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31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通过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槽与第二插接部的配合设置,可使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与连接横杆可方便地插接在一起,并使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变长,以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预埋成孔作业,通过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两组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可使PVC管模在预埋成孔作业过程中可保持竖直,避免PVC管模随混凝土流动而发生歪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PVC管模能够较稳定地固定住,避免PVC管模在预埋成孔作业中再次添加混凝土时发生歪斜,且可根据不同管径大小的PVC管模进行调节,实用性强,可调节能力高,可重复利用率高,使预埋成孔的作业效率提高,使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混凝土
,具体领域为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建造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需要用到现浇混凝土用于建筑物的建筑。现浇混凝土即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的混凝土,有时在进行制造现浇混凝土制成的建筑部件时,需要在未凝固的混凝土中预先埋入PVC管模,然后再添加一定量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抽出PVC管模,使混凝土凝固的块状物中具有通孔,以留作通入管道电线的通道。目前在进行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作业时,一般是直接插入PVC管模,在再次添加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流动容易使PVC管模歪斜,使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的通孔比较歪斜粗糙,容易对通入的管道电线等造成损伤,甚至需进一步钻孔清理,加工效率低,且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的上部均贯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相互靠近的侧面的上部对应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分别与邻近的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左支撑座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左支撑杆,所述右支撑座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的下部和所述右支撑杆的下部沿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调节孔,所述左支撑杆上的所述调节孔的设置位置和所述右支撑杆上的所述调节孔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螺栓分别贯穿对应的两个所述调节孔,所述左支撑杆的上部右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远离所述左支撑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右支撑杆的上部左侧面上与所述第一横杆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远离所述右支撑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契合,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连接横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契合,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插接槽相契合,位于同一直线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连接横杆组成的整体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动块,上下两侧设置的所述滑动块的数量相同,上侧的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上与下侧的所述滑动块的下表面上分别左右设有通孔,所述滑动块的前侧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滑槽相契合,所述滑动凸起的前侧设有第一压块,上侧的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上与下侧的所述第一压块的下表面上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均设有L形连接部,所述L形连接部的水平部分上与邻近的所述通孔的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伸入对应的所述通孔的内部,上侧的一个所述第一压块的下表面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下侧的一个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中心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一压块的前侧面中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压块的前侧面上且在所述第一压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压块的前侧设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块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柱套接,所述导向柱延伸出所述第二压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第二压块的后侧面中部设有第二凹槽,上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压块的下表面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下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中心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螺栓套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连接横杆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十字形。优选的,所述滑槽为梯形槽。优选的,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相背的侧面上对应设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面上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面上均设有防滑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螺栓的设置,可分别对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起到支撑作用,并可方便地改变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的高度位置,通过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槽与第二插接部的配合设置,使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可方便地插接在一起,且在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还可以增加连接横杆,使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变长,以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预埋成孔作业,通过滑动凸起与滑槽的配合设置,使第一压块可沿着滑槽左右滑动,方便与滑动块装卸,通过第二螺栓的设置,便于使第一压块与滑动块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与连接横杆组成的整体上的位置固定住,防止发生相对滑动,通过第一连接片的设置,使上下两侧的第一压块形成一个整体并可共同移动,通过第二连接片的设置,使上下两侧的第二压块形成一个整体并可共同移动,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配合设置,可将PVC管模稳定地夹在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通过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两组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可使PVC管模在预埋成孔作业过程中可保持竖直,避免PVC管模随混凝土流动而发生歪斜,通过第三螺栓的设置,便于根据不同管径的PVC管模调整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之间的间距,并使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将PVC管模夹紧,通过导向柱的设置,便于安装第二压块,使第二压块可与第一压块准确相合,通过限位螺母的设置,可使装置不工作时,第二压块不会直接沿着导向柱滑落。本专利技术可使PVC管模能够较稳定地固定住,避免PVC管模在预埋成孔作业中再次添加混凝土时发生歪斜,且可根据不同管径大小的PVC管模进行调节,实用性强,可调节能力高,可重复利用率高,使预埋成孔的作业效率提高,使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支撑座以及右支撑杆等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5为图1的B处放大图;图6为图2的C处放大图;图7为图3的D处放大图。图中:1-左支撑座、2-右支撑座、3-第一螺栓、4-螺纹连接部、5-左支撑杆、6-右支撑杆、7-调节孔、8-第一横杆、9-第一插接槽、10-第二横杆、11-第一插接部、12-连接横杆、13-第二插接槽、14-第二插接部、15-滑动块、16-通孔、17-滑槽、18-滑动凸起、19-第一压块、20-L形连接部、21-第二螺栓、22-第一连接片、23-第三螺栓、24-第一凹槽、25-导向柱、26-第二压块、27-限位螺母、28-第二凹槽、29-第二连接片、30-把手、31-防滑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的上部均贯穿设有第一螺栓3,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相互靠近的侧面的上部对应设有螺纹连接部4,所述螺纹连接部分别与邻近的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左支撑座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左支撑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座(1)和所述右支撑座(2)的上部均贯穿设有第一螺栓(3),所述左支撑座(1)和所述右支撑座(2)相互靠近的侧面的上部对应设有螺纹连接部(4),所述螺纹连接部(4)分别与邻近的所述第一螺栓(3)螺纹连接,所述左支撑座(1)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左支撑杆(5),所述右支撑座(1)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右支撑杆(6),所述左支撑杆(5)的下部和所述右支撑杆(6)的下部沿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调节孔(7),所述左支撑杆(5)上的所述调节孔(7)的设置位置和所述右支撑杆(5)上的所述调节孔(7)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螺栓(3)分别贯穿对应的两个所述调节孔(7),所述左支撑杆(5)的上部右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8),所述第一横杆(8)远离所述左支撑杆(5)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接槽(9),所述右支撑杆(6)的上部左侧面上与所述第一横杆(8)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横杆(10),所述第二横杆(10)远离所述右支撑杆(6)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接部(11),所述第一插接槽(9)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的横截面形状相契合,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8)与所述第二横杆(10)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横杆(12),所述连接横杆(12)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槽(13),所述连接横杆(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14),所述第二插接槽(13)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的横截面形状相契合,所述第二插接部(14)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插接槽(9)相契合,位于同一直线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10)与所述连接横杆(12)组成的整体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动块(15),上下两侧设置的所述滑动块(15)的数量相同,上侧的所述滑动块(15)的上表面上与下侧的所述滑动块(15)的下表面上分别左右设有通孔(16),所述滑动块(15)的前侧面上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凸起(18),所述滑动凸起(18)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滑槽(17)相契合,所述滑动凸起(18)的前侧设有第一压块(19),上侧的所述第一压块(19)的上表面上与下侧的所述第一压块(19)的下表面上与所述通孔(16)对应的位置均设有L形连接部(20),所述L形连接部(20)的水平部分上与邻近的所述通孔(16)的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21),所述第二螺栓(21)的一端伸入对应的所述通孔(16)的内部,上侧的一个所述第一压块(19)的下表面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接片(2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下侧的一个所述第一压块(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22)的中心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23),所述第一压块(19)的前侧面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4),所述第一压块(19)的前侧面上且在所述第一压块(19)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柱(25),所述第一压块(19)的前侧设有第二压块(26),所述第二压块(2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块(19)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柱(25)套接,所述导向柱(25)延伸出所述第二压块(2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27),所述第二压块(26)的后侧面中部设有第二凹槽(28),上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压块(26)的下表面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片(2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片(29)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片(29)的另一端分别与下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压块(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29)的中心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螺栓(23)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预埋成孔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座(1)和所述右支撑座(2)的上部均贯穿设有第一螺栓(3),所述左支撑座(1)和所述右支撑座(2)相互靠近的侧面的上部对应设有螺纹连接部(4),所述螺纹连接部(4)分别与邻近的所述第一螺栓(3)螺纹连接,所述左支撑座(1)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左支撑杆(5),所述右支撑座(1)的上端内部套接有右支撑杆(6),所述左支撑杆(5)的下部和所述右支撑杆(6)的下部沿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调节孔(7),所述左支撑杆(5)上的所述调节孔(7)的设置位置和所述右支撑杆(5)上的所述调节孔(7)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螺栓(3)分别贯穿对应的两个所述调节孔(7),所述左支撑杆(5)的上部右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8),所述第一横杆(8)远离所述左支撑杆(5)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接槽(9),所述右支撑杆(6)的上部左侧面上与所述第一横杆(8)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横杆(10),所述第二横杆(10)远离所述右支撑杆(6)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接部(11),所述第一插接槽(9)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的横截面形状相契合,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8)与所述第二横杆(10)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横杆(12),所述连接横杆(12)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槽(13),所述连接横杆(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14),所述第二插接槽(13)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的横截面形状相契合,所述第二插接部(14)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插接槽(9)相契合,位于同一直线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10)与所述连接横杆(12)组成的整体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动块(15),上下两侧设置的所述滑动块(15)的数量相同,上侧的所述滑动块(15)的上表面上与下侧的所述滑动块(15)的下表面上分别左右设有通孔(16),所述滑动块(15)的前侧面上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凸起(18),所述滑动凸起(18)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滑槽(17)相契合,所述滑动凸起(18)的前侧设有第一压块(19),上侧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沛孙建东秦志鹏孙素元胥明山夏基胜马同玉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鑫素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