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澄昕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80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教学仪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由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底部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折射演示组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演示时能通过内螺旋调节套、辅助外螺纹调节柱、定位螺杆进行一定的高度调整,若达不到要求、则通过第一螺纹调节孔、第二螺纹调节孔、第一升降调节螺杆、第二升降调节螺杆进行再次的高度调整,增加的弧形凹槽、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辅助定位螺杆,能对发光源的小型手电筒进行稳定的入射角度限位,提高的演示入射角度的统一性,保证的高效的教学演示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教学仪器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适用于物理教学演示作业,实现高效、稳定的光反射教学,同时便于进行直观的演示、观察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介绍
光反射是自然界物理现象,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改变传播方向,回到原介质中内继续传播,这种光反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普遍性,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要发生反射现象(绝对黑体除外,理想条件下,绝对黑体能吸收所有的电磁辐射)。分类1、镜面反射,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2、漫反射,发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从反射定律。目前的光反射演示仪器,其在演示作业时无法依需进行高度升降调整(靠后的学生看不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演示作业时,无法对演示的发光源进行稳定的固定,使得教学演示繁琐(需时刻的固定发光源),不能发光源固定在统一的光入射角度,影响了演示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演示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差。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演示时能通过内螺旋调节套、辅助外螺纹调节柱、定位螺杆进行一定的高度调整,若达不到要求、则通过第一螺纹调节孔、第二螺纹调节孔、第一升降调节螺杆、第二升降调节螺杆进行再次的高度调整,解决现有演示器不能调整高度的问题,增加的弧形凹槽、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辅助定位螺杆,能对发光源的小型手电筒进行稳定的入射角度限位,提高的演示入射角度的统一性,解决现有演示器发光源不能固定的问题,保证的高效的教学演示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由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底部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折射演示组件组成;所述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内螺旋调节套,及与内螺旋调节套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外螺纹调节柱,其中,内螺旋调节套、辅助外螺纹调节柱上均设置相配使用的定位孔且通过定位螺杆连接;所述折射演示组件,包括设置在辅助外螺纹调节柱端部的U形定位卡板,及位于U形定位卡板内且与U形定位卡板相配合的辅助U形定位卡板,及对称设置在U形定位卡板两侧的第一螺纹调节孔、第二螺纹调节孔,及分别贯穿第一螺纹调节孔、第二螺纹调节孔且与辅助U形定位卡板两端连接的第一升降调节螺杆、第二升降调节螺杆,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中间的镜片定位块,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上的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上的反光镜片,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内的量角器,及设置在量角器中间且与镜片定位块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定位块,及设置在辅助定位块上的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其中,镜片定位块、辅助定位块之间通过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利用一组辅助定位螺杆连接,及与量角器相配合使用的条形限位板,及设置在条形限位板上的手电筒定位套,及与手电筒定位套相配合的小型手电筒,其中,手电筒定位套与小型手电筒之间通过相配合使用螺纹丝槽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量角器上的弧形凹槽,及设置在弧形凹槽内的若干个内螺纹定位孔,及设置在条形限位板上且与若干个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其中,条形限位板、弧形凹槽之间通过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利用辅助定位螺杆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所述U形定位卡板的尺寸大于辅助U形定位卡板的尺寸,镜片定位块与辅助定位块的尺寸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演示时能通过内螺旋调节套、辅助外螺纹调节柱、定位螺杆进行一定的高度调整,若达不到要求、则通过第一螺纹调节孔、第二螺纹调节孔、第一升降调节螺杆、第二升降调节螺杆进行再次的高度调整,解决现有演示器不能调整高度的问题,增加的弧形凹槽、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辅助定位螺杆,能对发光源的小型手电筒进行稳定的入射角度限位,提高的演示入射角度的统一性,解决现有演示器发光源不能固定的问题,保证的高效的教学演示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的辅助U形定位卡板、镜片定位块、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反光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的量角器、辅助定位块、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弧形凹槽、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的条形限位板、手电筒定位套、小型手电筒、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和辅助定位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底座、2-内螺旋调节套、3-辅助外螺纹调节柱、4-定位螺杆、5-U形定位卡板、6-辅助U形定位卡板、7-第一螺纹调节孔、8-第二螺纹调节孔、9-第二升降调节螺杆、10-镜片定位块、11-反光镜片、12-第一辅助定位孔、13-量角器、14-辅助定位块、15-第二辅助定位孔、16-第一升降调节螺杆、17-弧形凹槽、18-第一辅助内螺纹定位孔、19-辅助定位螺杆、20-条形限位板、21-手电筒定位套、22-小型手电筒、23-第二辅助内螺纹定位孔、24-辅助定位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由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底部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折射演示组件组成;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内螺旋调节套2,及与内螺旋调节套2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其中,内螺旋调节套2、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上均设置相配使用的定位孔且通过定位螺杆4连接;折射演示组件,包括设置在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端部的U形定位卡板5,及位于U形定位卡板5内且与U形定位卡板5相配合的辅助U形定位卡板6,及对称设置在U形定位卡板5两侧的第一螺纹调节孔7、第二螺纹调节孔8,及分别贯穿第一螺纹调节孔7、第二螺纹调节孔8且与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两端连接的第一升降调节螺杆16、第二升降调节螺杆9(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升降调节螺杆、第二升降调节螺杆相配合使用的一组螺纹连接孔,图1和图2中均为标出),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中间的镜片定位块10,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10上的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12,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10上的反光镜片11,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6内的量角器13,及设置在量角器13中间且与镜片定位块10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定位块14,及设置在辅助定位块14上的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15,其中,镜片定位块10、辅助定位块14之间通过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12、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15利用一组辅助定位螺杆19连接,及与量角器13相配合使用的条形限位板20,及设置在条形限位板20上的手电筒定位套21,及与手电筒定位套21相配合的小型手电筒22,其中,手电筒定位套21与小型手电筒22之间通过相配合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底部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折射演示组件组成;所述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内螺旋调节套(2),及与内螺旋调节套(2)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其中,内螺旋调节套(2)、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上均设置相配使用的定位孔且通过定位螺杆(4)连接;所述折射演示组件,包括设置在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端部的U形定位卡板(5),及位于U形定位卡板(5)内且与U形定位卡板(5)相配合的辅助U形定位卡板(6),及对称设置在U形定位卡板(5)两侧的第一螺纹调节孔(7)、第二螺纹调节孔(8),及分别贯穿第一螺纹调节孔(7)、第二螺纹调节孔(8)且与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两端连接的第一升降调节螺杆(16)、第二升降调节螺杆(9),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中间的镜片定位块(10),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10)上的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12),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10)上的反光镜片(11),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6)内的量角器(13),及设置在量角器(13)中间且与镜片定位块(10)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定位块(14),及设置在辅助定位块(14)上的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15),其中,镜片定位块(10)、辅助定位块(14)之间通过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12)、一组第二辅助定位孔(15)利用一组辅助定位螺杆(19)连接,及与量角器(13)相配合使用的条形限位板(20),及设置在条形限位板(20)上的手电筒定位套(21),及与手电筒定位套(21)相配合的小型手电筒(22),其中,手电筒定位套(21)与小型手电筒(22)之间通过相配合使用螺纹丝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光学实验演示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底部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折射演示组件组成;所述底部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内螺旋调节套(2),及与内螺旋调节套(2)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其中,内螺旋调节套(2)、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上均设置相配使用的定位孔且通过定位螺杆(4)连接;所述折射演示组件,包括设置在辅助外螺纹调节柱(3)端部的U形定位卡板(5),及位于U形定位卡板(5)内且与U形定位卡板(5)相配合的辅助U形定位卡板(6),及对称设置在U形定位卡板(5)两侧的第一螺纹调节孔(7)、第二螺纹调节孔(8),及分别贯穿第一螺纹调节孔(7)、第二螺纹调节孔(8)且与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两端连接的第一升降调节螺杆(16)、第二升降调节螺杆(9),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6)中间的镜片定位块(10),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10)上的一组第一辅助定位孔(12),及设置在镜片定位块(10)上的反光镜片(11),及设置在辅助U形定位卡板(6)内的量角器(13),及设置在量角器(13)中间且与镜片定位块(10)相配合使用的辅助定位块(14),及设置在辅助定位块(1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澄昕
申请(专利权)人:张澄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