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66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包括若干上下错位叠放且装填有吸附剂的吸附床,各吸附床之间串联并彼此贯通,各吸附床上均连接有通风阀,各通风阀连接至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第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脱附进气阀和净气排气阀,预热室与脱附进气阀和第二引风机连接;最后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废气进气阀,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内还设置有VOC传感器,装置内还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浓度有机废能够将低浓度有机废气浓缩至高浓度,浓度的浓缩比可以达到10倍以上,脱附过程浓度变化幅度比传统的单吸附塔的明显收窄;能够将温度控制在保证脱附效果的安全范围内,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涉及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在企业的有机废气排放方面,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排放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有机物浓度低和排放的风量大,为后续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采用催化燃烧或热力燃烧,由于有机物浓度低,自身发热量小,使得设备庞大和能耗巨大;因此,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技术,是有效处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的关键技术;中国专利CN102580523A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浓缩催化燃烧装置,中国专利CN104879761A公开了适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催化燃烧装置及废气处理工艺,其核心内容是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后,用小风量气体进行脱附,使得脱附过程的有机物浓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再结合催化燃烧技术将脱附的有机废气进行净化处理,有效降低处理过程的能耗;然而,目前的活性炭吸附浓缩技术存在脱附过程的有机物浓度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有机物浓度过高,导致催化燃烧温度过高,对设备带来安全隐患;业内也常采用转轮浓缩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3007682A公开的基于浓缩转轮和RTO的净化车间废气处理技术,但由于转轮制作技术难度大,设备成本高,很多企业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通过错位叠放的多级吸附床以及高精度控制的吸附及脱附过程,能够明显提高浓缩气体中有机物的浓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包括若干上下错位叠放且装填有吸附剂的吸附床,各吸附床之间串联并彼此贯通,各吸附床上均连接有通风阀,各通风阀连接至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第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脱附进气阀和净气排气阀,所述脱附进气阀与预热室连接,所述预热室与第二引风机连接用于加热自第二引风机输送的气体;最后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废气进气阀,所述废气进气阀与第一引风机连接,第一级吸附床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内还设置有VOC传感器;进一步的,吸附床之间连接时,上一级吸附床底部一侧与下一级吸附床顶部另一侧连接;进一步的,除最后一级吸附床外,其他吸附床内装填相同分量的吸附剂,最后一级吸附床内装填的吸附剂少于其他吸附床内各自装填的吸附剂;进一步的,最后一级吸附床内装填的吸附剂是其他吸附床内各自装填分量的25%;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吸附剂或分子筛吸附剂;进一步的,所述VOC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级和第二级吸附床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预热室内设有加热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床数量为六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能够将低浓度有机废气浓缩至高浓度,浓度的浓缩比可以达到10倍以上,脱附过程有机物浓度的波动范围缩小,脱附过程浓度变化幅度比传统的单吸附塔的明显收窄;同时,采用多级吸附床结合温度传感器进行吸附和多级脱附,能够将温度控制在保证脱附效果的安全范围内,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本技术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浓缩效率高,利于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F1—第一引风机,F2—第二引风机,X1—第一吸附床,X2—第二吸附床,X3—第三吸附床,X4—第四吸附床,X5—第五吸附床,X6—第六吸附床,Y—预热器,VOC—VOC(有机物)传感器,T1—第一温度传感器,T2—第二温度传感器,V1—第一通风阀,V2—第二通风阀,V3—第三通风阀,V4—第四通风阀,V5—第五通风阀,V6—第六通风阀,V7—废气进气阀,V8—脱附进气阀,V9—净气排气阀,P-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包括六个吸附床(X1、X2、X3、X4、X5、X6),一个预热室Y和两个引风机(F1、F2);其中,六个吸附床依次串联连接,相互贯通,吸附床之间有一定空隙,吸附床上下错位叠放,上方吸附床左侧连接在下方吸附床的中部至右侧,吸附床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具体的说,每个吸附床顶部中部至右方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左方至中部具有底部开口,下方吸附床顶部开口与上方吸附床底部开口连接;错位叠放方式能够令通入吸附床内的气体与尽量多的吸附剂接触;我们认为,在各吸附床结构相同的基础上,只要吸附床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中其中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吸附床之间连接时,上方吸附床底部一侧连接至下方吸附床顶部另一侧,就可以在上下连接吸附床时达到错位叠放的效果;因此,也可以令吸附床顶部中部至左方具有顶部开口,而在底部右方至中部具有底部开口,多个吸附床依次上下叠放时也可以实现错位叠放效果;各吸附床的一侧设有通风阀(V1、V2、V3、V4、V5、V6),这些通风阀均设置在吸附床底部开口另一侧,各吸附床的通风阀均连接至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P;第一吸附床X1还连接有用于通入热空气的脱附进气阀V8和用于排放净化气体的净气排气阀V9,第六吸附床X6连接有用于通入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废气进气阀V7;第一吸附床X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T1,用于测量第一吸附床内温度;在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T2,用于测量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内气体温度;第一和第二吸附床之间的空隙里设置有VOC传感器;第一引风机F1与第六吸附床X6通过管道以及废气进气阀V7连接,第一引风机向吸附床内输送低浓度有机废气,送气口设置在吸附床底部左侧,送气口与吸附床顶部开口相错,利于低浓度有机废气与吸附床内尽量多的吸附剂接触;第二引风机F2通过管道与预热室Y连接,预热室Y内设有电加热装置,预热室Y通过管道以及脱附进气阀V8与第一吸附床X1连接;各吸附床内设有吸附剂,吸附剂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剂或分子筛吸附剂等;第一至第五的五个吸附床装填的吸附剂量是相同的,第六个吸附床X6的吸附剂装填量是前五个吸附床中各装填量的25%,该比例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应少于前五个吸附床中装填量;利用本技术提供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能够对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吸附过程直至VOC传感器检测到有机物浓度达到某一阈值(例如7ppm,该阈值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束,在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吸附过程,第一通风阀至第六通风阀全部关闭,六个吸附床为串联式模式;在吸附完成后进行有机物脱附浓缩过程,第二引风机送入热气体,关闭第九通风阀,第一通风阀至第六通风阀按顺序逐步打开,利用热气体对每一个吸附床进行分逐级脱附,采用有机物脱附-催化燃烧处理过程,使得脱附过程有机物浓度的波动范围缩小,从而实现有机废气的浓缩;浓缩的有机物可以采用安装催化燃烧或热力燃烧装置来处理;基于上述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对有机废气进行浓缩过程如下,其中低浓度有机废气浓缩风量为10000m3/h(即F1的送风量为10000m3/h),有机物浓度为100mg/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上下错位叠放且装填有吸附剂的吸附床,各吸附床之间串联并彼此贯通,各吸附床上均连接有通风阀,各通风阀连接至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第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脱附进气阀和净气排气阀,所述脱附进气阀与预热室连接,所述预热室与第二引风机连接用于加热自第二引风机输送的气体;最后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废气进气阀,所述废气进气阀与第一引风机连接,第一级吸附床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内还设置有VOC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上下错位叠放且装填有吸附剂的吸附床,各吸附床之间串联并彼此贯通,各吸附床上均连接有通风阀,各通风阀连接至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第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脱附进气阀和净气排气阀,所述脱附进气阀与预热室连接,所述预热室与第二引风机连接用于加热自第二引风机输送的气体;最后一级吸附床还连接有废气进气阀,所述废气进气阀与第一引风机连接,第一级吸附床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高浓度有机废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内还设置有VOC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床之间连接时,上一级吸附床底部一侧与下一级吸附床顶部另一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中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