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脱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446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脱困板,涉及一种轮式车辆自救设备,解决了车辆出现故障时,使用猴爬杆将车轮进行抬举对车辆进行修理,但存在地面不平整猴爬杆的底部附着不稳定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板,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端的第一斜面和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侧的第二斜面,所述主板于其正面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可将猴爬杆的底部附着于脱困板处,以确保猴爬杆底部附着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脱困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式车辆自救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脱困板。
技术介绍
在沙地、雪地或泥泞地行驶的车辆,其主动轮胎容易陷入地基,使得车辆无法前行。使车辆脱离陷地困境的一般方法是在受困轮胎下方垫置石头、木板或者其他硬物,以增加摩擦和支撑,然后再发动车辆,使受困轮胎脱离陷地。这种方式最原始简单,其依赖于周围环境,若遇到周围环境无可用之物,如石头、木板等硬物时,就无法使车辆脱离困境。目前很多越野车喜欢行驶泥泞地、沙地或是险恶的路面,以追求刺激,也因如此,车辆也常受困在泥泞地、沙地或坑洞里。因此,在越野车的设备中,多了一项一般车辆所没有的配备,即脱困板。但有时车辆在出现故障时,需要用到越野千斤顶也即“猴爬杆”,使用猴爬杆将车轮进行抬举便于对车辆进行修理,但有时存在地面不平整,使得猴爬杆的底部附着不稳定,对汽车车轮的支撑不稳固,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脱困板,可将猴爬杆的底部附着于脱困板处,以确保猴爬杆底部附着稳定,使得猴爬杆对汽车车轮的支撑更加稳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包括主板,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端的第一斜面和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侧的第二斜面,所述主板于其正面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采用上述方案,脱困板的主板于其正面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使得猴爬杆与放置腔体的底面平整抵触,即使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也能确保猴爬杆底部附着稳定,使得猴爬杆对汽车车轮的支撑更加稳固;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确保脱困板放置于不平整的路面时保持平衡稳固的状态,进而使得底部安装于放置腔体中的猴爬杆处于稳固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放置腔体位于主板的中心处。采用上述方案,猴爬杆将车轮抬起,进而用于支撑猴爬杆的脱困板承受一定的作用力,放置腔体位于主板的中心处,使得脱困板所承受的重力施力点位于脱困板的中心处,以确保放置于不平整路面的脱困板在承受一定重力的情况下保持稳固。作为优选,所述放置腔体呈矩形设置,且所述放置腔体的长边平行于所述主板的长边。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抬举汽车车轮的猴爬杆底部大部分呈矩形设置,放置腔体呈矩形设置便于猴爬杆的底部安装于放置腔体中。作为优选,所述放置腔体的底面凸出形成有周向加强筋,所述放置腔体的底面中心处沿平行于放置腔体所在长边方向凸出形成有竖向加强筋,所述放置腔体的底面中心处沿平行于放置腔体所在短边方向凸出形成有横向加强筋。采用上述方案,周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的设置,确保放置腔体的结构强度,避免放置腔体在承受一定重力的情况下出现破裂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主板的两端以放置腔体的中心处为参考点呈对称设置,所述主板于其正面内凹形成若干防滑槽。采用上述方案,主板的两端呈对称设置,第一使得脱困板的两端结构强度相同,成型相对简单;其二具有一定的美观;当汽车车轮陷于打滑的路段时,将脱困板放置于打滑路段,防滑槽的设置增大车轮与脱困板的摩擦系数,便于汽车车轮借用于脱困板脱离于打滑路段。作为优选,所述主板于其正面凸出形成有若干第一防滑钉。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防滑钉配合于防滑槽的设置,进一步增大脱困板主板正面的粗糙度,便于汽车车轮借用于脱困板脱离于打滑路段。作为优选,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端的第一斜面的正面均凸出形成有若干第二防滑钉。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斜面上第二防滑钉的设置,其一增大第一斜面的结构强度;其二增大第一斜面正面的粗糙度,辅助配合于脱困板主板上的第二防滑钉,以确保汽车车轮顺利脱离于打滑路段。作为优选,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端的第一斜面上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长腰型孔,分别位于所述主板两侧的第二斜面上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长腰型孔。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长腰型孔和第二长腰型孔的开设,其一节省材料,一定程度上减轻脱困板的重量;其二便于使用者在取放脱困板时,通过手握第一长腰型孔或者第二长腰型孔处实现脱困板的位置的改变。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斜面的正面沿其长度方向凸出形成有呈波浪状的第一防滑筋。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防滑筋的设置,其一增大第二斜面的结构强度;其二增大第二斜面正面的粗糙度,辅助配合于脱困板主板上的第二防滑钉,以确保汽车车轮顺利脱离于打滑路段。作为优选,所述主板于其背面沿其长度方向凸出形成有呈波浪状的第二防滑筋。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防滑筋的设置,其一增大主板的结构强度;其二增大主板反面的粗糙度,进而增大脱困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放置于不平整路面上的脱困板在承受车轮的重力下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的现象。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脱困板的主板于其正面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使得猴爬杆与放置腔体的底面平整抵触,即使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也能确保猴爬杆底部附着稳定,使得猴爬杆对汽车车轮的支撑更加稳固;2、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确保脱困板放置于不平整的路面时保持平衡稳固的状态,进而使得底部安装于放置腔体中的猴爬杆处于稳固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车辆脱困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车辆脱困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板;11、防滑槽;111、三角形防滑槽;112、菱形防滑槽;113、“L”防滑槽;12、第一防滑钉;121、圆柱体第一防滑钉;122、长方体第一防滑钉;13、第二防滑筋;2、第一斜面;21、第二防滑钉;22、第一长腰型孔;3、第二斜面;31、第一防滑筋;32、第二长腰型孔;4、放置腔体;41、周向加强筋;42、竖向加强筋;43、横向加强筋;5、第一连接加强筋;6、第二连接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包括主板1、分别位于主板1两端的第一斜面2和分别位于主板1两侧的第二斜面3。如图1、图2所示,主板1呈长方体设置,主板1于其正面的中心处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4。放置腔体4呈矩形设置,放置腔体4的长边平行于主板1的长边,且放置腔体4内侧壁的拐角处均呈倒圆角设置。如图2所示,放置腔体4的底面凸出形成有周向加强筋41,放置腔体4的底面中心处沿平行于放置腔体4所在长边方向凸出形成有竖向加强筋42,放置腔体4的底面中心处沿平行于放置腔体4所在短边方向凸出形成有横向加强筋43,且周向加强筋41、竖向加强筋42和横向加强筋43的竖向截面均呈正方形设置。如图1、图2所示,主板1的两端以放置腔体4的中心处为参考点呈对称设置,主板1于其正面内凹形成若干防滑槽11,且若干防滑槽11包括若干横向截面呈三角形设置的三角形防滑槽111、若干横向截面呈菱形设置的菱形防滑槽112和若干横向截面呈“L”形设置的“L”防滑槽113。如图1所示,主板1于其正面凸出形成有若干第一防滑钉12,若干第一防滑钉12包括横向截面呈圆形设置的圆柱体第一防滑钉121、若干横向截面呈长方形设置的长方体第一防滑钉122。车辆脱困板还包括分别位于主板1两端的第一斜面2正面凸出形成的若干第二防滑钉21,若干第二防滑钉21的横向截面呈长腰型设置,且第二防滑钉21所在的长边方向平行于主板1所在的短边方向。如图1所示,分别位于主板1两端的第一斜面2上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长腰型孔22,分别位于主板1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脱困板,包括主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主板(1)两端的第一斜面(2)和分别位于所述主板(1)两侧的第二斜面(3),所述主板(1)于其正面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脱困板,包括主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主板(1)两端的第一斜面(2)和分别位于所述主板(1)两侧的第二斜面(3),所述主板(1)于其正面内凹形成供猴爬杆底部抵触放置的放置腔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其特征是:所述放置腔体(4)位于主板(1)的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其特征是:所述放置腔体(4)呈矩形设置,且所述放置腔体(4)的长边平行于所述主板(1)的长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其特征是:所述放置腔体(4)的底面凸出形成有周向加强筋(41),所述放置腔体(4)的底面中心处沿平行于放置腔体(4)所在长边方向凸出形成有竖向加强筋(42),所述放置腔体(4)的底面中心处沿平行于放置腔体(4)所在短边方向凸出形成有横向加强筋(4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脱困板,其特征是:所述主板(1)的两端以放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明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众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