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欣凯专利>正文

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09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由骨架和其内部的若干空腔构成,骨架分为墙面与内骨架。内骨架是垂直于墙面的内骨架板、波形曲线板、三角衍架或蜂巢板。本设计能消除砌块间的砌缝带来的费时费力缺陷及结构上的缺陷。其空腔容积占总体积的50%以上,所以重量大幅度减轻,并由此带来防震、抗震效果;因强度增加,厚度减小,可扩大使用面积;因著多空腔而有较高的隔音、隔热能力,并给装修及水电安装创造了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在建筑领域进行墙体改革,推广使用轻质墙体,已成为必然趋势。现有技术中的轻质墙体主要有粘土空心砖、发泡混凝土砌块、膨涨珍珠岩砖和粉煤灰空心砖等。它们比传统粘土砖的重量均有所减轻,对节省能源、减少取土毁田现象等方面,具有先进性。但其共同缺点是每个砌块(或砖块)之间需用水泥粘结,不仅费工费时,而且砌缝成为墙面的薄弱环节,整个墙面的强度要小于每个砌块的强度。另外,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隔音效果差,有的几乎完全不隔音,与现代建筑物的要求相差很大;隔热能力较低,在冬季保温、夏季隔热方面,均不如传统砖墙;墙体不“持钉”,即钉子无法钉牢,给以后悬挂衣帽钩、镜框、窗帘等装修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墙体重量的减轻效果不明显;现有的轻质墙体与传统砖墙一样,在两边的墙面上均需加涂25mm的水泥沙浆层,从加涂以后的总重量上看,减重的幅度较小;现有的轻质墙体大多不适于打孔、钻洞,给水电安装造成困难。目前的墙体改革的发展形势,急需一种强度高、重量轻、隔音、隔热能力较强的轻质墙体。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轻质墙体,它应能消除砌块间的砌缝带来的费时费力缺陷及结构上的缺陷,同时,它应具有重量大幅度减轻,并由此带来防震、抗震效果;强度明显增加,并由此带来减少墙体占用面积,在同等建筑面积下,得到较多的使用面积;具有较高的隔音、隔热能力;有较强的“持钉”能力,并给以后的装修及水电安装工作创造方便条件。为完成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墙体采用建筑材料整体浇铸,整个墙体由墙体骨架和其内部的若干空腔构成,墙体骨架分为两面的墙面与空腔之间的内骨架。空腔容积占整个墙体体积的50%以上,所以内骨架成为体积较小的衍架结构或板状结构。所说的整体浇铸,是相对于现有砌块而言的,它可以是整面墙体的浇铸,也可以是固定规格预制墙板的浇铸,使用时每面墙体由几块墙板拼接而成,还可以是浇铸成单体墙板以后,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单体墙板叠加在一起(中间加粘结剂),形成复合墙体。本技术是以整体结构上的特点取得轻质效果,所以上述“建筑材料”,可以是轻质材料,也可以是一般材料,例如用水泥作粘结剂、膨涨珍珠岩或粉煤灰作填料;也可以采用菱镁水泥与无机填料,或其他非轻质建筑材料。浇铸时可以加入加强筋,例如钢筋、竹筋、金属丝网或纤维织物等。所说的空腔,可以是贯穿墙体的孔洞,也可以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孔洞,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形状。空腔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填充以珍珠岩、石膏条等轻质材料。具体地说,本技术较优化的设计之一是整体浇铸成的墙体内有若干空腔,空腔截面为矩形,墙体骨架由两个面板和中间垂直于面板的若干内骨架板构成。优化方案之二整体浇铸而成的墙体内部有若干空腔,空腔的截面形状为下底平直,其他边线圆滑的梯形,相临的两个空腔形状方向相反,使墙体内骨架截面形成正弦曲线。优化方案之三空腔截面为三角形,墙体内骨架成为三角形衍架,特别是用两块以上单体墙板粘合成复合墙体时,墙体内骨架形成三角组合的稳定力学结构。优化方案之四与前几个方案基本相同,但在空腔中,设有加强内壁。本技术提供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能消除砌块间的砌缝带来的费时费力缺陷及结构上的缺陷,同时,因其中空腔容积可占总体积的50%以上,所以重量大幅度减轻,并由此带来防震、抗震效果;其内骨架形衍架结构,强度明显增加;因墙面平整,可省去两面的水泥沙浆层,不仅节省建材,而且因墙体厚度的减小,能在同等建筑面积下,得到较多的使用面积;因墙体内存在著多空腔而具有较高的隔音、隔热能力;因其骨架部分为紧密实体,有较强的“持钉”能力,并给以后的装修及水电安装工作创造了方便条件。现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矩形空腔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曲线板内骨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三角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复合墙体的横截面图;图5为实施例4,圆柱形空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5,蜂巢形内孔墙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空腔加强内壁结构示意图;图8为空腔中装有填充料之实施例的横截面;图9为另一种复合墙体示意图;图10为多层复合墙体示意图。实施例1,参照图1采用不燃材料整体浇铸成的墙体1,由两个墙面3和中间的内骨架板4构成,墙体内有若干空腔2,空腔2截面为矩形,墙体内骨架4由垂直于墙面的若干内骨架板构成。骨架内含有玻璃纤维。实施例2,参照图2墙体1由墙面3与内骨架5构成,内骨架之间有若干空腔2,空腔2的截面形状为下底平直,其他边线圆滑的梯形,相临的两个空腔(如2-1、2-2)截面形状的方向相反,使墙体内骨架5的截面形成正弦曲线或波形曲线。在墙体骨架中,夹有玻璃纤维,在两边墙面中,夹有钢丝网6。实施例3,参照图3整体浇铸成的墙体1内有若干空腔2,空腔截面为正三角形,内骨架7为平板构成的三角衍架。骨架内含玻璃纤维。用本实施例的两块成品粘结在一起,即成为图4所示稳定的三角内衍架型复合墙体,强度与重量之比,数值更高。实施例4,参照图5与上述各例基本相同,但空腔2为多排圆柱形孔洞。实施例5,参照图6墙体内的空腔为蜂巢形内孔8,巢筒方向与墙面垂直,是全封闭的内部空隙。墙体内骨架9为蜂巢板。这种结构的墙体,墙面抗冲击能力较强。实施例6,参照图7与上述各例结构基本相同,但在空腔中,设有加强内壁,即每个空腔的四周,与内骨架的临接面处,有一层或几层空腔内壁结构。本例中的加强内壁10由玻纤布与胶结料构成,胶结料采用石膏或水泥。实施例7,参照图8基本结构与上述各例相同,但在墙体的空腔2内,装有填充料。在圆柱形空腔内装填有膨涨珍珠岩制成的筒形填充料11,其横截面为圆环形,(这种填充料构成了另一种空腔加强内壁);在三角形空腔内,装有玻璃棉制成的棒形填充料12,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实施例8,参照图9将两块实施例1所述的单体墙板1-1、1-2,叠合在一起,中间用浇铸墙体的同一种材料作粘结剂,构成复合墙体,叠合时其中之一平旋90°。复合墙体的强度及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实施例9,参照图10用以上各实施例中的墙体,多层叠合(叠合方案可任意排列组合),可适应各种建筑要求。实施例3、8、9以及其他复合墙体,除用单体墙板粘结外,也可以将整个复合墙体一次浇铸成型。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墙体采用建筑材料整体浇铸,整个墙体由墙体骨架和其内部的若干空腔构成,墙体骨架分为两面的墙面与空腔之间的内骨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空腔截面为矩形,墙体内骨架由垂直于墙面的若干内骨架板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空腔的截面形状为下底平直,其他边线圆滑的梯形,相临的两个空腔截面形状的方向相反,墙体内骨架截面为波形曲线。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空腔截面为三角形,内骨架为平板构成的三角衍架。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墙体内的空腔为蜂巢形内孔,巢筒方向与墙面垂直,是全封闭的内部空隙,墙体内骨架为蜂巢板。6.按照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在空腔中,设有加强内壁。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空腔的加强内壁由玻纤布与胶结料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浇铸式轻质墙体,其特征是:墙体采用建筑材料整体浇铸,整个墙体由墙体骨架和其内部的若干空腔构成,墙体骨架分为两面的墙面与空腔之间的内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凯陈万才栗仲平王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欣凯陈万才何立珊王继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