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246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及控制方法,该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透明导电条以及第二玻璃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且所述透明导电条的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用于使得所述透明导电条的两端施加电压时发热。本申请通过将玻璃设置为两层结构并采用透明导电条作为发热体,能够保证驾驶员在具有良好视野的情况下准确有效的实现除霜雾功能。还通过增加测温单元实现更加准确可靠的加热控制,通过太阳能发电单元可以在晴朗天气利用太阳能发电,既可以利用光能,而且可以相对减小车内升温,改善用户的驾驶体验。

A Glass and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lass and a control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glass layer,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ip and a second glass layer, wherein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i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glass layer and the second glass lay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ip are respectively drawn out and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positive electrode and the power supply negative electrode. It is used for heating when voltage is applied at both ends of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ip. By setting glass into two-layer structure and u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ip as heating body, this application can ensure that the driver can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realize defrosting fog function with good vision. In addition,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heating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by adding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nits. Solar power generation units can utilize solar energy in sunny weather, which can not only utilize light energy, but also relatively reduce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car and improve the driving experience of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玻璃相关
,特别是指一种玻璃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车载挡风玻璃一般分前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两种,且这两种现有玻璃都为普通玻璃,尤其是后挡风玻璃通过采用间隔的黑色热电阻丝贴敷在玻璃上进行加热除霜雾,这种结构设计会导致玻璃对应的可透视观察面积大大减少,使得驾驶员观察车后方情况受到较大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会由此引发交通事故。同时由于这种设计中没有温度反馈,将会使得加热过程中温度调节不方便、不准确;而现有的前挡风玻璃一般为全透明的玻璃,碰到霜雾大雨天气,前挡风玻璃容易结霜雾,导致观察不清楚,需要人工手动擦拭或加大车内空调温度,这样的除雾效果极为不好且不安全。由此,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存在以下问题:当前车辆中的玻璃尤其是玻璃除霜雾效果不佳,且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玻璃及控制方法,能够保证驾驶员在具有良好视野的情况下准确有效的实现除霜雾功能。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多条透明导电条以及第二玻璃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且所述透明导电条的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透明导电条间隔设置。可选的,所述玻璃还包括测温单元;所述测温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测温条和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测温条配合连接的第二透明导电测温条;所述测温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条的边缘位置且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控制电路中。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测温条的材料为ITO,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测温条的材料为ATO。可选的,所述玻璃为车辆后挡风玻璃、车辆前挡风玻璃、车辆车门玻璃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所述透明导电条为ITO。可选的,所述玻璃还包括太阳能发电单元;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条与所述第一玻璃层之间,或者,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条与第二玻璃层之间;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包括正极电极层、PIN结以及负极电极层;所述PIN结设置于所述正极电极层与所述负极电极层之间且所述PIN结的一端与正极电极层连接,所述PIN结的另一端与负极电极层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与所述透明导电条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可选的,所述PIN结设置为多个且呈阵列式分布,所述正极电极层与所述负极电极层均设置为与所述PIN结对应的阵列式分布,所述正极电极层与所述负极电极层用于将多个所述PIN结串联或并联连接。可选的,一个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的负极电极层连接另一个相邻太阳能发电单元的正极,从而使多个太阳能发电单元串联;或一个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的负极电极层连接另一个相邻太阳能发电单元的负极层,从而使多个太阳能发电单元并联。可选的,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呈m行n列阵列式分布,其中,在每行中的n个太阳能发电单元之间串联连接,在m个不同行太阳能发电单元整体之间为并联连接,m和n均为自然数。可选的,所述正极电极层连接到储电元件或者用电元件的正极,所述负极电极层连接到储电元件或者用电元件的负极。可选的,所述用电元件为多条透明导电条。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带有控制电路的玻璃,包括控制电路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玻璃;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测温单元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玻璃的控制方法,若外部环境为晴朗环境,则向透明导电条输入0V电压或者通过电路设计使透明导电条的一端或两端悬空;并且将太阳能发电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储电元件或者用电元件的两端;若外部环境为霜雾环境,则向透明导电条输入控制电压,使透明导电条发热清除霜雾;若外部为雨水环境,则向透明导电条输入PWM模型微控电压,用于通过介电润湿效应清除雨水。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测温单元测得的温度信号对所述电源的电压或电流进行调节控制,使得所述电源改变所述透明导电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及控制方法,通过将玻璃设置为两层结构并且采用透明导电条作为发热体,进而可以使得透明导电条不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任何干扰,同时,通过透明导电条可以实现更加准确有效的加热控制,也即能够针对霜雾实现更好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本申请还通过设置透明导电条的行走结构增大了散热面积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增加测温单元实现更加准确可靠的加热控制,通过太阳能发电单元可以在晴朗天气利用太阳能发电,既可以利用光能,而且可以相对减小车内升温,改善用户的驾驶体验。因此,本申请能够保证驾驶员在具有良好视野的情况下准确有效的实现除霜雾功能。附图说明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A-A向截面示意图;图1c为图1a中的B-B向截面示意图;图1d为图1a中的C-C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透明导电条迷宫式行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正极电极层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负极电极层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发电单元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a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A-A向截面示意图;图1c为图1a中的B-B向截面示意图;图1d为图1a中的C-C向截面示意图。由图可知,本申请所述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1、多条透明导电条3以及第二玻璃层2;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条3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1与所述第二玻璃层2之间,且所述透明导电条3的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透明导电条3间隔设置,所述电源用于使得所述透明导电条3的两端施加电压时能够发热,例如所述透明导电条为ITO(IndiumTinOxides,铟锡氧化物)。所述电源既可以是设置在玻璃边缘的电池、蓄电池或者其他供电设备也可以是外接到车辆中的其他电源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所述透明导电条3通过设置在两个玻璃层之间并且与电源连接,不仅可以通过电源加热而实现驱除霜雾效果,而且不会影响驾驶员的实现,实现玻璃的透明设置。因此,本申请能够保证驾驶员在具有良好视野的情况下准确有效的实现除霜雾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玻璃可以作为车辆后挡风玻璃、车辆前挡风玻璃、车辆车门玻璃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还可以作为其他驾驶设备(例如飞机、轮船、火车等)的挡风玻璃或者作为窗户玻璃等等,并非只能限于使用于车辆前端的挡风作用,同样可以适用于车辆后端或者两侧,只是相对来说本申请能够突出解决当前车辆中前方挡风玻璃存在的问题,并不能作为对本申请方案使用领域的限制。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条3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透明导电条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多组所述透明导电条的一端同时引出接入到电源正极,多组所述透明导电条的另一端同时引出接入到电源负极。这样可以在两层玻璃之间设置多个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层、多条透明导电条以及第二玻璃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且所述透明导电条的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透明导电条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层、多条透明导电条以及第二玻璃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且所述透明导电条的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透明导电条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还包括测温单元;所述测温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测温条和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测温条配合连接的第二透明导电测温条;所述测温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条的边缘位置且两端分别引出接入到控制电路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测温条的材料为ITO,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测温条的材料为AT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为车辆后挡风玻璃、车辆前挡风玻璃、车辆车门玻璃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条为IT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还包括太阳能发电单元;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条与所述第一玻璃层之间,或者,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条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包括正极电极层、PIN结以及负极电极层;所述PIN结设置于所述正极电极层与所述负极电极层之间且所述PIN结的一端与所述正极电极层连接,所述PIN结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电极层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与所述透明导电条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PIN结设置为多个且呈阵列式分布,所述正极电极层与所述负极电极层均设置为与所述PIN结对应的阵列式分布,所述正极电极层与所述负极电极层用于将多个所述PIN结串联或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君宋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