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22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解决了基坑侧壁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锚筋组件,基坑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基坑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容置槽垂直且连通的第二容置槽,锚筋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锚杆和固定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锚杆,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锚杆可拆卸连接的支护板,支护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的配合有助于加固基坑的侧壁,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增强支护板的稳定性;支护杆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支护板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对基坑侧壁的支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规模或超大规模建筑迅速发展增多,基坑将越来越大、越深,而对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也将越来越困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施工方便,必须要对基坑侧壁采取支护的措施。专利CN207314352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建筑用基坑支护结构,其结构包括水泵室、调节阀、排水管、集水总管、弯连管、组合过滤装置、支撑排桩、基坑、地面,所述支撑排桩由横排桩与竖排桩组成,所述支撑排桩横排桩置于竖排桩横向表面上且接触面相等,所述支撑排桩横排桩通过竖排桩与基坑保持相互平行悬空状态,所述支撑排桩竖排桩呈等距排列在基坑边缘框架上,所述支撑排桩下端与基坑采用插入封堵配合方式连接,本技术设有组合过滤装置,通过吸力使水流从圆孔进入钢管内,利用过滤网与细滤网的配合先行滤除水流杂质,通过输出管与弯连管的连接流往集水总管后排出排水管,及时对降水问题做出处理,有效加固支护结构。上述结构通过支撑排桩支护基坑的侧壁,而支撑排桩下端插入基坑中,支撑排桩的稳定性较差,对基坑侧壁的支护作用较弱,当基层的侧壁受到外力时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基坑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具有增强基坑侧壁稳定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锚筋组件,基坑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基坑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容置槽垂直且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锚筋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锚杆和固定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锚杆,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锚杆可拆卸连接的支护板,所述支护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固定于基坑侧壁的土层中,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基坑侧壁土层的结构强度;利用第一锚杆与支护板的配合,第一锚杆固定于基坑侧壁的土层中,通过连接组件使支护板与第一锚杆固定连接,使第一锚杆对支护板提供拉力,进而起到支护基层侧壁的目的,加强了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另外,支护板可拆卸的设计,在基坑施工完成之后,便于回收支护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均填充有混凝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与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接触,待混凝土凝固后,起到固定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作用,第一锚杆对支护板提供拉力,进而提高了支护板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杆上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第二锚杆穿过套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之间有接触点,使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之间互相牵制,增强了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杆上还固定设置有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呈螺旋状设于第一锚杆的外壁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片的设计,加强片与混凝土充分接触时,增大了第一锚杆在第一容置槽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护板支护基坑侧壁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护板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在第一锚杆的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的连接杆和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片;所述连接杆穿过第一连接孔且与第一连接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支护板背向第一锚杆的一侧抵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穿过第一连接孔,转动连接片使连接杆在第二连接孔内转动,至连接片与支护板抵接,此时第一锚杆对支护板提供拉力,起到固定支护板的作用,进而对基坑的侧壁起到支护的作用,优选的,所述连接片背向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手持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部的设计为转动连接片提供着力点,使固定支护板的过程更简单,更易操作。优选的,所述支护板上还转动连接有支护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支护杆,使支护杆与基坑内的大地基层抵接,此时支护杆、支护板与大地基层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支护板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支护杆背向支护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限位环插入基坑内的大地土层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与限位杆的配合,有助于减少支护杆在地面基层的滑移,进而有助于增强支护板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的配合有助于加固基坑的侧壁,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增强支护板的稳定性;2、支护杆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支护板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对基坑侧壁的支护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剖视图,主要示出了锚筋组件的结构。附图标记:1、基坑;2、锚筋组件;21、第一锚杆;22、第二锚杆;31、第一容置槽;32、第二容置槽;4、套环;5、混凝土;6、加强片;7、连接组件;71、第一连接孔;72、第二连接孔;73、连接杆;74、连接片;8、支护板;9、把手;10、支护杆;11、限位环;12、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1侧壁内的锚筋组件2。基坑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31,多个第一容置槽31绕基坑1的中心均匀分布,第一容置槽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基坑1的侧壁。基坑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置槽31垂直的第二容置槽32,每个第二容置槽32均与一个第一容置槽31连通设置,第二容置槽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容置槽31的延伸方向。参照图2,锚筋组件2包括设于第一容置槽31内的第一锚杆21和设于第二容置槽32内的第二锚杆22,第一锚杆21上焊接有套环4,第二锚杆22穿过套环4,有助于增强第一锚杆21和第二锚杆22的稳定性。参照图2,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内均填充有混凝土5,起到固定第一锚杆21和第二锚杆22的作用。将第一锚杆21和第二锚杆22分别插于对应的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内后,向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内填充混凝土5,混凝土5凝固后使第一锚杆21和第二锚杆22分别固定于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内。第一锚杆21上还焊接有加强片6,加强片6呈螺旋状设于第一锚杆21的外壁上,加强片6设于套环4与第一锚杆21的一端头之间,有助于增大锚筋组件2与混凝土5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增强第一锚杆21的稳定性。参照图2,第一锚杆21上通过连接组件7连接有与第一锚杆21可拆卸连接的支护板8,支护板8与基坑1的侧壁抵接。连接组件7包括开设在支护板8上的第一连接孔71、开设在第一锚杆21的第二连接孔72、与第二连接孔72螺纹连接的连接杆73和与连接杆73固定连接的连接片74。连接杆73穿过第一连接孔71且与第一连接孔71滑动连接,连接杆7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锚杆21的延伸方向一致、连接片74与支护板8背向第一锚杆21的一侧抵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锚筋组件(2),其特征在于,基坑(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31),基坑(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容置槽(31)垂直且连通的第二容置槽(32),所述锚筋组件(2)包括固定于第一容置槽(31)内的第一锚杆(21)和固定于第二容置槽(32)内的第二锚杆(22),通过连接组件(7)与第一锚杆(21)可拆卸连接的支护板(8),所述支护板(8)与基坑(1)的侧壁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锚筋组件(2),其特征在于,基坑(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31),基坑(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容置槽(31)垂直且连通的第二容置槽(32),所述锚筋组件(2)包括固定于第一容置槽(31)内的第一锚杆(21)和固定于第二容置槽(32)内的第二锚杆(22),通过连接组件(7)与第一锚杆(21)可拆卸连接的支护板(8),所述支护板(8)与基坑(1)的侧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内均填充有混凝土(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21)上固定连接有套环(4),所述第二锚杆(22)穿过套环(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21)上还固定设置有加强片(6),所述加强片(6)呈螺旋状设于第一锚杆(21)的外壁上。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良徐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城凯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