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48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净化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包括:炉体、燃烧室、第一蓄热室;所述吊耳设置在炉体的顶端,且吊耳与炉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燃烧室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室的顶端,且第一燃烧器与炉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燃烧器的顶端与第一燃烧空气管线通过法兰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废气分布均匀,与蓄热体接触充分,提高废气预热效果、能够根据进入废气的流量对燃烧器的运行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燃烧耗能、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
本技术涉及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特指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均匀预热效果好减少燃烧能耗的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属于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随着国家发布的VOCs排放法律法规及各省市VOCs排污费政策的实行,VOCs的治理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RTO技术和RCO技术是VOCs治理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治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成本较低的成熟性技术。RCO,即蓄热式催化氧化燃烧炉,该法与RTO相同,是近10余年内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净化率高,适应性强,能耗在燃烧法中低,无二次污染,应用于废气浓度高的场合比较多。RCO是一种新的催化技术,它具有RTO高效回收能量的特点和催化反应的低温工作的优点,将催化剂置于蓄热材料的顶部,来使净化达到最优,其热回收率高达95%,现在有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RCO技术取代CO进行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很多RTO设备也已经开始转变成RCO,这样可以消减操作费用达33%-50%。但是,现有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进气口普遍只设置有一处,导致有机废气进入炉体后与蓄热体的接触不充分,容易造成蓄热体四周接触不到废气的现象,进而导致蓄热体积蓄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并且由于炉体进入废气流量大小的不同,传统单一的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燃料浪费的现象,提高燃烧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该尾气处理RTO蓄热式高温焚烧炉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废气分布均匀,与蓄热体接触充分,提高废气预热效果、能够根据进入废气的流量对燃烧器的运行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燃烧耗能、实用性强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包括:炉体、吊耳、支撑腿、高温排空口、进气口、出气口、燃烧室、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第一燃烧空气管线、第二燃烧空气管线、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第三蓄热室、固定床反应器、陶瓷蓄热体、气体分布器;所述吊耳设置在炉体的顶端,且吊耳与炉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燃烧室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室的顶端,且第一燃烧器与炉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燃烧器的顶端与第一燃烧空气管线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第二燃烧器设置在炉体的两侧,且第二燃烧器与炉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燃烧器的顶端与第二燃烧空气管线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高温排空口贯通设置在炉体上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蓄热室设置在炉体的内部,且第二蓄热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所述第一蓄热室设置在炉体的内部,且第一蓄热室位于第二蓄热室的一侧;所述第三蓄热室设置在炉体的内部,且第三蓄热室位于第二蓄热室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床反应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的内部;所述陶瓷蓄热体设置在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的内部;且陶瓷蓄热体位于固定床反应器的下方;所述气体分布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的内部,且气体分布器位于陶瓷蓄热体的下方;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设置在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的底部,且进气口及出气口与炉体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腿焊接设置在炉体的底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所述气体分布器由N个矩形通风道及顶部的三角状分流板通过焊接方式组合而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所述第二燃烧器共设置有四个,且第二燃烧器在第一燃烧器的四周呈环形阵列状分布。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的内部焊接设置有炉栅,且炉栅为N根不锈钢管焊接而成的框架式支撑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所述陶瓷蓄热体放置在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内部的炉栅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所述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保温层,且耐火保温层的材料为硅酸铝耐火纤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通过气体分布器由N个矩形通风道及顶部的三角状分流板通过焊接方式组合而成,使得进入炉体内的气体能够均匀的分布,从而使蓄热体与废气能够更为充分的接触。本技术方案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通过第二燃烧器共设置有四个,且第二燃烧器在第一燃烧器的四周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能够根据进入废气的流量对燃烧器的运行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燃烧耗能。本技术方案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通过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及第三蓄热室的内部焊接设置有炉栅,且炉栅为N根不锈钢管焊接而成的框架式支撑结构,支撑效果好,便于气体通过,且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本技术方案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废气分布均匀,与蓄热体接触充分,提高废气预热效果、能够根据进入废气的流量对燃烧器的运行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燃烧耗能、实用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炉体1、吊耳2、支撑腿3、高温排空口4、进气口5、出气口6、燃烧室7、第一燃烧器8、第二燃烧器9、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第三蓄热室14、固定床反应器15、陶瓷蓄热体16、气体分布器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包括:炉体1、吊耳2、支撑腿3、高温排空口4、进气口5、出气口6、燃烧室7、第一燃烧器8、第二燃烧器9、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第三蓄热室14、固定床反应器15、陶瓷蓄热体16、气体分布器17;吊耳2设置在炉体1的顶端,且吊耳2与炉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燃烧室7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第一燃烧器8设置在燃烧室7的顶端,且第一燃烧器8与炉体1为一体式结构;第一燃烧器8的顶端与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通过法兰相连接;第二燃烧器9设置在炉体1的两侧,且第二燃烧器9与炉体1为一体式结构;第二燃烧器9的顶端与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通过法兰相连接;高温排空口4贯通设置在炉体1上部的一侧;第二蓄热室13设置在炉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包括:炉体(1)、吊耳(2)、支撑腿(3)、高温排空口(4)、进气口(5)、出气口(6)、燃烧室(7)、第一燃烧器(8)、第二燃烧器(9)、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第三蓄热室(14)、固定床反应器(15)、陶瓷蓄热体(16)、气体分布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2)设置在炉体(1)的顶端,且吊耳(2)与炉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燃烧室(7)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燃烧器(8)设置在燃烧室(7)的顶端,且第一燃烧器(8)与炉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燃烧器(8)的顶端与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第二燃烧器(9)设置在炉体(1)的两侧,且第二燃烧器(9)与炉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燃烧器(9)的顶端与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高温排空口(4)贯通设置在炉体(1)上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蓄热室(13)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且第二蓄热室(13)位于燃烧室(7)的下方;所述第一蓄热室(12)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且第一蓄热室(12)位于第二蓄热室(13)的一侧;所述第三蓄热室(14)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且第三蓄热室(14)位于第二蓄热室(13)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床反应器(15)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及第三蓄热室(14)的内部;所述陶瓷蓄热体(16)设置在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及第三蓄热室(14)的内部;且陶瓷蓄热体(16)位于固定床反应器(15)的下方;所述气体分布器(17)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及第三蓄热室(14)的内部,且气体分布器(17)位于陶瓷蓄热体(16)的下方;所述进气口(5)与出气口(6)设置在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及第三蓄热室(14)的底部,且进气口(5)及出气口(6)与炉体(1)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腿(3)焊接设置在炉体(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RCO工艺净化有机废气燃料氧化加热焚烧炉,包括:炉体(1)、吊耳(2)、支撑腿(3)、高温排空口(4)、进气口(5)、出气口(6)、燃烧室(7)、第一燃烧器(8)、第二燃烧器(9)、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第三蓄热室(14)、固定床反应器(15)、陶瓷蓄热体(16)、气体分布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2)设置在炉体(1)的顶端,且吊耳(2)与炉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燃烧室(7)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燃烧器(8)设置在燃烧室(7)的顶端,且第一燃烧器(8)与炉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燃烧器(8)的顶端与第一燃烧空气管线(10)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第二燃烧器(9)设置在炉体(1)的两侧,且第二燃烧器(9)与炉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燃烧器(9)的顶端与第二燃烧空气管线(11)通过法兰相连接;所述高温排空口(4)贯通设置在炉体(1)上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蓄热室(13)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且第二蓄热室(13)位于燃烧室(7)的下方;所述第一蓄热室(12)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且第一蓄热室(12)位于第二蓄热室(13)的一侧;所述第三蓄热室(14)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且第三蓄热室(14)位于第二蓄热室(13)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床反应器(15)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及第三蓄热室(14)的内部;所述陶瓷蓄热体(16)设置在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