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791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陶瓷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氮化硅27份、二氧化锆16份、粘土12份、硅酸铝24份、堇青石16份、碳化硅19份、硅藻土14份、钠长石11份、氧化铝18份、助熔料13份;所述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云石21份、碳化硅23份、氧化钙14份、钾长石17份、粘土5份、六偏磷酸钠2份。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坯体原料改性;热压铸塑型;脱蜡素烧;上釉;烧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所生产出的陶瓷制品具有机械强度高、多孔疏水以及耐高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陶瓷行业是我国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其观赏价值一直大于其使用价值,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陶瓷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开发各种各样性能的陶瓷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对陶瓷的疏水化改性是当前的热点之一,固体材质的润湿性是指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液体可以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上,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特征由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共同决定,接触角和滚动角是评价固体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理论上疏水表面既要有较大的接触角,又要有较小的滚动角,疏水性表面一般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而滚动角小于10°的表面,这样的表面具有防雪、防污染、抗氧化及防止电流传导等特性。疏水性能主要由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聚集态、表面形貌和微构造协同作用所决定,疏水表面的结构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疏水材料表面上构建微观结构,二是在粗糙表面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由于降低表面自由能在技术上容易实现,因此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关键在于构建合适的表面微细结构。多孔陶瓷也同样是当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氮化硅24‑32份、二氧化锆15‑17份、粘土11‑16份、硅酸铝23‑28份、堇青石14‑18份、碳化硅18‑22份、硅藻土10‑15份、钠长石9‑12份、氧化铝14‑21份、助熔料12‑16份;所述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云石18‑24份、碳化硅22‑26份、氧化钙14‑16份、钾长石13‑18份、粘土4‑6份、六偏磷酸钠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氮化硅24-32份、二氧化锆15-17份、粘土11-16份、硅酸铝23-28份、堇青石14-18份、碳化硅18-22份、硅藻土10-15份、钠长石9-12份、氧化铝14-21份、助熔料12-16份;所述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云石18-24份、碳化硅22-26份、氧化钙14-16份、钾长石13-18份、粘土4-6份、六偏磷酸钠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氮化硅27份、二氧化锆16份、粘土12份、硅酸铝24份、堇青石16份、碳化硅19份、硅藻土14份、钠长石11份、氧化铝18份、助熔料13份;所述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云石21份、碳化硅23份、氧化钙14份、钾长石17份、粘土5份、六偏磷酸钠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熔料由滑石、硅灰石以及硅酸钠按照重量比为2:3:3的比例混合而成。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2所述一种疏水性多孔陶瓷制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坯体原料粉碎后放入球磨机中混合球磨,加入坯体原料总质量6%-9%的表面改性剂,球磨12-15h,再通过100-200目筛后得到改性后的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绿宗陈敦添陈巧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泉州市契合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