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用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41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用磨床,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与其滑动的横梁,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定位横梁的定位部,所述横梁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打磨盘,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将打磨盘分为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均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磨盘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柱状的打磨筒和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固定锥形零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凹槽,所述打磨筒内壁沿周向设有多个打磨轮,所述打磨轮与打磨筒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对机械零件打磨,解决了反复对锥形零件夹持导致操作过程繁琐,使得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零件用磨床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用磨床。
技术介绍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在利用磨床对机械零件打磨时,一些锥形的械零件底部通常加工有竖槽,在对这些不规则的机械零件打磨时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锥形零件难以夹持,对锥形零件夹持固定后,常用的夹持工具会对锥形零件的锥形面进行夹持,使用磨床对锥形零件打磨时,夹持工具会影响磨床对零件表面的打磨效果;(2)使用磨床对锥形零件上的竖槽进行打磨时,需要反复更换夹持工具对锥形零件的夹持部位,才能对零件上不同位置的竖槽进行打磨,反复对锥形零件夹持导致操作过程繁琐,使得加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零件用磨床,以解决反复对锥形零件夹持导致操作过程繁琐,使得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机械零件用磨床,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与其滑动的横梁,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定位横梁的定位部,所述横梁上设有输出轴向下布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打磨盘,所述打磨盘包括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均向下倾斜布置,所述第二磨盘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锥形的固定套;所述工作台与打磨盘正对的位置上设有柱状的打磨筒,所述工作台位于打磨筒内的位置上设有球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有用于固定锥形零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面设有防滑层,所述打磨筒内壁沿周向设有多个打磨轮,所述打磨轮与打磨筒转动连接。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利用本装置打磨前,先将锥形零件放置到打磨筒内的固定板上,调整横梁在立柱上的位置,使得锥形零件的上部位于固定套内并抵靠,并使打磨轮位于锥形零件的竖槽内。由于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倾斜设置,因此,当锥形零件的上部位于固定套内时,锥形零件呈倾斜状态,第一磨盘与锥形零件的锥面抵靠,在固定套的压力作用下将零件固定在了固定板的凹槽内;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转动,第二磨盘转动带动锥形零件在球形的支座上进行上下摆动,在此过程中,第一磨盘对锥形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且第一磨盘对零件打磨过程中,第一磨盘始终与锥形零件处于最高位置的一侧相抵靠。在锥形零件随固定板上下摆动时,竖槽的内壁与打磨轮相抵靠,打磨轮与竖槽内壁摩擦对竖槽进行打磨。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第二磨盘随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在第二磨盘作用下能使零件始终处于倾斜状态,在本装置对零件进行打磨时会产生碎屑,锥形零件处于倾斜状态时能使零件表面的碎屑滑离零件,避免碎屑对零件打磨造成影响;(2)在锥形零件随固定板上下转动时,打磨轮能对锥形零件的竖槽内壁进行打磨,减少人为更换零件的夹持位置,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打磨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夹持简单,打磨效率高。进一步,所述打磨筒上设有储水箱,所述打磨筒上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储水箱连通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能与第一磨盘抵靠,所述滑杆位于储水箱内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封堵出水孔的挡片,所述挡片与储水箱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当打磨盘转动到与滑杆抵靠的位置时,打磨盘推动滑杆向出水孔内移动,滑杆带动挡片脱离对出水孔的封堵,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孔喷淋到锥形零件表面,在打磨盘对零件打磨过程中能对零件及时降温散热,同时,水能将零件表面的碎屑和杂质冲离零件。进一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散热的扇叶。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扇叶能对零件表面及时降温,避免了零件在打磨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变形。进一步,所述固定套内壁上设有用于打磨的磨砂层。在锥形零件随固定套摆动过程中,磨砂层能对锥形零件的锥部进行打磨,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对零件进行无死角打磨。进一步,所述打磨筒底部设有用于排杂质的通孔。通过通孔能将打磨时的使用的水或废屑排出打磨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械零件用磨床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立柱2、横梁3、气缸4、弹簧5、打磨筒6、支座7、固定板8、横轴9、打磨轮10、第一磨盘11、第二磨盘12、电机13、水箱14、出水孔15、挡片16、通孔17、滑杆18、扇叶19、固定套20。如图1所示,一种机械零件用磨床,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竖直的立柱2,立柱2上安装有滑轨,滑轨内通过滚轮安装有横梁3,立柱2上部安装有输出轴向下布置的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与横梁3焊接;横梁3左侧安装有输出轴向下布置的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打磨盘,打磨盘包括第一磨盘11和第二磨盘12,第一磨盘11位于第二磨盘12的右侧,第一磨盘11和第二磨盘12均向下倾斜设置,第二磨盘12上通过轴承安装有锥形的固定套20,固定套20内加工有磨砂层;电机13输出轴位于第一磨盘11上方的位置上安装有用于散热的扇叶19。工作台1与打磨盘正对的位置上设有柱状的打磨筒6,工作台1位于打磨筒6内的位置上铰接有球形的支座7,支座7上安装有用于固定锥形零件的固定板8,固定板8上端面粘贴有防滑橡胶层,打磨筒6内壁沿周向安装有多个横轴9,每个横轴9通过轴承安装有打磨轮10。打磨筒6左侧上部安装有储水箱14,打磨筒6上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储水箱14连通的出水孔15,出水孔15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滑杆18,滑杆18的右侧能与第一磨盘11、第二磨盘12抵靠;滑杆18右侧焊接有用于封堵出水孔15的挡片16,挡片16与储水箱14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5;打磨筒6底部开设有用于排放废水和废屑的通孔17。具体实施时,先将锥形零件放置到打磨筒6内的固定板8上,调整横梁3在立柱2上的位置,使得锥形零件的上部位于固定套内并抵靠,并使打磨轮10位于锥形零件的竖槽内。由于第一磨盘11和第二磨盘12倾斜设置,因此,当锥形零件的上部位于固定套内时,锥形零件呈倾斜状态,第一磨盘11与锥形零件的锥面抵靠,在固定套的压力作用下将零件固定在了固定板8的凹槽内;启动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扇叶19、第一磨盘11和第二磨盘12转动,第二磨盘12转动带动锥形零件在球形的支座7上进行上下摆动,在此过程中,扇叶19转动能加快零件表面的空气流动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散热;第一磨盘11对锥形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且第一磨盘11对零件打磨过程中,第一磨盘11始终与锥形零件处于最高位置的一侧相抵靠。在锥形零件随固定板8上下摆动时,竖槽的内壁与打磨轮10相抵靠,打磨轮10摩擦对竖槽内壁进行打磨。在第一磨盘11转动与滑杆18抵靠时,打磨盘推动滑杆18向出水孔15内移动,滑杆18带动挡片16脱离对出水孔15的封堵并将弹簧5压缩,储水箱14内的水通过出水孔15喷淋到锥形零件表面,在第一磨盘11对零件打磨过程中能对零件及时降温散热,同时,水能将零件表面的碎屑和杂质冲离零件。落到打磨筒6底部的废水和废屑通过通孔17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械零件用磨床,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与其滑动的横梁,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定位横梁的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输出轴向下布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打磨盘,所述打磨盘包括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均向下倾斜布置,所述第二磨盘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锥形的固定套;所述工作台与打磨盘正对的位置上设有柱状的打磨筒,所述工作台位于打磨筒内的位置上设有球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有用于固定锥形零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面设有防滑层,所述打磨筒内壁沿周向设有多个打磨轮,所述打磨轮与打磨筒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械零件用磨床,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与其滑动的横梁,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定位横梁的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输出轴向下布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打磨盘,所述打磨盘包括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均向下倾斜布置,所述第二磨盘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锥形的固定套;所述工作台与打磨盘正对的位置上设有柱状的打磨筒,所述工作台位于打磨筒内的位置上设有球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有用于固定锥形零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面设有防滑层,所述打磨筒内壁沿周向设有多个打磨轮,所述打磨轮与打磨筒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伟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