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及其站内交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666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及其站内交通方法,包括车体、牵引轴承、牵引轴、走轮、功能轮组和槽形轨道;所述牵引轴承有两个,一前一后的安设于所述车体下方,牵引轴与牵引轴承同轴连接;所述走轮安设于牵引轴两端;所述车体两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功能轮组;所述功能轮组包括轮轴、防侧翻轮和防碰轮;所述轮轴一端固接于车体上,另一端设有水平的防碰轮架;所述防碰轮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防碰轮架上;所述防侧翻轮可转动的安设于轮轴上;所述车体通过走轮和功能轮组可沿槽形轨道运动。同时使四条槽形轨道组成一支轨道线,多支轨道线纵横交叉形成网格状,在网格内设置站台。很好的改善了交通拥堵、安全和秩序问题。

An Air Track Traction Mechanism and Its Station Traffic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rail traction mechanism and its station traffic method, including a car body, a traction bearing, a traction shaft, a running wheel, a functional wheel group and a groove track; the traction bearing has two, one of which is installed under the car body, the traction shaft is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ction bearing; and the walking wheel is installed on two traction axles.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two side walls of the car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unctional wheel group, which comprises a wheel axle, a rollover wheel and a collision-proof wheel; one end of the wheel axle is fixed on the car body,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collision-proof wheel frame; the anti-collision wheel can rotate horizontally on the anti-collision wheel frame; and the anti-rollover wheel can rotate. The car body can move along the groove track by running wheels and functional wheels. At the same time, four trough-shaped tracks are made up of one track line, and multi-track lines intersect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o form a grid, and platforms are set up in the grid. It has improved traffic congestion, safety and o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及其站内交通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交通运输
,具体来说是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及其站内交通方法。
技术介绍
空轨属于城市快捷公交,是一种交通运输系统。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很多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的某些路段,少则堵塞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因此各国科学家都在研究治理堵塞问题,目前方法无非几种:一、轻轨或地铁;二、能飞的汽车;三、智能控制系统或鼓励公交出行。但上述方法都不能彻底解决堵塞问题,轨道线最主要的弱点是:一、未能解决最后1公里的问题;二、大部分旅行需要中转,不能一站式抵达目的地;三、运力比较小;四、安全性较差。影响轨道交通覆盖率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岔技术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城市里需要变轨比较频繁,而且距离比较短,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变轨,一是变轨需要的距离不够,二是转辙器的频繁动作可导致故障率升高,对人及车造成较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及其站内交通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包括车体、牵引轴承、牵引轴、走轮、功能轮组和槽形轨道;所述牵引轴承有两个,一前一后的安设于所述车体下方,所述牵引轴与牵引轴承同轴连接;所述走轮安设于牵引轴两端;所述车体两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功能轮组;所述功能轮组包括轮轴、防侧翻轮和防碰轮;所述轮轴一端固接于车体上,另一端设有水平的防碰轮架;所述防碰轮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防碰轮架上;所述防侧翻轮可转动的安设于轮轴上;所述车体通过走轮和功能轮组可沿槽形轨道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槽形轨道底面设有两条走轨,用于支撑走轮运动;所述两条走轨之间设有多个清洁孔;所述槽形轨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防侧翻侧碰轨;所述车体的前端底部与两条走轨所对应的位置设有清洁刷。进一步地,所述防侧翻侧碰轨在防侧翻轮和防碰轮所对应的内壁上装有传送带;并且防侧翻侧碰轨在靠近槽型轨道方向的开口处上下各设有一个帘子,用于使轮轴能在防侧翻侧碰轨内自如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防侧翻轮与传送带之间留有3cm间隙;防碰轮和传送带之间留有3cm间隙;所述轮轴与帘子之间留有缝隙。进一步地,所述槽形轨道下方连接有轨道支架,用于支撑槽形轨道。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内设有控制台,用于让乘客控制空轨车的移动和与控制中心传递信息;所述车体内还设有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侧面设有车门;所述车体后端设有一铁块;所述车体的车头内部前壁上设有固定架以及安装于固定架内的电磁铁,用于前后车的合并与分离。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轨站内交通方法,使用前述空轨牵引机构进行交通运输,由四条槽形轨道组成一支轨道线,多支轨道线纵横交叉形成网格状,横向轨道线与纵向轨道线在网格交叉处处于不同水平面;在网格内设置站台,使站台能够接纳轨道线的乘客,轨道线内相对靠近站台的两条槽形轨道内的空轨车相对于相应站台沿顺时针方向行驶,且两条相对靠近站台的槽形轨道可通过左变轨区和右变轨区来相互变轨,方便乘客上下车;横向轨道线和纵向轨道线挨着同一站台的槽形轨道之间通过右转专用槽形轨道相连。进一步地,空轨车进入左变轨区域时,如不需变轨,车辆往右转向,所述车体有股向右的力量,而右边的安全支架与槽形轨道右壁相互作用,使空轨车辆只能沿槽形轨道右壁前行,驶入正常行驶道;如需左变道,则空轨车往左转向,车辆沿此槽形轨道左壁进入合并等待区;左变轨区和右变轨区设有合并等待区;合并等待区内设有红绿灯,空轨车进入合并等待区时,如果合并信号为绿灯时,即可进入合并区,然后正常行驶;如果合并信号为红灯时,空轨车减速并停车在合并等待区,等到合并信号为绿灯时,再进入合并区,然后正常行驶;不需要变轨时,可直接正常行驶。进一步地,一个网格内的空轨站台的数量可以是一到四个,使站台能够接纳此网格环路中一条或多条轨道线的乘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是建在空中,不占用现有地面交通系统资源,能有效缓解路面堵塞问题;同时,本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是由许多环路组成,也就是说,在行驶过程中有很多条路径可以选择,可有效避开车流量大或故障路段;车辆在空轨行驶过程中只有在变轨处需要等待红绿灯,也就是说空轨车比路面需要经过的红绿灯要少,而且空轨中的红绿灯是智能控制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堵塞问题。2.通过车子的转向操作和设置于车体两侧壁的功能轮组配合槽形轨道,使车体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碰撞与侧翻,行驶更安全。3.通过车子的转向操作、功能轮组与槽形轨道的相互配合,使空轨车能方便地进行变轨及转弯操作,解决了轨道交通中的道岔难题,为解决轨道覆盖率问题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能有效解决交通中的最后一公里及一站式问题。4.空轨车严格的变轨与变向规则,和实时的监控,有效地解决了交通秩序问题,实现以后可以取消公交车、电动车、摩托车和出租车;一般家庭没有必要拥有私家车,可导致私家车数量减少,使交通秩序大有改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体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槽形轨道的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交通轨道和站台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交通轨道变轨与转向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交通轨道及站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包括车体1、牵引轴承2、牵引轴3、走轮4、功能轮组和槽形轨道6;所述牵引轴承2有两个,一前一后的安设于所述车体1下方,所述牵引轴3与牵引轴承2同轴连接;所述走轮4安设于牵引轴3两端;所述车体1两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功能轮组;所述功能轮组包括轮轴51、防侧翻轮52和防碰轮53;所述轮轴51一端固接于车体1上,另一端设有水平的防碰轮架511;所述防碰轮53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防碰轮架511上;所述防侧翻轮52可转动的安设于轮轴51上;所述车体1通过走轮4和功能轮组可沿槽形轨道6运动。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槽形轨道6底面设有两条走轨61,用于支撑走轮4运动;所述两条走轨61之间设有多个清洁孔62;所述槽形轨道6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防侧翻侧碰轨63;所述车体1的前端底部与两条走轨61所对应的位置设有清洁刷7;所述槽形轨道6下方连接有轨道支架64,用于支撑槽形轨道6。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防侧翻侧碰轨63在防侧翻轮52和防碰轮53所对应的内壁上装有传送带65、66、67;并且防侧翻侧碰轨63在靠近槽型轨道6方向的开口处上下各设有一个帘子68,用于使轮轴51能在防侧翻侧碰轨63内自如转动。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防侧翻轮52与传送带65之间留有3cm间隙;防碰轮53和传送带66、67之间留有3cm间隙;所述轮轴51与帘子68之间留有缝隙。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车体1内设有控制台11,用于让乘客控制空轨车的移动和与控制中心传递信息;所述车体1内还设有摄像头12;所述车体1侧面设有车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牵引轴承(2)、牵引轴(3)、走轮(4)、功能轮组和槽形轨道(6);所述牵引轴承(2)有两个,一前一后的安设于所述车体(1)下方,所述牵引轴(3)与牵引轴承(2)同轴连接;所述走轮(4)安设于牵引轴(3)两端;所述车体(1)两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功能轮组;所述功能轮组包括轮轴(51)、防侧翻轮(52)和防碰轮(53);所述轮轴(51)一端固接于车体(1)上,另一端设有水平的防碰轮架(511);所述防碰轮(53)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防碰轮架(511)上;所述防侧翻轮(52)可转动的安设于轮轴(51)上;所述车体(1)通过走轮(4)和功能轮组可沿槽形轨道(6)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牵引轴承(2)、牵引轴(3)、走轮(4)、功能轮组和槽形轨道(6);所述牵引轴承(2)有两个,一前一后的安设于所述车体(1)下方,所述牵引轴(3)与牵引轴承(2)同轴连接;所述走轮(4)安设于牵引轴(3)两端;所述车体(1)两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功能轮组;所述功能轮组包括轮轴(51)、防侧翻轮(52)和防碰轮(53);所述轮轴(51)一端固接于车体(1)上,另一端设有水平的防碰轮架(511);所述防碰轮(53)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防碰轮架(511)上;所述防侧翻轮(52)可转动的安设于轮轴(51)上;所述车体(1)通过走轮(4)和功能轮组可沿槽形轨道(6)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轨道(6)底面设有两条走轨(61),用于支撑走轮(4)运动;所述两条走轨(61)之间设有多个清洁孔(62);所述槽形轨道(6)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防侧翻侧碰轨(63);所述车体(1)的前端底部与两条走轨(61)所对应的位置设有清洁刷(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侧碰轨(63)在防侧翻轮(52)和防碰轮(53)所对应的内壁上装有传送带(65、66、67);并且防侧翻侧碰轨(63)在靠近槽型轨道(6)方向的开口处上下各设有一个帘子(68),用于使轮轴(51)能在防侧翻侧碰轨(63)内自如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轮(52)与传送带(65)之间留有3cm间隙;防碰轮(53)和传送带(66、67)之间留有3cm间隙;所述轮轴(51)与帘子(68)之间留有缝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轨道(6)下方连接有轨道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春泉经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