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功韬专利>正文

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33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包括变速箱(7)、第一、二驱动电机机构(1、2)、第一、二输入轴(3、3)和第一、二输出轴(5、6);第一输出轴(5)分别与第一输入轴(3)、第二输入轴(4)平行耦合;第一输出轴(5)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第二输出轴(6)沿第一输出轴(5)轴线相反的方向从变速箱(7)另一侧伸出,第一输入轴(3)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啮合,第二输入轴(4)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速器,双端输出且制动能量回收恒压/恒流,任意奇数档和任意偶数档可同时工作,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档,“零”转速差换档,“零”扭矩摘档或换档,满足重型特种车辆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变速器
,特别是一种换挡无动力中断、负载高、双端输出的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器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动力,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传动比及传动方向,增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是影响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总成之一。汽车变速器一般分为手动变速器(MT)、传统自动变速器(AT)和新型自动变速器(AMT、DCT/DSG、CVT等)三大类。目前,电动汽车中主要使用AMT。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入变速箱的驱动系统及其换挡控制方法”(申请号:201610350380.0,公开日:2016.09.07)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入变速箱的驱动系统,采用两个电动机和一个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电动机Ⅰ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Ⅰ相连,电动机Ⅱ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Ⅱ相连,实现动力单轴输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单电机双轴输出的电驱动履带式推土机”(申请号:201410568749.6,公开日:2015.01.28)公开了一种单电机双轴输出的电驱动履带式推土机,采用电驱动系统取代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并实现双轴输出。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输出端固定、输出功率较低难以满足重型车辆大功率的需求,且制动能量回收时,电压/电流波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双端输出且制动能量回收恒压/恒流,任意奇数档和任意偶数档可同时工作,满足重型特种车辆使用要求。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包括变速箱7、置于所述变速箱7外的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还包括置于变速箱7内的第一输入轴3、第二输入轴4和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所述第一输出轴5通过输出齿轮机构51分别与第一输入轴3的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第二输入轴4的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平行耦合;所述第一输出轴5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作为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轴6沿第一输出轴5轴线相反的方向从变速箱7另一侧伸出,作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轴6与第一输出轴5在变速箱7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3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4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啮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本技术的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大功率双端输出,制动时通过双电机协调控制,使得能量回收恒压/恒流,变速器的任意奇数档和任意偶数档可同时工作,满足重型特种车辆使用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为第一驱动电机机构,2为第二驱动电机机构,3为第一输入轴,4为第二输入轴轴,5为第一输出轴,6为第二输出轴轴,7为变速箱,11为第一驱动电机,12为第二减速器,21为第二驱动电机,22为第二减速器,31为第一输入齿轮机构,41为第二输入齿轮机构,51为输出轴齿轮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7、置于所述变速箱7外的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还包括置于变速箱7内的第一输入轴3、第二输入轴4和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所述第一输出轴5通过输出齿轮机构51分别与第一输入轴3的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第二输入轴4的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平行耦合;所述第一输出轴5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作为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轴6沿第一输出轴5轴线相反的方向从变速箱7另一侧伸出,作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轴6与第一输出轴5在变速箱7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3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4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啮合。本技术通过第一输入轴3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啮合,第二输入轴4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啮合,实现双电机双轴输入,实现“零”转速差挂挡,“零”扭矩摘挡,即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本技术第一输出轴5和第二输出轴6分别从变速箱7两侧伸出,各作为一输出端,即两端输出,可以实现重型车辆大功率驱动和转向的需求。第二输出轴6与第一输出轴5可以是在变速箱7内固定连接的二个单独的轴,也可以是一个整体。通过设置双输入电机,还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的灵活设置与匹配,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更可进一步在制动能量回收时实现电机的恒转矩或恒电流控制。根据工艺布置要求和动力要求,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可位于变速箱7不同的侧面。但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位于变速箱7的同侧。以更有利于布置和维护。为更有利于配合使用场景,优选地,所述齿轮机构51、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各为三个;所述三个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分别对应Ⅰ、Ⅲ、Ⅴ档,所述三个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分别对应Ⅱ、Ⅳ、Ⅵ档。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根据不同档位需求,齿轮机构51、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的个数可以增减。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输入轴3位于输出轴5的一侧,第二输入轴4位于输出轴5的另一侧。这样的布置,一方面使输入轴3、4位于输出轴5两侧,输出轴5更易达到动力平衡,另一方面也便于与它们相连的位于变速箱7外的设备的布置及检修。为实现驱动电机与变速箱输入轴的平稳过渡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一减速器12,所述第一减速器12的输入端与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减速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入轴3的一端啮合。同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1和第二减速器22,所述第二减速器22的输入端与第二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减速器2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入轴4的一端啮合。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连接的第一输入轴3,设有Ⅰ、Ⅲ、Ⅴ……等奇数档;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连接的第二输入轴4,设有Ⅱ、Ⅳ、Ⅵ……等偶数档。任意单一档可通过匹配相对应轴的驱动电机机构实现动力传输;任意奇数档和任意偶数档可同时工作,即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可同时进行动力输入。其中任意两个奇数或偶数档不能同时工作。如要两个电机都在高效区工作,又能实现不间断的输出扭矩和输出转速变化,可采用以下换挡策略。Ⅰ→Ⅰ+Ⅱ→Ⅱ→Ⅱ+Ⅲ→Ⅲ……→在单一电机工作时,另一电机轴可通过电机调速,实现“零”转速差换挡。当两个电机同时工作时,通过两电机输出匹配,可实现“零”扭矩摘挡、换挡。当汽车制动时,多余的能量回收用来发电是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电机装置发电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是波动的,不能高效的进行回收。但是本申请的双电机变速器,因为存在两个驱动电机,当发电时,通过双电机的自主调节,可以实现恒电流或者恒电压的发电,也就是说可以有效的实现电池充电。本技术描述的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可以双向输出满足重型车辆大功率及转向等使用要求;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实现“零”转速差换挡,“零”扭矩摘挡或换挡,且提高了电机的效率;本技术提供的变速器装置可以实现恒电流或恒电压的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7)、置于所述变速箱(7)外的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还包括置于变速箱(7)内的第一输入轴(3)、第二输入轴(4)和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所述第一输出轴(5)通过输出齿轮机构(51)分别与第一输入轴(3)的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第二输入轴(4)的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平行耦合;所述第一输出轴(5)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作为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轴(6)沿第一输出轴(5)轴线相反的方向从变速箱(7)另一侧伸出,作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轴(6)与第一输出轴(5)在变速箱(7)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3)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4)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出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7)、置于所述变速箱(7)外的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还包括置于变速箱(7)内的第一输入轴(3)、第二输入轴(4)和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所述第一输出轴(5)通过输出齿轮机构(51)分别与第一输入轴(3)的第一输入齿轮机构(31)、第二输入轴(4)的第二输入齿轮机构(41)平行耦合;所述第一输出轴(5)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作为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轴(6)沿第一输出轴(5)轴线相反的方向从变速箱(7)另一侧伸出,作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轴(6)与第一输出轴(5)在变速箱(7)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3)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4)的一端从变速箱(7)一侧伸出,与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机构(1)和第二驱动电机机构(2)位于变速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功韬
申请(专利权)人:宁功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