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22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应用于富含水层基坑,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桩、若干个连接板和若干个旋喷桩,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均分布设置于所述富含水层基坑的外边缘,且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依次交替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一防水层,若干个所述旋喷桩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外侧,且若干个所述旋喷桩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二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坑围护结构,通过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可有效阻隔地下水,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可循环使用。同时,可满足任意平面形状的富含水层基坑围护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实施难度很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下水丰富、基坑施工难度大,且多种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均对扰动极为敏感。第二,基坑形状不规则,传统围护施工方法不能满足要求。第三,城区施工建设活动对交通、环境等民生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建设工期越短越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基坑施工难度大,传统围护施工不能满足要求,对民生问题带来的影响等缺陷,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应用于富含水层基坑,其特点在于,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桩、若干个连接板和若干个旋喷桩,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均分布设置于所述富含水层基坑的外边缘,且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依次交替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一防水层,若干个所述旋喷桩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外侧,且若干个所述旋喷桩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二防水层。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双重阻隔,能够有效阻隔地下水,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可循环使用。另外,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能够适用不同平面形状的富含水层基坑围护施工,应用范围广泛。较佳地,所述钢管桩内设置有混凝土。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有效加强钢管桩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佳地,所述连接板为拉森钢板。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施工速度快,施工费用低,且具有很好的抗弯刚度和强度。较佳地,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应用的所述富含水层基坑为异形基坑。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基坑围护结构,通过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可有效阻隔地下水,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可循环使用。同时,可满足任意平面形状的富含水层基坑围护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围护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钢管桩1连接板2旋喷桩3第一防水层4第二防水层5富含水层基坑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围护结构应用于富含水层基坑10。该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桩1、若干个连接板2和若干个旋喷桩3,若干个连接板2和若干个钢管桩1均分布设置于富含水层基坑10的外边缘,且若干个连接板2和若干个钢管桩1依次交替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一防水层4。第一防水层4具有防水阻隔效果,能够阻隔地下水,防止地下水进入至富含水层基坑10内,钢管桩1的打桩方式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若干个旋喷桩3位于第一防水层4的外侧,且若干个旋喷桩3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二防水层5。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具有防水阻隔效果,通过双重阻隔能够有效阻隔地下水,避免地下水进入至富含水层基坑10内,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同时,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能够适用不同平面形状的富含水层基坑10围护施工。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使用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将若干个钢管桩1和若干个连接板2依次交替打入富含水层基坑10的外边缘处并形成有第一防水层4。在该步骤中,第一防水层4具有防水阻隔效果,能够阻隔地下水,防止地下水进入至富含水层基坑10内,钢管桩1的打桩方式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利用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将钢管桩1和连接板2打入富含水层基坑10,该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可以选择最大激振力为3070kN、最大转速为2000rpm、最大工作压力为35MPa以及在无夹具时的最大振幅为21mm。使得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在施工时仅在0.5米范围内对土体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产生影响,从而大大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同时,该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将钢管桩1和连接板2压入土体的速度大于8米/秒,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钢管桩1打入至富含水层基坑10之后,可以采用管中套管的方式使用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取出钢管桩1内部的土。通过免共振液压振动锤进行施工能够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在取出钢管桩1内部的土之后,在钢管桩1内可以浇注混凝土。有效加强钢管桩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富含水层基坑10可以为异形基坑,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可以根据异形基坑的形状相应地设置钢管桩1、连接板2和旋喷桩3,从而满足异形基坑的围护施工,应用范围广泛。利用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在钢管桩1之间打入连接板2时,连接板2的两侧可以紧密贴合于相邻两个钢管桩1的外侧壁。钢管桩1与连接板2之间有效加强第一防水层4的防水效果。优选地,连接板2可以为拉森钢板,刚度大,强度高,施工费用低,且具有很好的防水功能。步骤102、在第一防水层4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3,若干个旋喷桩3形成有第二防水层5。在该步骤中,第二防水层5具有防水阻隔效果,与第一防水层4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阻隔地下水,避免地下水进入至富含水层基坑10内,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在第一防水层4的外侧可以采用MJS工法咬合施工制得第二防水层5。采用MJS工法大大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同时,通过若干个旋喷桩3之间相互咬合施工制得第二防水层5,若干个旋喷桩3之间相互连接刚度和强度高,有效加强第二防水层5的防水效果。其中,MJS工法为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使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设备的最大速率120L/min,旋喷桩3的成桩速度大于1米/小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合理安排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式和施工顺序,形成了适用富含水层基坑10的围护施工方法,有效阻隔地下水,有效降低了周边环境影响,且施工效率高。同时,可满足任意平面形状的富含水层基坑10围护施工。随着富含水层基坑10的开挖,使得打入土内的钢管桩1和连接板2将露出,若干个连接板2与若干个钢管桩1之间相互焊接。有效加强连接板2与钢管桩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若干个连接板2与若干个钢管桩1之间可以相互焊接,有效加强连接板2与钢管桩1之间的密闭性和连续性,有效加强第一防水层4的防水效果。待富含水层基坑10的开挖施工完成之后,使用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可以拔出若干个钢管桩1和若干个连接板2。拔出的钢管桩1和连接板2能够重复使用,回收再利用并大大节约成本,实现循环使用,经济性好。在拔出钢管桩1和连接板2之后,钢管桩1和连接板2所留缝隙用黄沙填实并压入水泥浆处理,保证了阻隔地下水。其中,该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可以选择最大静拔桩力为800kN,施工效率高。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应用于富含水层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桩、若干个连接板和若干个工法桩,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均分布设置于所述富含水层基坑的外边缘,且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依次交替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一防水层,若干个所述工法桩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外侧,且若干个所述工法桩相互连接形成有第二防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应用于富含水层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桩、若干个连接板和若干个工法桩,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均分布设置于所述富含水层基坑的外边缘,且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和若干个所述钢管桩依次交替相互连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利付武荣韩建勇韦坤王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