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490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22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相互重叠的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一导体层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量子井结构、贯穿第一半导体层及量子井结构的贯穿孔以及设置于贯穿孔中的导电材料。第二导体层经由导电材料电性连接第二半导体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其形成方法
本公开是有关于显示设备,且特别有关于包括发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显示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中,例如其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计算机、移动电话(例如:智能型手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且此显示设备不断朝着轻、薄、短小及时尚化方向发展。在各种类型的显示设备中,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设备因其具有如高效能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越来越受欢迎。然而,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并非在各方面皆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相互重叠的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一导体层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量子井结构、贯穿第一半导体层及量子井结构的贯穿孔以及设置于贯穿孔中的导电材料。第二导体层经由导电材料电性连接第二半导体层。在这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在上下两侧皆设有导体层,因此发光单元的上下两侧皆可用来连接显示设备的基板,而可增加形成显示设备的制程上的弹性。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导体层与一第二导体层相互重叠;一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之间;一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与该第一导体层之间;一量子井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与该第二半导体层之间;一贯穿孔,贯穿该第一半导体层及该量子井结构;以及一导电材料,设置于该贯穿孔中,其中,该第二导体层经由该导电材料电性连接该第二半导体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31 US 62/512,733;2017.06.30 US 62/527,198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导体层与一第二导体层相互重叠;一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之间;一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与该第一导体层之间;一量子井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与该第二半导体层之间;一贯穿孔,贯穿该第一半导体层及该量子井结构;以及一导电材料,设置于该贯穿孔中,其中,该第二导体层经由该导电材料电性连接该第二半导体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更包括:一第三导体层,其中该第三导体层与相邻的该第一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的一第一侧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更包括:一粘合层,设置于该基板与该发光单元之间,该粘合层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三导体层之间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更包括一第四导体层,该第四导体层与相邻的该第二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的一第二侧上,且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更包括:一粘合层,设置于该基板与该发光单元之间,该粘合层部分设置于该第二导体层与该第四导体层之间隙。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材料直接接触该第二半导体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更包括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电材料及该贯穿孔的一孔壁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电材料与该第一半导体层之间,且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电材料与该量子井结构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半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之间,其中该贯穿孔贯穿该第二绝缘层。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更包括一驱动电路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驱动电路上,且该发光单元与该驱动电路电性连接。11.一种显示设备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顺源许嘉修赵明义林明昌颜子旻谢朝桦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