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722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和方法,结构包括内撑条;内撑条包括内部加强件、接触部和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两个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加强件设置在接触部和安装部内;内撑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用于放置在剪力墙内侧水平筋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放置简单、方便,通过凹槽卡住钢筋使得内撑条放置后不易出现内撑条倾斜或掉落的现象,对结构成型质量提升有较大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是一种绿色施工技术,该技术是在墙体钢筋绑扎完后,浇筑混凝土之前,采用一定的固定方式将保温板置于钢筋与外模之间,混凝土浇筑后,保温板与墙体形成一个整体的工程做法。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工序,节约工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保温板后期脱落的现象。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一项施工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多层、高层建筑的现浇混凝土外墙,处于严寒、寒冷或夏热冬冷的地区。2、但该技术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保温板与钢筋之间留足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间距,一般采用放置混凝土支撑钢筋的办法,该内撑在后续工序进行时,容易使其发生移位、倾斜的现象。同时由于内撑截面较小,容易将保温板戳破,不仅会产生泡沫,影响墙体质量,还会影响外墙的保温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包括内撑条;内撑条包括内部加强件、接触部和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两个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加强件设置在接触部和安装部内;内撑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用于放置在剪力墙内侧水平筋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上。作为优选方式,内撑条由水泥、石渣、钢筋、水制成。作为优选方式,内部加强件为一根内撑条钢筋;内撑条钢筋采用直径为6mm的光圆钢筋,光圆钢筋弯制成底座和外撑;底座预埋在接触部内,外撑预制在安装部内。作为优选方式,安装部主体为矩形柱。作为优选方式,剪力墙内侧水平筋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均与剪力墙竖向筋绑扎;EPS保温板设置在剪力墙外侧,内撑条的接触部顶住EPS保温板;剪力墙内设置剪力墙拉筋,剪力墙拉筋两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剪力墙竖向筋上。作为优选方式,设置U型锚筋,U型锚筋穿过保温板且端部固定在剪力墙上。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方法:S1:首先确定参数:根据施工图纸及图集要求确定剪力墙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剪力墙水平筋直径,根据上述参数确定内撑条长度及凹槽大小,制作尺寸大小合适,经济适用的剪力墙内撑条;S2:依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放线,绑扎剪力墙钢筋,待钢筋绑扎完毕,放置剪力墙内撑条;内撑条接触部(截面较大一端)放置在剪力墙外侧,安装部的两个凹槽卡住剪力墙内外侧水平钢筋,两块内撑条的水平及竖向放置间距≤600mm,内撑条放置时注意内撑条稳固牢靠,注意钢筋成品保护;S3:内撑条放置完毕后,安装剪力墙外墙保温板;S4:待钢筋及保温板验收合格后便可安装剪力墙模板,模板安装严格按方案及相关技术规程进行;S5:混凝土浇筑;S6:拆模、混凝土养护。作为优选方式,保温板安装完毕后注意检查内撑条是否有松动或掉落,如有应及时修正。作为优选方式,保温板为EPS保温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放置简单、方便,通过凹槽卡住钢筋使得内撑条放置后不易出现内撑条倾斜或掉落的现象,对结构成型质量提升有较大帮助。附图说明图1为内撑条构造示意图;图2为内撑条内部钢筋布置示意图;图3为内撑条在剪力墙上的放置示意图;图4为内撑条在剪力墙上的放置俯视示意图;图5为内撑条在剪力墙上的放置侧视示意图;图中,1-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安装部,4-接触部,5-内部加强件,6-剪力墙拉筋,7-EPS保温板,8-剪力墙外侧水平筋,9-剪力墙内侧水平筋,10-U型锚筋,11-剪力墙竖向筋,12-钢管,13-剪力墙模板,14-对拉螺栓,15-PVC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图5所示,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包括内撑条,内撑条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内撑条包括内部加强件5、接触部4和安装部3,安装部3与接触部4垂直,安装部3上设置两个凹槽: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2;内部加强件5设置在接触部4和安装部3内;内撑条的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2分别用于放置在剪力墙内侧水平筋9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8上。两个凹槽分别位于安装部3两端,一个位于端部(L型),另一个离端部有一定距离(U型)。该内撑条在外墙关模前放置在钢筋上,将第一凹槽1卡在剪力墙内侧水平筋9上,第二凹槽2卡在剪力墙外侧水平筋8上,这样使得接触部4与保温板相接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撑条由水泥、石渣、钢筋、水制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部加强件5为一根内撑条钢筋;内撑条钢筋采用直径为6mm的光圆钢筋,光圆钢筋弯制成底座和外撑;底座预埋在接触部4内,外撑预制在安装部3内。优选地,该钢筋大致形状为一段直线加正方形,在直线的一端弯曲成一个正方形,该正方形垂直于这条直线。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装部3主体为矩形柱。该内撑条的安装部3是由一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构成,接触部4的厚度至少为1cm,内撑条形状从侧面看类似T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剪力墙内侧水平筋9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8均与剪力墙竖向筋11绑扎;EPS保温板7设置在剪力墙外侧,内撑条的接触部4顶住EPS保温板7;剪力墙内设置剪力墙拉筋6,剪力墙拉筋6两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剪力墙竖向筋11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置U型锚筋10,U型锚筋10穿过保温板且端部固定在剪力墙上。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方法:S1:首先确定参数:根据施工图纸及图集要求确定剪力墙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剪力墙水平筋直径,根据上述参数确定内撑条长度及凹槽大小;水泥内撑条首先根据外墙的宽度确定其长度,安装部3长方条的截面尺寸为3mm×3mm,其上的两个凹槽的截面尺寸根据外墙的水平钢筋直径确定,第一凹槽1离端部的最短距离等于外墙的保护层厚度。接触部4的平面尺寸为9mm×9mm,其厚度根据外墙的保护层厚度确定。S2:依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放线,绑扎剪力墙钢筋,待钢筋绑扎完毕,放置剪力墙内撑条;内撑条接触部4(截面较大一端)放置在剪力墙外侧,安装部3的两个凹槽卡住剪力墙内外侧水平钢筋,两块内撑条的水平及竖向放置间距≤600mm,内撑条放置时注意内撑条稳固牢靠,注意钢筋成品保护;S3:内撑条放置完毕后,安装剪力墙外墙保温板;S4:待钢筋及保温板验收合格后便可安装剪力墙模板13,模板安装严格按方案及相关技术规程进行;通过在剪力墙模板13以及保温板外设置横纵钢管12,保证成型质量;其中,横钢管12包括多组横撑单元,每个横撑单元包括两根横向设置的钢管12,对拉螺栓14的两端穿过横撑单元,再通过蝶形件和螺母固定;对拉螺栓14位于剪力墙内的一段设置PVC套管15,如图5所示;S5:混凝土浇筑;S6:拆模、混凝土养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保温板安装完毕后注意检查内撑条是否有松动或掉落,如有应及时修正。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保温板为EPS保温板7。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1.本专利技术专利放置简单、方便,通过凹槽卡住钢筋使得内撑条放置后不易出现内撑条倾斜或掉落的现象,对结构成型质量提升有较大帮助。2.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撑条加设钢筋,不易造成内撑条折断。3.本专利技术专利不同于传统的内撑条,其靠近保温板一侧截面面积更大,在剪力墙关模挤压时不会对保温板产生破坏,结构成型后的保温隔热效果好。4.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撑条;内撑条包括内部加强件、接触部和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两个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加强件设置在接触部和安装部内;内撑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用于放置在剪力墙内侧水平筋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撑条;内撑条包括内部加强件、接触部和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两个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加强件设置在接触部和安装部内;内撑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用于放置在剪力墙内侧水平筋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撑条由水泥、石渣、钢筋、水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部加强件为一根内撑条钢筋;内撑条钢筋采用直径为6mm的光圆钢筋,光圆钢筋弯制成底座和外撑;底座预埋在接触部内,外撑预制在安装部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主体为矩形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模板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剪力墙内侧水平筋和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均与剪力墙竖向筋绑扎;EPS保温板设置在剪力墙外侧,内撑条的接触部顶住EPS保温板;剪力墙内设置剪力墙拉筋,剪力墙拉筋两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剪力墙竖向筋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茂乙左乾军邓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