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94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其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锥头、下盖、壳体和上盖,在下盖、壳体和上盖内部连通形成有内腔,在内腔中设有能够转动的蜗杆,蜗杆上端穿过上盖向上伸出且其顶端形成有方形柱,蜗杆上连接有两个蜗轮,蜗杆转动时两个蜗轮沿轴向反向运动,上方的蜗轮周向均布铰接有至少三个锚杆,下方的蜗轮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与锚杆数量等同的撑杆,撑杆一端铰接在下方的蜗轮上,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锚杆中部,壳体外壁周向开有多个与锚杆数量等同的长孔,上盖上端一侧设有锤击柄,另一侧设有管线固定夹。通过旋转蜗杆,使锚杆与地面呈一角度插于地下,将高压管线紧紧固定于地面,避免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固井领域,尤其是一种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
技术介绍
石油固井是利用水泥车将水泥浆等固井液送入井内预定位置,实现封固井壁目的。水泥浆等固井液通过水泥车升压后,经高压管线(软管)到达井口水泥头注入井内。正常情况下,水泥车出浆稳定,水泥浆平稳、连续入井,高压管线抖动较小,除管线有些磨损外无需固定;但若突遇井下复杂情况或者水泥车操作不当或者上水不均将导致出水不稳,高压管线剧烈抖动,甚至甩起,在空中飞舞,致人死伤事故曾有发生。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曾使用井场重物压固高压管线,防其甩起,但管线的震动导致压住几乎不可能,徒增劳动强度。鉴于此,为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劳动强度,需要研发一种方便有效的固定方法及依据此原理制作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省力快捷且安全可靠的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锥头、下盖、壳体和上盖,其中在所述下盖、壳体和上盖内部连通形成有一内腔,在所述内腔中竖直设有一能够转动的蜗杆,所述蜗杆上端穿过上盖向上伸出且该蜗杆顶端形成有方形柱,所述蜗杆上传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对应的蜗轮,其中当蜗杆转动时两个蜗轮沿蜗杆轴向反向运动,位于上方的蜗轮周向均布铰接有至少三个锚杆,位于下方的蜗轮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与锚杆数量等同且一一对应的撑杆,其中撑杆一端铰接在下方的蜗轮上,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锚杆中部,所述壳体外壁周向开有多个与锚杆数量等同的长孔以便于锚杆和撑杆向壳体外部伸出,所述上盖上端一侧设有锤击柄,另一侧设有管线固定夹。优选地,所述锥头上端形成有内丝扣以用于与下盖连接。优选地,所述下盖为一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杯形厚壁筒,该下盖下端形成有外丝扣以用于与锥头连接,上端形成有内丝扣以用于与壳体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厚壁筒,该壳体两端均形成有外丝扣并分别用于与上盖和下盖连接。优选地,所述上盖为一厚壁倒扣杯形体,该上盖上部中心开有一孔以用于伸出蜗杆,下部开口端形成有内丝扣以用于与壳体连接。优选地,所述蜗杆上下部螺纹反向,该蜗杆采用两个轴承支撑于壳体内,其中两个轴承分别置于下盖内和上盖内。优选地,每个所述轴承两端分别设有一防尘毡垫,所述防尘毡垫为圆形厚毡圈以用于保护轴承和防轴承进土。优选地,每个所述防尘毡垫两端分别设有一垫圈,所述垫圈为环形钢片以用于夹紧、支撑防尘毡垫和用于调整轴承、蜗杆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锚杆和撑杆采用大强度矩形截面的钢杆制成,且锚杆的长度大于撑杆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正反向蜗轮蜗杆驱动多杆机构,将锚杆与地面成呈某一角度插入地下,从而将高压管线牢固固定于地面,防止高压管线由于水泥车上水不稳产生剧烈跳动、甩起伤人等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也避免用重物压固的繁重劳动和不安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省力快捷、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上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包括锥头1、下盖2、壳体3、上盖4、蜗杆5、蜗轮6、锚杆7、撑杆8、锤击柄9、管线固定夹10、轴承11、防尘毡垫12、垫圈13。锥头1为一段筒形圆柱与一同径圆锥焊接而成,为地锚锤击入地减阻部分,筒形圆柱另一端为内丝扣,用于与下盖2连接。下盖2为一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杯形厚壁筒,下端加工有外丝扣与锥头1连接,上端内丝扣与壳体3连接,旋转下盖2即可调整蜗杆5位置及各件间隙。壳体3为一厚壁筒,周向中间部分筒壁按120°间隔开有三个长孔31(见图3),用于伸出锚杆7和撑杆8,开口长度视锚杆7需撑开角度而定,壳体3两端有外丝扣与上、下盖连接。蜗轮6为撑杆8、锚杆7的驱动部件,上下两个蜗轮6螺纹反向,与蜗杆5配合,当蜗杆5驱动蜗轮6时,两个蜗轮6轴向反向运动,蜗轮6与撑杆8、锚杆7一端铰接。蜗杆5为施力部件,其上、下部螺纹反向,用两个轴承11支撑于壳体3内,上有台肩用于调整轴向位置,蜗杆5上端有一截面正方形段(即方形柱51),轴向长度比扳手(专用扳手)略厚。上盖4为一厚壁倒扣杯形体,杯底中心有一孔用于伸出蜗杆5,开口端有内丝扣与壳体3连接,外侧上端焊有一锤击柄9和一管线固定夹10(见图1和图2)。防尘毡垫12为圆形厚毡圈,放于轴承11两端,用于保护轴承11,防轴承11进土。垫圈13为环形钢片,位于防尘毡垫12两端,用于夹紧、支撑防尘毡垫12和调整轴承11、蜗杆5的位置,垫圈13外径略小于上、下盖内径,内径稍大于蜗轮6轴径。撑杆8为大强度矩形截面的钢杆,一端与下方的蜗轮6铰接,另一端与锚杆7中部铰接,用于蜗轮6运动时撑开、收回锚杆7。锚杆7为大强度矩形截面的钢杆,其长度大于撑杆8的长度。当蜗轮6运动,撑杆8将其撑开时,以与地面小于90°角插入土中,将地锚锚固于地下,难以受力拔脱。当需要固定高压管线时,旋转蜗杆5将锚杆7收回到壳体3内,用榔头下砸锤击柄9使地锚垂直地面入土,用扳手旋转蜗杆5使锚杆7呈某一角度斜插土中,并用管线固定夹10夹紧高压管线,即完成高压管线的固定;施工完毕后,卸掉管线固定夹上的高压管线,旋转蜗杆5收回锚杆7,将地锚拔出收回。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锥头(1)、下盖(2)、壳体(3)和上盖(4),其中在所述下盖(2)、壳体(3)和上盖(4)内部连通形成有一内腔,在所述内腔中竖直设有一能够转动的蜗杆(5),所述蜗杆(5)上端穿过上盖(4)向上伸出且该蜗杆(5)顶端形成有方形柱(51),所述蜗杆(5)上传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对应的蜗轮(6),其中当蜗杆(5)转动时两个蜗轮(6)沿蜗杆(5)轴向反向运动,位于上方的蜗轮周向均布铰接有至少三个锚杆(7),位于下方的蜗轮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与锚杆(7)数量等同且一一对应的撑杆(8),其中撑杆(8)一端铰接在下方的蜗轮上,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锚杆(7)中部,所述壳体(3)外壁周向开有多个与锚杆(7)数量等同的长孔(31)以便于锚杆(7)和撑杆(8)向壳体(3)外部伸出,所述上盖(4)上端一侧设有锤击柄(9),另一侧设有管线固定夹(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锥头(1)、下盖(2)、壳体(3)和上盖(4),其中在所述下盖(2)、壳体(3)和上盖(4)内部连通形成有一内腔,在所述内腔中竖直设有一能够转动的蜗杆(5),所述蜗杆(5)上端穿过上盖(4)向上伸出且该蜗杆(5)顶端形成有方形柱(51),所述蜗杆(5)上传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对应的蜗轮(6),其中当蜗杆(5)转动时两个蜗轮(6)沿蜗杆(5)轴向反向运动,位于上方的蜗轮周向均布铰接有至少三个锚杆(7),位于下方的蜗轮周向均布设有多个与锚杆(7)数量等同且一一对应的撑杆(8),其中撑杆(8)一端铰接在下方的蜗轮上,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锚杆(7)中部,所述壳体(3)外壁周向开有多个与锚杆(7)数量等同的长孔(31)以便于锚杆(7)和撑杆(8)向壳体(3)外部伸出,所述上盖(4)上端一侧设有锤击柄(9),另一侧设有管线固定夹(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1)上端形成有内丝扣以用于与下盖(2)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井高压管线固定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为一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杯形厚壁筒,该下盖(2)下端形成有外丝扣以用于与锥头(1)连接,上端形成有内丝扣以用于与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璇吴晋波尹璐李欢毛丽龙强崔建民陈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