舱(13)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单元(42)与所述接收舱(14)连通,所述安装结构(4)上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单元(41)和第二安装单元(42)的端部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结构(5)设置在所述安装结构(4)的两侧,所述配重结构(5)包括多个凹槽(51),每相邻两个凹槽(51)之间形成有连接筋(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加强条(15),所述加强条(15)一端与所述外筒(11)连接,所述加强条(1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筒(12)连接,所述加强条(15)和隔板(16)将所述外筒(11)的筒壁分隔为活动壁(11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盛向少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