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动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33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包括底盘基座、可滚动地固定在底盘基座上的轮子、还包括固设于底盘基座上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连杆轴,经由连杆轴相互枢接的第一刹车连杆和第二刹车连杆,以及与连杆轴相连的拉线;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分别固定于第一刹车连杆和第二刹车连杆的末端且远离连杆轴;第一刹车连杆和第二刹车连杆形成非零夹角;拉线在刹车时拉动连杆轴、带动第一刹车连杆和第二刹车连杆分别将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抵压在轮子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制动底盘能够进行快速制动,且制动距离短,同时保证机器人在断电或充电时也能保持刹车状态,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制动底盘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技术的结合,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通过电机控制底盘上的轮子进行移动,此类机器人不带有机械刹车装置,当机器人需要制动时,依靠软件程序控制电机刹车。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机器人仅依靠电机刹车,一方面无法进行快速制动,导致制动距离长,尤其是在下坡或者快速行驶时,刹车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电机必须在通电状态下才能正常工作,在断电状态下或者在机器人进行充电时,电机无法工作,使得机器人无制动功能,从而导致机器人轮子滑动不受控,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能够进行快速制动,且制动距离短,同时保证机器人在断电或充电时也能保持刹车状态,使用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包括底盘基座、可滚动地固定在所述底盘基座上的轮子,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盘基座上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在所述轮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包括底盘基座、可滚动地固定在所述底盘基座上的轮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盘基座上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在所述轮子的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位于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之间的连杆轴,位于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之间、且经由所述连杆轴相互枢接的第一刹车连杆和第二刹车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轴相连的拉线;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刹车连杆和所述第二刹车连杆的末端且远离所述连杆轴;所述第一刹车连杆和所述第二刹车连杆形成非零夹角;所述拉线在刹车时拉动所述连杆轴以改变所述非零夹角的大小、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刹车连杆和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包括底盘基座、可滚动地固定在所述底盘基座上的轮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盘基座上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在所述轮子的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位于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之间的连杆轴,位于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之间、且经由所述连杆轴相互枢接的第一刹车连杆和第二刹车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轴相连的拉线;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刹车连杆和所述第二刹车连杆的末端且远离所述连杆轴;所述第一刹车连杆和所述第二刹车连杆形成非零夹角;所述拉线在刹车时拉动所述连杆轴以改变所述非零夹角的大小、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刹车连杆和所述第二刹车连杆分别将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抵压在所述轮子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连杆、所述第二刹车连杆以及所述连杆轴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刹车连杆与所述第二刹车连杆两两经由一个所述连杆轴枢接并形成V形结构,两个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相互正对、并与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共同围成四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盘基座上的刹车支架,所述刹车支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杆轴的末端可滑动地局限在所述滑槽中,所述连杆轴在拉线的拉动下沿所述滑槽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制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片、所述第二刹车片位于所述轮子的内侧,所述拉线拉动所述连杆轴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