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20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包括夯机本体,夯机本体上端的扶手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托举行走装置,夯机本体的扶手杆两侧下方均对称焊接设置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吊耳,托举行走装置由压杆推臂、支柱和支撑挑臂的一端接触并呈星状结构焊接组成,支撑挑臂的上端焊接固定U型连接板,并通过U型连接板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前端的吊耳上,压杆推臂的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把手,支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行走轮,夯机本体的扶手杆两侧的压杆推臂之间通过横拉杆焊接连接,且横拉杆的端头焊接在两个压杆推臂的相对侧且靠近把手的位置处。该种可移动冲击夯可实现一人操作,而且省时省力,降低人力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冲击夯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夯,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属于路基压实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冲击夯是利用冲击和冲击振动作用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机械,适用于建筑、地面、庭院、路基、桥桩、沟槽、野外、狭窄场地等环境的施工,冲击夯在搬运至工作场地或者移动至其他场地进行施工时,常需要两至三人施力抬架移动,非常费力,而且费时,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移动冲击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冲击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包括夯机本体,所述夯机本体上端的扶手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托举行走装置,所述夯机本体的扶手杆两侧下方均对称焊接设置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吊耳,所述托举行走装置由压杆推臂、支柱和支撑挑臂的一端接触并呈星状结构焊接组成,所述支撑挑臂的上端焊接固定U型连接板,并通过U型连接板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前端的吊耳上,所述压杆推臂的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支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行走轮,所述夯机本体的扶手杆两侧的压杆推臂之间通过横拉杆焊接连接,且横拉杆的端头焊接在两个压杆推臂的相对侧且靠近把手的位置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夯机本体的扶手杆与压杆推臂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拉杆的上端也焊接设置有U型连接板,所述拉杆的上端通过U型连接板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后端的吊耳上,所述压杆推臂上套接固定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上垂直固定焊接有插接凸杆,所述拉杆的下端和插接凸杆上均设置有销孔,所述拉杆的下端套接在插接凸杆上并通过插销插接销孔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杆推臂与支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且加强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柱和压杆推臂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杆推臂和支柱之间夹角不小于90°,且行走轮沿支柱的延伸方向距离支撑挑臂端头U型连接板的垂直距离大于夯机本体的高度。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夯机本体两侧设置托举行走装置,在进行移动是,下压压杆推臂,支撑挑臂将夯机本体撑起,推动行走即可,类似于在夯机本体上安装推车机构,可实现一人操作,而且省时省力,降低人力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冲击夯的总装结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冲击夯的移动状态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冲击夯的总装结构正视图。图中:1-夯机本体;2-托举行走装置;3-压杆推臂;4-支柱;5-行走轮;6-支撑挑臂;7-吊耳;8-拉杆;9-U型连接板;10-套环;11-把手;12-加强杆;13-插接凸杆;14-横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包括夯机本体1,所述夯机本体1上端的扶手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托举行走装置2,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两侧下方均对称焊接设置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吊耳7,所述托举行走装置2由压杆推臂3、支柱4和支撑挑臂6的一端接触并呈星状结构焊接组成,所述支撑挑臂6的上端焊接固定U型连接板9,并通过U型连接板9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前端的吊耳7上,所述压杆推臂3的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把手11,所述支柱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行走轮5,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两侧的压杆推臂3之间通过横拉杆14焊接连接,且横拉杆14的端头焊接在两个压杆推臂3的相对侧且靠近把手11的位置处。在进行移动夯机本体1时,下压两个压杆推臂3,立柱4以及下端的行走轮5做弧线下移运动,触地后行走轮5做为支点,立柱4和支撑挑臂6做为支杆,支撑起夯机本体1使其离地,此时推动把手11,即可实现一人操控移动夯机本体1。本实施例中,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与压杆推臂3之间设置有拉杆8,所述拉杆8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拉杆8的上端也焊接设置有U型连接板9,所述拉杆8的上端通过U型连接板9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后端的吊耳7上,所述压杆推臂3上套接固定设置有套环10,所述套环10上垂直固定焊接有插接凸杆13,所述拉杆8的下端和插接凸杆13上均设置有销孔,所述拉杆8的下端套接在插接凸杆13上并通过插销插接销孔固定连接。不用时将压杆推臂3抬起,此时夯机本体1落地,托举行走装置2离地,将套环10上的插接凸杆13插接在拉杆8下端内部,并用插销固定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推臂3与支柱4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2,且加强杆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柱4和压杆推臂3上。加强杆12和横拉杆14均是为了增加结构稳定性,使得在移动夯机本体1时,便于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推臂3和支柱4之间夹角不小于90°,压杆推臂3水平或倾斜向上,便于工人施力,移动夯机本体1时更加省力高效,且行走轮5沿支柱4的延伸方向距离支撑挑臂6端头U型连接板9的垂直距离大于夯机本体1的高度,此种设计满足下压压杆推臂3时能够将夯机本体1支撑离地,否则不能够实现移动夯机本体1。本技术工作流程和优点:该种可移动冲击夯,通过在夯机本体1两侧设置托举行走装置2,在进行移动是,下压压杆推臂3,支撑挑臂6将夯机本体1撑起,推动行走即可,类似于在夯机本体1上安装推车机构,可实现一人操作,而且省时省力,降低人力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包括夯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夯机本体(1)上端的扶手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托举行走装置(2),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两侧下方均对称焊接设置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吊耳(7),所述托举行走装置(2)由压杆推臂(3)、支柱(4)和支撑挑臂(6)的一端接触并呈星状结构焊接组成,所述支撑挑臂(6)的上端焊接固定U型连接板(9),并通过U型连接板(9)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前端的吊耳(7)上,所述压杆推臂(3)的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把手(11),所述支柱(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行走轮(5),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两侧的压杆推臂(3)之间通过横拉杆(14)焊接连接,且横拉杆(14)的端头焊接在两个压杆推臂(3)的相对侧且靠近把手(11)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包括夯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夯机本体(1)上端的扶手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托举行走装置(2),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两侧下方均对称焊接设置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吊耳(7),所述托举行走装置(2)由压杆推臂(3)、支柱(4)和支撑挑臂(6)的一端接触并呈星状结构焊接组成,所述支撑挑臂(6)的上端焊接固定U型连接板(9),并通过U型连接板(9)和销轴活动连接在扶手杆上靠前端的吊耳(7)上,所述压杆推臂(3)的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把手(11),所述支柱(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行走轮(5),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两侧的压杆推臂(3)之间通过横拉杆(14)焊接连接,且横拉杆(14)的端头焊接在两个压杆推臂(3)的相对侧且靠近把手(11)的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夯机本体(1)的扶手杆与压杆推臂(3)之间设置有拉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颀楠徐志伟黄勇陶祥令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