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构造物的构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82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作为进行混凝土箱涵的推进施工方法的防护施工,能够使构造物的覆土变浅,能够缩短安装路径区间,也容易在现有市区应用,地下通道整体的工程费用变得便宜,在横断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另外作为防护施工的箱形顶棚由于能够再利用,因此具有经济性。作为对作为地下构造物设置的混凝土箱涵进行推进时的防护施工,以与要设置的预定混凝土箱涵的外缘一致的方式排列由矩形截面的箱形筒体的钢管构成的箱形顶棚,预先将该箱形顶棚推入贯通到构成横断区间的整个长度的出发竖井和到达竖井之间,在该箱形顶棚后方设置混凝土箱涵,推出箱形顶棚并使混凝土箱涵推进,对箱形顶棚和混凝土箱涵进行替换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中构造物的构筑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中构造物的构筑施工方法,其在铁路、路径等的下部地中且在横断方向上掘进建设宽大的地下构造物时,不会给上部交通带来障碍,就能够对现有的地下构造物进行施工。
技术介绍
在铁路等中,关于在地下交叉的构造物的构筑施工方法,最初的主流是明挖法的临时线路法和线路预留法(工程桁架法)。但是,随着列车列数的增加,难以采用线路内作业较多的明挖法。因此,作为在确保列车运行的状态下能够在线路下构筑地下构造物的施工方法,开发了一种暗挖法。这被称为推进法,如图26所示,推进宽大的钢筋混凝土制的作为地下构造物的预制混凝土箱涵1(箱涵)。该推进通过如下来进行:在预制混凝土箱涵1(箱涵)的前端安装有由钢制罩实现的刀口2,在刀口2的内部进行挖掘而在前方设置空隙,并且由设置于出发竖井3的前推千斤顶4将该混凝土箱涵1推进。在图中,9是到达竖井,上述出发竖井3和到达竖井9通过夹着线路等上部交通8的下方的横断部位而由挡土部件13进行挡土来构筑。在图中,5是设置于出发竖井3的反作用力壁,6是支柱,7是基础混凝土。此外,混凝土箱涵1通过将宽度1~2m程度的矩形单位箱涵1a串联连接而长长地延伸。这样,在线路等上部交通8的下边,将混凝土箱涵1推进,如果在到达竖井9露出了刀口2,则将该刀口2撤去,利用所埋设的混凝土箱涵1作为隧道等其他地下构造物。但是,为了在铁路、路径等下部地中使宽大的预制混凝土箱涵(箱涵)1在横断方向上掘进,需要用于支承上部交通的防护施工,作为这种防护施工,目前能够举出设置将钢管等水平并联的管棚的管棚法等。管棚法是预先将管棚16(钢管)作为线路的防护施工而插入线路下的施工方法,在通过支护件而一个钢管一个钢管地预留了线路以后,将管棚16下的土石挖掘,来构筑混凝土箱涵1。如图27所示,管棚16是通过将钢管以将矩形截面的混凝土箱涵1的上方和侧方围成门形框的方式连续排列而构筑的,混凝土箱涵1在由管棚16形成的框中,隔开数十厘米的间隔而掘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样,图26所示的推进法是通过设置于出发竖井3的前推千斤顶4而将混凝土箱涵1推进的方法,从土中受到的对混凝土箱涵1的摩擦阻力随着混凝土箱涵1的铺设长度增长而增大,相应地需要强力的推进,导致前推千斤顶也变成大型的千斤顶。另外,在管棚法中,使主体构造物在将管(钢管)水平地打设为拱状或柱列状而成的棚或壁的内侧进行掘进,相应地,混凝土箱涵1的顶端位置低覆土和管(钢管)的直径的量,导致成为较深位置的推进。进而,因为形成管棚16的管不能撤去,所以存在建设费用升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作为消除所述现有例的不良情况且进行混凝土箱涵的推进时的防护施工,因此能够使构造物的覆土变浅,所以安装路径坡度变缓,由于能够设置安全且便于使用的地下通道,且能够缩短安装路径区间,所以也易应用于现有市区,因为工程整体的挖掘深度变浅,所以地下通道整体的工程费用变得便宜,构造物能够在易管理的明亮的状态下来制作,防护施工由于能够设置箱形框架构造物,因此在横断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另外,由于作为防护施工的箱形顶棚能够再利用,因此具有经济性。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是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作为地下构造物设置的混凝土箱涵进行推进时的防护施工,以与要设置的预定的混凝土箱涵的外缘一致的方式排列由矩形截面的箱形筒体的钢管构成的箱形顶棚,预先将该箱形顶棚推入贯通到构成横断区间的整个长度的出发竖井和到达竖井之间,在所述箱形顶棚后方设置混凝土箱涵,推出箱形顶棚并使混凝土箱涵推进,对箱形顶棚和混凝土箱涵进行替换设置。根据第一方面的本专利技术,作为防护施工的箱形顶棚是矩形截面的箱形筒体钢管,通过能够以与要设置的预定混凝土箱涵的外缘一致的方式排列该箱形顶棚,能够使构造物的覆土变浅。而且,通过能够使构造物的覆土(α、β)变浅,安装路径坡度变缓,能够设置安全且便于使用的地下通道。图28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和现有例的比较。另外,因为能够缩短进行安装的路径区间,所以也容易在现有市区应用,因为工程整体的挖掘深度变浅,所以地下通道整体的工程费用变得便宜。进而,不会如一边实施挡土一边制作地中的大槽且在其中形成混凝土构造物模框的明挖法、组装支护件并在其中进行挖掘且形成混凝土构造物的在由预留支护件形成的场所打混凝土施工方法那样使横断部位长期持续不稳定状态,构造物混凝土箱涵由于能够在易管理的明亮状态下制作,因此安全性极高。通过使用箱形顶棚,能够设置箱形框架构造物,在横断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可应用。与管棚相比,箱形顶棚能够再利用,因此具有经济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是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箱形顶棚在外侧面上载置由带状钢板构成的摩擦切削板并将其推入贯通到出发竖井和到达竖井之间,将该摩擦切削板的端部固定于出发竖井侧,在推出箱形顶棚时将该摩擦切削板留下,混凝土箱涵在摩擦切削板的内侧掘进,摩擦切削板在推进混凝土箱涵时形成与地基的摩擦切削。根据第二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由于箱形顶棚为矩形截面的箱形筒体,因此能够在该箱形顶棚的外侧面(例如,上表面)载置作为摩擦切削用的钢板的摩擦切削板,通过在设置箱涵时将摩擦切削板留在地中,来切断与地基的缘,能够防止上部地基的变形。另外,通过箱形顶棚的推出和摩擦切削板的效应,能够使箱涵的设置位置变浅。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是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箱形顶棚是将单位筒体一根一根地压入而成的部件,在端部形成螺栓接合用的接头凸缘,通过用螺栓、螺母将该接头凸缘彼此连结,从而在长度方向上一段一段地接长并埋设必要长度。根据第三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箱形顶棚通过用螺栓、螺母将单位筒体连结,能够确保规定长度,另外,通过用螺栓、螺母将接头凸缘彼此连结,即使在制成了规定长度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相对于挠曲等的强度。进而,在撤去了箱形顶棚的情况下,如果解除螺栓、螺母的连结,则能够一根一根地分离,能够无需切断地简单地回收,另外,由于能够再利用,因此具有经济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是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单位筒体端部的角部为向外开放的减薄部,在该部分进行螺栓、螺母的连结。根据第四方面的本专利技术,除发挥所述第三方面的作用以外,还发挥如下作用:由于进行连结的螺栓、螺母收纳于减薄部内,因此不会出现伸出、推进等干扰,并且,能够从箱形顶棚的外侧进行连结或解除作业。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是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箱形顶棚在侧面且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钩状或平板状接头。根据第五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由于横向排列的箱形顶棚彼此经由形成于侧面的接头而连结,因此能够将最初埋设的箱形顶棚作为基准导向件而依次推进,另外,通过接头,也能够防止土石的介入。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是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箱形顶棚以与要推进的混凝土箱涵的顶板对应的方式配置成平板状,在设置于所述箱形顶棚后方的混凝土箱涵的前端设置钢制的作为掘进挖掘作业空间的刀口,一边使掘进部在刀口内挖掘,一边推出箱形顶棚并且使混凝土箱涵推进。根据第七方面的本专利技术,作为以地下构造物设置的混凝土箱涵的推进施工方法,是安设设有作为掘进挖掘作业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作为地下构造物设置的混凝土箱涵进行推进时的防护施工,以与要设置的预定的混凝土箱涵的外缘一致的方式排列由矩形截面的箱形筒体的钢管构成的箱形顶棚,预先将该箱形顶棚推入贯通到构成横断区间的整个长度的出发竖井和到达竖井之间,在所述箱形顶棚后方设置混凝土箱涵,推出箱形顶棚并使混凝土箱涵推进,对箱形顶棚和混凝土箱涵进行替换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作为地下构造物设置的混凝土箱涵进行推进时的防护施工,以与要设置的预定的混凝土箱涵的外缘一致的方式排列由矩形截面的箱形筒体的钢管构成的箱形顶棚,预先将该箱形顶棚推入贯通到构成横断区间的整个长度的出发竖井和到达竖井之间,在所述箱形顶棚后方设置混凝土箱涵,推出箱形顶棚并使混凝土箱涵推进,对箱形顶棚和混凝土箱涵进行替换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箱形顶棚在外侧面上载置由带状钢板构成的摩擦切削板并将其推入贯通到出发竖井和到达竖井之间,将该摩擦切削板的端部固定于出发竖井侧,在推出箱形顶棚时将该摩擦切削板留下,混凝土箱涵在摩擦切削板的内侧掘进,摩擦切削板在推进混凝土箱涵时形成与地基的摩擦切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箱形顶棚是将单位筒体一根一根地压入而成的部件,在端部形成螺栓接合用的接头凸缘,通过用螺栓、螺母将该接头凸缘彼此连结,从而在长度方向上一段一段地接长并埋设必要长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构造物的设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单位筒体端部的角部为向外开放的减薄部,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村诚植村贤治郎丸田新市中村智哉
申请(专利权)人:植村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