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萍乡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230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包括蓄热式燃烧器、吸附浓缩装置及气体加热器,吸附浓缩装置一侧设有第一进气管道和第一出气管道;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管道和第二出气管道;吸附浓缩装置内依次设有滤网、第一布气盘、第一吸附层、第二布气盘、第二吸附层及第三布气盘,滤网与吸附浓缩装置的侧板之间形成吸附室,吸附室低端设有积尘斗;第一吸附层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第二吸附层内填充有复合吸附颗粒;蓄热式燃烧器通过第一出气管道与吸附浓缩装置连通;气体加热器通过第二进气管道和吸附浓缩装置连通,且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连通有第二出气管道,出气端连通有第二进气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很好的对VOC废气进行浓缩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
技术介绍
VOC是空气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在我国,VOC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烃类、硫化物、氨等。其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数VOC本身具有毒理特性,危害人体健康,有机废气是有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质,它与大气中的NO2反应生成O3,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并伴随着异味、恶臭散发到空气中,对人的眼、鼻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心、肺、肝等内脏及神经系统产生有害影响,有些则是影响人体某些器官和机体的变态反应源,甚至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可致癌、致突变;另一方面,一些VOC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能在环境中进行二次转化。其光化学反应主导着光化学烟雾的进程,对城市和区域臭氧的生成至关重要,也是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同时可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VOC处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应的法令以限制VOC的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控制中的一个热点。目前VOC废气主要采用浓缩后焚烧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即利用吸附剂为分子筛的VOC浓缩转轮浓缩有机废气,然后采用热空气加热VOC浓缩转轮使其解吸,从而使VOC得到浓缩,然后浓缩VOC再进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上述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在没有采用布气装置对VOC废气进行分散的情况下,由于气体逸散速度快,VOC废气会集中进入VOC浓缩转轮吸附区的某一区域,导致该区域在较短的时间内吸附饱和,而其他吸附区域则吸附较少的VOC废气,从而导致吸附区域不能有效利用;2、VOC浓缩转轮内的吸附剂分子筛对VOC处理效果有限,并不能百分之百的吸附VOC废气,会有少量没有除尽的VOC废气排入大气;3、脱附时热空气与分子筛之间的传热速度慢,利用热空气解吸分子筛时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导致分子筛吸附浓缩装置散热损失大,分子筛吸附浓缩装置能源消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以分子筛为吸附剂的VOC浓缩转轮吸附效率低,对VOC处理效果有限,同时脱附时热空气与分子筛之间的传热速度慢,利用热空气解吸分子筛时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导致分子筛吸附浓缩装置散热损失大,分子筛吸附浓缩装置能源消耗高的问题。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包括蓄热式燃烧器、吸附浓缩装置以及气体加热器,所述吸附浓缩装置为水平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吸附浓缩装置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一进气管道和第一出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气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相对另一侧间隔设有第二进气管道和第二出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气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出气管道上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气体加热器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第二出气管道上位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与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部分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管道连通的出气支管,所述出气支管上设有抽气泵,所述出气支管上还设有第五阀门;所述吸附浓缩装置内沿第一进气管道到第二出气管道的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置有滤网、第一布气盘、第一吸附层、第二布气盘、第二吸附层以及第三布气盘,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所在的吸附浓缩装置侧板之间形成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底端设有积尘斗,所述积尘斗的底端设有出尘管,所述出尘管上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一吸附层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二吸附层内填充有复合吸附颗粒;所述复合吸附颗粒由水镁石纤维与叶蜡石按照2:1的质量比混合制备而成;所述蓄热式燃烧器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道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道以及所述第二出气管道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连通,且所述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连通有所述第二出气管道,出气端连通有所述第二进气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气盘、所述第二布气盘以及所述第三布气盘的进气端均设有多个第一进布气孔,出气端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布气孔。优选的,所述滤网的孔径为50-100μm。优选的,所述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1-3mm。优选的,所述复合吸附颗粒的粒径为0.5-1mm。优选的,所述复合吸附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镁石纤维与叶蜡石按照2:1的质量比称量好后混合,然后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得到混合粉,将混合粉在制粒机中制粒,然后于400-500℃下烧结2-3h,即得到所述复合吸附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首先设置滤网对VOC气体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使VOC气体得到初步浓缩,过滤得到的固体颗粒集中收集到积尘斗中集中收集处理,操作方便。2)本专利技术在吸附浓缩装置内设置多个布气盘,使VOC气体能够均匀的分散到吸附剂中,吸附时使吸附剂吸附均匀,进而提高吸附效率;脱附时提高热空气与吸附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脱附效率。3)本专利技术设置两级吸附材料层对VOC废气进行吸附,能够提高吸附效率,使VOC废气得到最大程度的净化,还能改善在常规吸附操作中,活性炭容易受高温脱附气体影响而导致性能下降的缺陷。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很好的对VOC废气进行浓缩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VOC浓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VOC浓缩系统中第一布气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蓄热式燃烧器,2-吸附浓缩装置,3-气体加热器,4-第一进气管道,5-第一出气管道,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二进气管道,9-第二出气管道,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出气支管,13-第五阀门,14-滤网,15-第一布气盘,16-第一吸附层,17-第二布气盘,18-第二吸附层,19-第三布气盘,20-积尘斗,21-出尘管,22-第六阀门,23-第一布气孔,24-流量计,25-抽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下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和常规方法;所述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在市场上购买得到。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具体如图1-2所示,包括蓄热式燃烧器1、吸附浓缩装置2以及气体加热器3,吸附浓缩装置2为水平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吸附浓缩装置2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一进气管道4和第一出气管道5,第一进气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6,第一出气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7;相对另一侧间隔设有第二进气管道8和第二出气管道9,第二进气管道8上设有第三阀门10,第二出气管道9上设有第四阀门11,第二出气管道9上位于第四阀门11与气体加热器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流量计24,第二出气管道9上位于吸附浓缩装置2与第四阀门11之间的部分还设有与第二出气管道9连通的出气支管12,出气支管12上设有抽气泵25,出气支管12上还设有第五阀门13;吸附浓缩装置2内沿第一进气管道4到第二出气管道9的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置有滤网14、第一布气盘15、第一吸附层16、第二布气盘17、第二吸附层18以及第三布气盘19,滤网14与第一进气管道4所在的吸附浓缩装置2侧板之间形成吸附室,吸附室的底端设有积尘斗20,积尘斗20的底端设有出尘管21,出尘管21上设有第六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式燃烧器(1)、吸附浓缩装置(2)以及气体加热器(3),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为水平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一进气管道(4)和第一出气管道(5),所述第一进气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一出气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7);相对另一侧间隔设有第二进气管道(8)和第二出气管道(9),所述第二进气管道(8)上设有第三阀门(10),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上设有第四阀门(11),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上位于所述第四阀门(11)与所述气体加热器(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流量计(24),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上位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与所述第四阀门(11)之间的部分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连通的出气支管(12),所述出气支管(12)上设有抽气泵(25),所述出气支管(12)上还设有第五阀门(13);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内沿第一进气管道(4)到第二出气管道(9)的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置有滤网(14)、第一布气盘(15)、第一吸附层(16)、第二布气盘(17)、第二吸附层(18)以及第三布气盘(19),所述滤网(14)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4)所在的吸附浓缩装置(2)侧板之间形成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底端设有积尘斗(20),所述积尘斗(20)的底端设有出尘管(21),所述出尘管(21)上设有第六阀门(22);所述第一吸附层(16)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二吸附层(18)内填充有复合吸附颗粒;所述复合吸附颗粒由水镁石纤维与叶蜡石按照2:1的质量比混合制备而成;所述蓄热式燃烧器(1)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道(5)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连通;所述气体加热器(3)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道(8)以及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连通,且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进气端连通有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出气端连通有所述第二进气管道(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VOC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式燃烧器(1)、吸附浓缩装置(2)以及气体加热器(3),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为水平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一进气管道(4)和第一出气管道(5),所述第一进气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一出气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7);相对另一侧间隔设有第二进气管道(8)和第二出气管道(9),所述第二进气管道(8)上设有第三阀门(10),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上设有第四阀门(11),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上位于所述第四阀门(11)与所述气体加热器(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流量计(24),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上位于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与所述第四阀门(11)之间的部分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管道(9)连通的出气支管(12),所述出气支管(12)上设有抽气泵(25),所述出气支管(12)上还设有第五阀门(13);所述吸附浓缩装置(2)内沿第一进气管道(4)到第二出气管道(9)的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置有滤网(14)、第一布气盘(15)、第一吸附层(16)、第二布气盘(17)、第二吸附层(18)以及第三布气盘(19),所述滤网(14)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4)所在的吸附浓缩装置(2)侧板之间形成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底端设有积尘斗(20),所述积尘斗(20)的底端设有出尘管(21),所述出尘管(2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献忠赵新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