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12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包括步骤:S1:采用UV型表面保护油墨对工件进行喷涂并用UV紫外线照射使保护膜固化;S2:进行工件表面非保护区域的弧边激光清洗去除多余的保护油墨;S3: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S4:烘干后,对工件的非保护区域进行PVD真空镀膜;S5: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脱膜,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脱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对曲面、弧面精密图形在加工或表面处理中的特定部位进行高精密定位保护,提高工件遮蔽保护的耐磨性和镀膜后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电子产品的表面处理方式有喷漆、印刷、涂装、镀着、蒸着等相当繁多,其中在物理气相沉积(PVD及电着沉积(EDCoating)亦经常被采用,此物理气相沉积所形成的镀膜虽然具有较佳的耐磨耗等特性,但对于非平面状的板体、壳体、不规则曲面或复杂形状时,其在侧板及各板面的相接处所形成的镀膜相当的稀疏,无法有效地针对保护区域和非保护区域进行区别的遮蔽保护,同时由于无法有效地区分,容易造成保护区域和非区别保护区域清洗不完全,造成最终的抗磨耗效果不佳,同时也影响到保护区域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该镀膜保护工艺可以形成对曲面、弧面精密图形在加工或表面处理中的高精密定位保护,有利于提高工件遮蔽保护的耐磨性和镀膜后的美观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UV型表面保护油墨对工件进行喷涂,喷涂后形成保护膜,喷涂完成后采用UV紫外线照射使保护膜固化;S2:对固化后的工件进行工件表面保护区域与非保护区域的划分,同时对非保护区域的激光清洗脱膜,清洗时间为30s;S3:非保护区域激光清洗完成后,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非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S4:烘干后,对工件的非保护区域进行PVD真空镀膜,PVD真空镀膜完成后将工件置于脱膜溶液中进行浸泡,去除工件表面保护区域的保护膜;S5: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优选地,S3和S5步骤中的清洗液均为碳氢清洗剂,优选分子式为CnH2n的环烷烃类清洗剂。优选地,S1步骤中的喷涂的压力为0.4-0.6MPa,保护膜厚度为10-15μm。优选地,S2步骤中采用红外线激光清洗工件非表面保护区域,红外线的功率为20W。优选地,S1步骤中的UV紫外线能量密度为1500-1800MJ/cm2。优选地,S5步骤中在清洗液中进行超声波清洗后,再在相同条件下的清水中进行超声波清洗。优选地,PVD真空镀膜选自蒸发镀膜、溅射镀膜以及离子镀膜中的一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先后针对非保护区域的激光脱膜、超声波清洗以及PVD真空镀膜,,通过非保护区域以及保护区域间独立的清洗,从而保证保护区域和非保护区域均能得到清洗,且不会相互干扰,同时最终使保护区域在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条件下进行清洗,,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有利于对曲面、弧面精密图形在加工或表面处理中的特定部位进行高精密定位保护,提高工件遮蔽保护的耐磨性和镀膜后的美观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实施例的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UV型表面保护油墨对工件进行喷涂,喷涂后形成保护膜,喷枪喷涂时的压力为0.4-0.6MPa,形成保护膜的厚度控制在10-15μm,喷涂完成后采用UV紫外线照射使保护膜固化,该步骤中UV型表面保护材料是指UV固化的油墨或树脂等材料,而UV紫外线能量密度为1500-1800MJ/cm2。S2:对固化后的工件进行工件表面进行保护区域和非保护区域的划分,同时对非保护区域进行激光清洗脱膜,清洗时间为30s,去除非保护区域的保护膜,该步骤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激光对工件是无接触清洗,清洗十分安全,不会伤及工件的保护区域,另一方面对特定区域,特别是针对曲面、弧面、精密图形中不易清洗的位置,可以进行精确定位清洗,可以确保其定位的精度以及清洗的精度。激光清洗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红外线激光清洗,红外线的功率为20W。S3:非保护区域激光清洗脱膜完成后,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非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本步骤中的清洗液采用的是CnH2n的环烷烃类清洗剂,该类清洗剂容易在清洗完成后可以通过蒸馏回收,避免排放于环境中造成危害。S4:烘干后,对工件的非保护区域进行PVD真空镀膜,PVD真空镀膜完成后将工件置于脱膜溶液中进行浸泡,去除工件表面保护区域的保护膜。本步骤中的PVD真空镀膜可以为蒸发镀膜、溅射镀膜以及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由于超声波和清洗液中清洗后进行的镀膜,有利于提高其与本步骤PVD所形成的保护膜的结合密度,同时采用真空的条件下进行,也有利于提高非保护区域与膜之间结合的紧密性,以利于后续的保护区域的清洗。S5:将S4步骤中表面保护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后的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通过上述步骤S1-S5的配合,即首先对工件形成整体的保护膜,再通过激光清洗,将非保护区域的保护膜清除以及PVD真空镀膜形成二次保护,从而有利于后续对保护区域的清洗,而通过脱膜溶液去除保护区域的保护膜,以及最后对保护区域进行超声波清洗和CnH2n的环烷烃类清洗剂,另外还可以针对超声波清洗过程的后段加装清水与超声波搭配的清洗,从而进一步提高清洗的洁净度。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UV型表面保护油墨对工件进行喷涂,喷涂后形成保护膜,喷涂完成后采用UV紫外线照射使保护膜固化;S2:对固化后的工件进行工件表面保护区域与非保护区域的划分,同时对非保护区域进行激光清洗脱膜,清洗时间为30s;S3:非保护区域激光清洗完成后,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非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S4:烘干后,对工件的非保护区域进行PVD真空镀膜,PVD真空镀膜完成后将工件置于脱膜溶液中进行浸泡,去除工件表面保护区域的保护膜;S5: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UV型表面保护油墨对工件进行喷涂,喷涂后形成保护膜,喷涂完成后采用UV紫外线照射使保护膜固化;S2:对固化后的工件进行工件表面保护区域与非保护区域的划分,同时对非保护区域进行激光清洗脱膜,清洗时间为30s;S3:非保护区域激光清洗完成后,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非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S4:烘干后,对工件的非保护区域进行PVD真空镀膜,PVD真空镀膜完成后将工件置于脱膜溶液中进行浸泡,去除工件表面保护区域的保护膜;S5:将工件浸泡于清洗液中,同时导入超声波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清洗时间为3-6分钟,清洗后在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完成对保护区域的超声波清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3D玻璃曲面局部精密遮蔽保护工艺,所述S3和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清肖波李辉邝文轩胡俊张远东刘展波张文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承诺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