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259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属于外覆件工艺领域,包括机盖模具的左右两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机盖模具包括拉延分模线、拉延模腔和拉延管理面,拉延模腔和拉延分模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拉延管理面水平设置且与压延模腔之间设置拉延凹模圆角,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均设置在拉延管理面上且均向向下凸起设置,第一拉延筋的强度小于第二拉延筋的强度,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之间设有平面段,平面段的宽度为15~20mm。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双筋布置及原理,还能有效解决深拉延零件调试中出现的皱和裂同时存在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外覆件工艺领域,涉及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乘用车机盖外板是汽车的门面,为了增加车辆辨识度,或者为了增加机盖的刚性,很多汽车厂在机盖造型上都要设计两条以上的凸筋,并且凸筋的圆角有的设计的很小,有的干脆就设计成尖角。一个成熟的车身设计者,在构想这种造型时,一定会从冲压工艺性方面有所考虑,比方说,该凸筋的造型怎么避免冲压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有损外观的棱线滑移,冲压模具多种多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机盖的凸筋造型很难避免会出现棱线滑移,这就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怎么把出现的滑移控制在喷漆后不影响外观的水平,怎么在控制滑移的同时不过于牺牲机盖的刚性,怎么在控制滑移的同时不出现镀锌钢板刮锌的现象。图1为大众某车型机盖外板产品数型,可以看到该件有六条凸筋造型,尤其最外侧凸筋为锐棱,圆角几乎为零,这类外板件为保证必要的刚性,拉延要靠胀型,压边圈上的材料基本锁死不动,制件中心的材料向外周流动变薄,与棱线接触的板料向外侧移动,产生棱线滑移缺陷,若接触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大于板件屈服强度的15%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划痕,按照常规做法,控制棱线不滑移几乎不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左右侧同时设置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拉延前期多筋工作,能减少皱纹的产生,到底前材料流入外侧筋以内,单筋工作,流料阻力较小,可以防止开裂的产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机盖模具的左右两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机盖模具包括拉延分模线、拉延模腔和拉延管理面,所述拉延模腔和拉延分模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拉延管理面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压延模腔之间设置拉延凹模圆角,所述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均设置在所述拉延管理面上且均向向下凸起设置,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强度,所述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之间设有平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宽度为15~2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延筋的中心线距离所述拉延分模线的距离为20~3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延筋为圆形,所述第二拉延筋也为圆形,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半径,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圆心所在位置高于所述拉延管理面设置,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圆心与所述拉延管理面的上表面重合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延筋的两端与所述拉延管理面和平面段时间设有第一过渡圆角,所述第二拉延筋的两端与平面段之间设有第二过渡圆角,所述第一过渡圆角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圆角的半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厚度,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厚度是所述拉延管理面厚度的1.5~3倍,所述平面段的厚度等于所述拉延管理面的厚度。进一步的,拉延管理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拉延筋的高度成正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延筋为圆形,所述第二拉延筋为拉延槛结构,所述第二拉延筋的下端面到所述拉延管理面上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拉延筋的下端面到所述压延管理面上端面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延筋的两端与所述拉延管理面和平面段时间设有第三过渡圆角,所述第二拉延筋的两端与平面段之间设有第四过渡圆角,所述第三过渡圆角的半径大于所述第四过渡圆角的半径。进一步的,机盖模具的前后两端设有锁死筋。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筋的进口圆角与出口圆角尺寸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的双筋原理,有效解决深拉延零件调试中出现的皱和裂同时存在的难题,拉延过程中皱纹一般是在拉延初期产生,而开裂一般是在拉延到底前产生,采用双筋或多筋,拉延前期多筋工作,能减少皱纹的产生,到底前材料流入外侧筋以内,单筋工作,流料阻力较小,可以防止开裂的产生;2、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均采用圆形筋,圆形筋的阻力和矩形筋相近,但镀锌板在矩形拉延筋上会产生刮锌,锌粉一旦落在冲压件或模具型面上,就会产生影响制件外观质量的面品缺陷,而采用圆形筋,即使有进料,也不会产生脱锌现象;3、第一拉延筋采用圆形筋,第二拉延筋采用拉延槛结构,拉延槛的强度要优于圆形筋,但比锁死筋要弱,提高材料利用率。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锁死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拉延工艺的数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1-拉延分模线;2-拉延模腔;3-拉延凹模圆角;4-拉延管理面;5-平面段;6-第一拉延筋;61-第一过渡圆角;62-第三过渡圆角;7-第二拉延筋;71-第二过渡圆角;72-第四过渡圆角;8-锁紧筋;81-进口圆角;82-出口圆角;9-产品;10-走料线;11-坯料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机盖模具的左右两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拉延筋6和第二拉延筋7,机盖模具包括拉延分模线1、拉延模腔2和拉延管理面4,拉延模腔2和拉延分模线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拉延管理面4水平设置且与压延模腔之间设置拉延凹模圆角3,第一拉延筋6和第二拉延均设置在拉延管理面4上且均向向下凸起设置,第一拉延筋6的强度小于第二拉延筋7的强度,第一拉延筋6和第二拉延筋7之间设有平面段5,平面段5的宽度为15~20mm。优选地,第一拉延筋6的中心线距离拉延分模线1的距离为20~30mm,优选为25mm,走料线10设置第一拉延筋6和第二拉延筋7的中部,坯料线11设在第二压延筋远离第一拉延筋6的一侧,保证走料的顺畅性。优选地,第一拉延筋6为圆形,第二拉延筋7也为圆形,第一拉延筋6的半径小于第二拉延筋7的半径,第一拉延筋6的圆心所在位置高于拉延管理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盖模具的左右两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机盖模具包括拉延分模线、拉延模腔和拉延管理面,所述拉延模腔和拉延分模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拉延管理面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压延模腔之间设置拉延凹模圆角,所述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均设置在所述拉延管理面上且均向向下凸起设置,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强度,所述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之间设有平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宽度为15~2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盖模具的左右两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机盖模具包括拉延分模线、拉延模腔和拉延管理面,所述拉延模腔和拉延分模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拉延管理面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压延模腔之间设置拉延凹模圆角,所述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均设置在所述拉延管理面上且均向向下凸起设置,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强度,所述第一拉延筋和第二拉延筋之间设有平面段,所述平面段的宽度为15~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延筋的中心线距离所述拉延分模线的距离为20~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延筋为圆形,所述第二拉延筋也为圆形,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半径,所述第一拉延筋的圆心所在位置高于所述拉延管理面设置,所述第二拉延筋的圆心与所述拉延管理面的上表面重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机盖外板棱线滑移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延筋的两端与所述拉延管理面和平面段时间设有第一过渡圆角,所述第二拉延筋的两端与平面段之间设有第二过渡圆角,所述第一过渡圆角的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永铎况亚
申请(专利权)人:泊头市兴达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