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300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系统,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由异形轨构成,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平槽轮和直轮,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坡段和转弯段,在所述坡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工作;在所述转弯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工作,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通过本方案的运用,实现了平槽轮和直轮的切换,保证了转弯段使用平槽轮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以及在坡段使用直轮,避免了平槽轮在坡段的受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需要经常转弯的轨道运输与轨道交通必须解决几个问题:1、解决转弯半径大的问题。2、转弯过程中轮缘与轨道硬摩擦产生的磨耗以及噪音等问题。3、转弯过程中离心力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直系轮轨在转弯时,依赖轮缘与轨道摩擦提供纠偏力,这会加大轮缘与轨道的摩擦,加快车轮与轨道的局部损耗,并发出噪音,当时速过快时,还有车辆侧翻或脱轨的风险以及机械磨损大的问题。采用平槽轮与平凸轨面用平面转动的方式特别适合于转弯,可以有更小的转弯半径,且基本都是滚动摩擦,平槽轮紧扣轨道不会倾覆;但平槽轮不适合爬坡,虽然克服了上述直系轮的缺陷,但在爬坡方面却有极大的限制,对轨道水平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很难在实际交通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有些轨道需要经常转弯,也需要在坡段运行,避免了现有的轮轨技术适应坡段但不适应经常转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轨道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轨道系统,包括轨道,其特点在于,所述轨道由异形轨构成,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平槽轮和直轮,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坡段和转弯段,在所述坡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在所述转弯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本方案的轨道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是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变化拓展的,可以包括多个坡段和转弯段或者其他直线段,整个轨道由所述多种形式的轨道段组合而成。在整个过弯过程中,让平槽轮与平凸轨面接触处于工作状态,直轮与直轨面处于无接触状态;在坡段阶段,让直轮与直轨面接触处于工作状态,而让平槽轮与平凸轨面处于无接触状态;这种变化的过程可以利用异形轨的轨面变化来实现,也可以用相应的机械结构,让直轮下降实现工作状态,或让直轮上升实现非接触状态;让平槽轮内收实现工作状态,或让平槽轮向外扩展实现非接触状态。通过本方案的运用,实现了平槽轮和直轮的切换,保证了转弯时使用平槽轮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以及在坡段使用直轮,避免了平槽轮在坡段的受限。较佳地,所述异形轨包括平凸轨面和直轨面,所述直轮对应所述直轨面,所述平槽轮对应所述平凸轨面。较佳地,所述平凸轨面包括平凸轨工作面和平凸轨脱离面,其中,所述平槽轮与所述平凸轨面脱离时,所述平槽轮对应所述平凸轨脱离面;所述平槽轮与所述平凸轨面接触时,所述平槽轮对应所述平凸轨工作面。较佳地,所述直轨面包括直轨工作面和直轨脱离面,其中,所述直轮与所述直轨面脱离时,所述直轮对应所述直轨脱离面;所述直轮与所述直轨面接触时,所述直轮对应所述直轨工作面。在坡段运行前,异形轨使得让直轨面从直轨脱离面渐进到直轨工作面,让直轨面与直轮接触工作,并在同时让平凸轨面的宽度逐渐变窄,由于直轮与直轨面已担负起整个装置,平凸轨面将与平槽轮失去接触,不再起作用。在此期间,保持由直轮承担爬坡或下坡的运行,直到坡段结束,后面存在转弯段或适合平槽轮工作的直线段时,平凸轨面的轨宽会逐渐放大,并在进入转弯段前增加到工作轨面,与平槽轮进行接触,同时直轨面会逐渐从直轨工作轨面下降一个量级,成为直轨脱离面,从而完成从直轮工作转到平槽轮工作。较佳地,所述平凸轨工作面与所述平凸轨脱离面之间为渐变过渡。较佳地,所述平凸轨工作面与所述平凸轨脱离面之间的渐变轨迹为直线、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较佳地,所述直轨工作面与所述直轨脱离面之间为渐变过渡。较佳地,所述直轨工作面与所述直轨脱离面之间的渐变轨迹为直线、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较佳地,所述轨道包括平凸轨面削减段和平凸轨面恢复段,在所述平凸轨面削减段,所述平凸轨工作面收窄变化为所述平凸轨脱离面;在所述平凸轨面恢复段,所述平凸轨脱离面放宽变化为所述平凸轨工作面。较佳地,在所述平凸面削减段,平凸轨恢复段,平凸轨脱离面所处的轨段,所述平槽轮倾斜时与所述平凸轨面不会产生干涉。后方会遇到爬坡时,平凸轨面的轨宽会持续减少,并且在爬坡前减少到最小,从而使其与平槽轮留出足够的间隙,以便向上爬坡(或下坡)时,平槽轮倾斜时与平凸轨面不会产生干涉,所以,爬坡弧度的设置须适应于该间隙。较佳地,所述轨道包括直轨面削减段和直轨面恢复段,在所述直轨面削减段,所述直轨工作面降低变化为所述直轨脱离面;在所述直轨面恢复段,所述直轨脱离面升高变化为所述直轨工作面。较佳地,所述平凸轨面削减段,平凸轨恢复段,平凸轨脱离面所处的轨道段上设置有左右限位轴承。在两种轮子转换的过程中,会短暂出现前轮已完成转换,后轮仍处于之前一种轨面的情况,只要整体系统的保持合适的高低均衡就可,当后轮仍是平槽轮而前轮已换成直轮工作时,其平凸轨面上的左右限位轴承就开始工作。较佳地,所述轨道系统包括行走装置,所述平槽轮和所述直轮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上。较佳地,所述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可偏转的平槽轮轴。当由于磨损等多种故障原因造成平槽轮与平凸轨面形成夹角的间隙不够,产生干涉时,平槽轮可以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扭转,不会产生硬性摩擦。较佳地,所述平槽轮轴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堆,以使平槽轮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是适当的偏转。较佳地,所述弹性橡胶堆的外圈设置刚性限位,以确保平槽轮轴只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偏转。较佳地,所述轨道系统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上包括车腿,所述平槽轮安装在所述车腿上,所述车腿之间通过樑串联。较佳地,所述行走装置之间串联连接。较佳地,所述车腿和所述樑之间设置有转向轴承。较佳地,所述异形轨为一体式结构或分离式结构。较佳地,所述平槽轮位于所述直轮的内侧或外侧。较佳地,所述平槽轮为V形平槽轮或U形平槽轮。较佳地,所述轨道系统包括切换装置,在进入所述坡段前,所述切换装置外扩所述平槽轮,并降下所述直轮,由直轮负责工作;在进入所述转弯段前,所述切换装置内收所述平槽轮,并抬升所述直轮,由平槽轮负责工作。较佳地,所述平槽轮为V形平槽轮,其中,Yb为最窄轨宽,r为平槽轮槽半径,w为平槽轮槽宽,M为前后平槽轮之间的轴距,K为轨道的爬坡弧线段半径。较佳地,所述平槽轮为V形平槽轮,其中,Yz为指定点的最大轨宽,r为平槽轮槽半径,w为平槽轮槽宽,M为前后平槽轮之间的轴距,K为轨道的爬坡弧线段半径,X为后平槽轮到结合点的距离。较佳地,所述坡段包括上坡段和下坡段。较佳地,所述轨道还包括直线段。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本方案的运用,实现了平槽轮和直轮的切换工作,保证了转弯时使用平槽轮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以及在坡段使用直轮,避免了平槽轮在坡段的受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轨道系统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轨道系统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异形轨变化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直轨和平凸轨的轨迹变化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直轨的轨迹变化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平凸轨的轨迹变化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爬坡段分段侧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爬坡段分段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异形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异形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异形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异形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平槽轮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平凸轨面的最窄轨宽计算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平凸轨面的指定点的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系统,包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由异形轨构成,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平槽轮和直轮,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坡段和转弯段,在所述坡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在所述转弯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系统,包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由异形轨构成,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平槽轮和直轮,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坡段和转弯段,在所述坡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在所述转弯段,所述平槽轮和所述异形轨接触,所述直轮和所述异形轨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轨包括平凸轨面和直轨面,所述直轮对应所述直轨面,所述平槽轮对应所述平凸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凸轨面包括平凸轨工作面和平凸轨脱离面,其中,所述平槽轮与所述平凸轨面脱离时,所述平槽轮对应所述平凸轨脱离面;所述平槽轮与所述平凸轨面接触时,所述平槽轮对应所述平凸轨工作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轨面包括直轨工作面和直轨脱离面,其中,所述直轮与所述直轨面脱离时,所述直轮对应所述直轨脱离面;所述直轮与所述直轨面接触时,所述直轮对应所述直轨工作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凸轨工作面与平凸轨脱离面之间为渐变过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凸轨工作面与平凸轨脱离面之间的渐变轨迹为直线、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轨工作面与直轨脱离面之间为渐变过渡。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轨工作面与直轨脱离面之间的渐变轨迹为直线、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平凸轨面削减段和平凸轨面恢复段,在所述平凸轨面削减段,所述平凸轨工作面收窄变化为所述平凸轨脱离面;在所述平凸轨面恢复段,所述平凸轨脱离面放宽变化为所述平凸轨工作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凸轨面削减段,所述平凸轨面恢复段,所述平凸轨脱离面所处的轨段,所述平槽轮倾斜时与所述平凸轨面不会产生干涉。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直轨面削减段和直轨面恢复段,在所述直轨面削减段,所述直轨工作面降低变化为所述直轨脱离面;在所述直轨面恢复段,所述直轨脱离面升高变化为所述直轨工作面。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地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