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56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4:15
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前挡风玻璃主体、导风格栅、电热丝、电源组件、风机、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组件;于导风格栅上开设有通风风道以及热风出口;电热丝与电源组件电气连接,控制器与电源组件信号连接,风机与电源组件电气连接;控制器与无线通信组件信号连接、并通过无线通信组件与智能移动外设实现通信连接。在导风格栅上设置了通风风道,在通风风道内设置了电热丝,由风机提供气流,气流进入通风风道由电热丝加热变为热气流,热气流从热风出口排出能够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其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小雾气的生成,在驾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够对前挡风玻璃主体进行持续出风,完全解决了玻璃起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
本技术涉及汽车玻璃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
技术介绍
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平面面积较大、厚度较小,这样就使得汽车前挡风玻璃受到车外、车内温度的影响较大。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尤其是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下,如果车内有乘客,则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面上容易产生大量的雾气,这样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玻璃起雾的问题,通常做法是启动汽车,待汽车热车之后启动空调,利用热风将前挡风玻璃内侧面上的雾气吹散。这种解决方式虽然能够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但是,以汽车空调作为热风热源,其需要较长的热车时间。这样不仅会浪费驾驶人员的宝贵时间,长时间的原地热车还会加重发动机积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快速除雾,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前挡风玻璃主体,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上侧边缘一体成型有用于与汽车车架连接的安装外缘。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还包括有导风格栅、电热丝、电源组件、风机、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组件;所述导风格栅具有气流导通功能,所述导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内侧面、并位于所述安装外缘的下侧,所述导风格栅为条型结构,于所述导风格栅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风风道,于所述导风格栅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通风风道连通的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开设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热风出口沿所述导风格栅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电源组件为能够与车载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组件,或,所述电源组件为可充电蓄电池;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组件信号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电热丝供电,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风机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软管与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气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风机供电;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为能够通过移动网络与智能移动外设实现通信连接的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信号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与智能移动外设实现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导风格栅通过胶粘工艺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导风格栅的外侧面为磨砂面。优选地,所述导风格栅为金属导风格栅或PVC塑料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导风格栅的长度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宽度一致;所述导风格栅的宽度范围为2-3.5cm。优选地,所述通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导风格栅上,所述导风格栅一端封闭,所述导风格栅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所述安装口对接。(三)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中,基于现有的前挡风玻璃主体,本技术又提供了导风格栅,在导风格栅上设置了通风风道,在通风风道内设置了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能够快速放热,本技术在导风格栅外设置了一个风机,由风机提供气流,气流进入通风风道由电热丝加热变为热气流,热气流从热风出口排出能够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本技术还提供了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组件,无线通信组件能够通过移动网络与智能移动外设(在本技术中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实现信号互联,由智能移动外设向无线通信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例如启动风机以及电热丝,控制信号由无线通信组件接收后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风机以及电热丝启动从而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预热。驾驶员进入到驾驶室内,由于前挡风玻璃被预热,因此,其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小雾气的生成,并且驾驶室内还能够得到热气流的预热,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另外,在驾驶过程中本技术还能够对前挡风玻璃主体进行持续出风,完全解决了玻璃起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前挡风玻璃主体1、导风格栅2、电热丝3、电源组件4、风机5、控制器6、无线通信组件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前挡风玻璃主体1,前挡风玻璃主体1用于安装到汽车车架的前玻璃安装框上。于前挡风玻璃主体1的上侧边缘一体成型有用于与汽车车架连接的安装外缘,安装外缘与汽车车架相抵后可与汽车车架实现固定连接。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还提供了导风格栅2、电热丝3、电源组件4、风机5、控制器6以及无线通信组件7。导风格栅2具有气流导通功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导风格栅2采用铝合金型材结构设计,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美观性,同时其使用寿命较长。在本技术中,导风格栅2还可以采用PVC塑料制成,其具有质量轻,制造成本低以及便于安装等优点。导风格栅2设置于前挡风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并位于安装外缘的下侧,前挡风玻璃主体1设置到汽车车架上后,导风格栅2刚好与汽车车顶相接触,这样在设置有导风格栅2后,导风格栅2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导风格栅2为条型结构,于导风格栅2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风风道,于导风格栅2的下端开设有与通风风道连通的热风出口,热风出口开设有多个,全部的热风出口沿导风格栅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热风出口开设有五个,五个热风出口沿导风格栅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在本技术中,通风风道设置于导风格栅2上,导风格栅2一端封闭,导风格栅2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口,由风机5提供气流,气流通过安装口进入到导风格栅2的通风风道内,然后再由热风出口排出。本技术在通风风道内设置了电热丝3,电热丝3通电发热,能够对通风风道内的气流加热使其变成热气流,热气流从热风出口排出并沿着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面流动,可以对汽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电源组件4为能够与车载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组件,或,电源组件4为可充电蓄电池。电源组件4与电热丝3电气连接,能够对电热丝3提供电能。电源组件4为能够与车载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组件的结构设计中,在电源线上还设置了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前挡风玻璃主体(1),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上侧边缘一体成型有用于与汽车车架连接的安装外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风格栅(2)、电热丝(3)、电源组件(4)、风机(5)、控制器(6)以及无线通信组件(7);所述导风格栅具有气流导通功能,所述导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内侧面、并位于所述安装外缘的下侧,所述导风格栅为条型结构,于所述导风格栅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风风道,于所述导风格栅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通风风道连通的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开设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热风出口沿所述导风格栅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电源组件为能够与车载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组件,或,所述电源组件为可充电蓄电池;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组件信号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电热丝供电,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风机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软管与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气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风机供电;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为能够通过移动网络与智能移动外设实现通信连接的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信号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与智能移动外设实现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加热除雾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前挡风玻璃主体(1),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上侧边缘一体成型有用于与汽车车架连接的安装外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风格栅(2)、电热丝(3)、电源组件(4)、风机(5)、控制器(6)以及无线通信组件(7);所述导风格栅具有气流导通功能,所述导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主体的内侧面、并位于所述安装外缘的下侧,所述导风格栅为条型结构,于所述导风格栅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风风道,于所述导风格栅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通风风道连通的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开设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热风出口沿所述导风格栅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电源组件为能够与车载电池连接的电源线组件,或,所述电源组件为可充电蓄电池;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组件信号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电热丝供电,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风机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软管与所述通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源组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聚散流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