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板组合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85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板组合隔墙,包括饰面板(1)、固定连接天花与饰面板(1)顶边的第二龙骨组件(3)、固定连接地面与饰面板(1)底边的第三龙骨组件(4)和连结上述三者的竖向第一龙骨组件(2);第一龙骨组件(2)包括主龙骨(21)和扣接于主龙骨(21)前后两侧的板材接插件(22),所述板材接插件(22)的外侧设有左右开口的两个板材接插槽(223),饰面板(1)接插于所述板材接插槽(223)中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设立办公室的全板隔墙,施工快捷且美观大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室内隔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办公室的全板隔墙。
技术介绍
目前办公室全板隔墙的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使用钢板轧制的U型截面龙骨,饰面板材多数是通过螺丝固定在龙骨上,板材与板材接口需现场制作安装,施工复杂、费时,即繁琐又不美观,而且隔墙位置需改动时,原有的隔墙要进行破坏性拆除,不能重复利用,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全板组合隔墙。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设计一种全板组合隔墙,包括饰面板、固定连接天花与饰面板顶边的第二龙骨组件、固定连接地面与饰面板1底边的第三龙骨组件、以及连结第三龙骨组件、饰面板和第二龙骨组件的竖向第一龙骨组件。所述第一龙骨组件包括一主龙骨,由一垂直肋板及从肋板两端延伸出的左右及上下对称分布的四个“口”字形边框所组成,所述上下“口”字形边框上设有凹位。所述四个“口”字形边框相对垂直肋板具有适度弹性。分别从前后两侧插入主龙骨的两块板材接插件,该接插件内侧的插入部设有与主龙骨的凹位扣接的小凸起,板材接插件的外侧设有左右开口的两个板材接插槽。所述四块饰面板的竖直边从左右两侧插入主龙骨前后两侧的四个板材接插槽中并固定。所述第二龙骨组件包括两个开口向下、大小不一的U型槽,该两个U型槽的槽底相贴并固定于天花上,内外U型槽的槽壁之间夹围形成两侧凹槽,两块所述饰面板的顶边向上插入该两侧凹槽中并固定。所述第三龙骨组件为固定在地表面且开口向上的U形槽,两块所述饰面板底边的内侧紧贴并固定在所述U形槽的槽外壁。这样安装全板隔墙时,只需在设定的位置安装水平和竖向的标准化龙骨组件,再将饰面板插入对应的板材接插槽中固定,即可快速准确完成全板隔墙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全板组合隔墙具有如下优点施工安装快捷准确、美观大方,且拆装方便,可以重复使用,利于环保。因隔墙采用双层板材,不但隔音,而且夹层里可隐蔽安装电气线路,电器开关等位置可灵活布置,便于营造舒适、雅致的办公环境。附图说明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全板组合隔墙的外观图;图2为所述主龙骨2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种板材接插件2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种板材接插件2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全板组合隔墙的1-1剖面图;图6为图1中全板组合隔墙的2-2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全板组合隔墙包括饰面板1、固定连接天花与饰面板1顶边的第二龙骨组件3、固定连接地面与饰面板1底边的第三龙骨组件4、以及连结第三龙骨组件4、饰面板1和第二龙骨组件3的竖向第一龙骨组件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龙骨组件2由一竖向主龙骨21、分别从前后两侧插入主龙骨21的两块板材接插件22组成,其中 所述主龙骨21为镀锌钢板轧制而成,如图2所示,由一垂直肋板211及从肋板211两端延伸出的左右及上下对称分布的四个“口”字形边框所组成,所述四个“口”字形边框的竖向外侧壁上设有三角形的凹位212。所述主龙骨21顶部和底部并肩的两个“口”字形边框的相邻竖直边的内端固定连接在垂直肋板211的端部,所述相邻竖直边略向外弯折形成中央凹槽213,且两竖直边中部往内凹进在中央凹槽213内形成凹位212。所述并肩两个“口”字形边框内侧水平边的内侧端点与竖直边断开。主龙骨21的上述结构使得四个“口”字形边框相对垂直肋板211具有适度弹性。所述板材接插件22左右对称,如图3或图4所示,其内侧的插入部221设有与主龙骨21的凹位212扣接的小凸起222,其外侧设有左右开口的两个板材接插槽223。该板材接插件22具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如图3所示,所述板材接插件22的外侧呈“工”字形,形成所述左右开口的两个板材接插槽223。“工”字形内侧的水平边两端延伸有两个竖直挡边224,该竖直挡边224与“工”字形内侧水平边一起围成的矩形凹槽即为与主龙骨21顶部或底部的两个并肩“口”字形边框配合的插入部221。所述竖直挡边224的内侧端部设有倒钩状的小凸起222,可与主龙骨21“口”字形边框的竖向外侧壁上的凹位212扣接,且该插入部221的两个小凸起222之间的开口尺寸比两个水平并肩“口”字形边框的外部尺寸稍小。将板材接插件22的插入部221插进主龙骨21的顶部或底部,其上的小凸起2 22压迫主龙骨21两侧壁使其内缩,并继续往内推进,直至小凸起222扣入主龙骨21顶部或底部外侧壁上的凹位212内,此时主龙骨21恢复原状并往外撑紧并固定板材接插件22。为了使板材接插件22更容易插进主龙骨21内,将主龙骨21“口”字形边框的外四角做成斜角状。第二种,如图4所示,所述板材接插件22呈T字形,其竖直杆的下半段为插入部221,所述小凸起222为竖直杆下半段两侧对称分布的三角形小凸起,该小凸起222可与主龙骨21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凹槽213内的凹位212扣接,且两侧的三角形小凸起222之间的尺寸比中央凹槽213的入口尺寸稍大。将该板材接插件22的插入部221插进主龙骨21的顶部或底部的中央凹槽213,其上的小凸起222撑开所述中央凹槽213的入口并继续往内推进,直至小凸起222扣入中央凹槽213内的凹位212内,此时主龙骨21恢复原状并往内扣紧并固定板材接插件22。板材接插件22的外侧水平杆与主龙骨21的顶边或底边围成所述左右对称的两个板材接插槽223。上述两种板材接插件22为铝合金型材,可与主龙骨21任意组合。所述竖直主龙骨2 1之间的间距为0.9-1.5米,一般为1.2米,根据隔墙的整体尺寸而作调整。如图5所示,两块板材接插件22分别从前后两侧插入并固定于竖向主龙骨21上,四块所述饰面板1的竖直边分别插入前后两侧的板材接插件22的四个板材接插槽223中并固定,从而形成双层隔墙,该双层隔墙的隔音可达40-45db,甚至大于55db。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龙骨组件3包括两个开口向下、大小不一的U型槽,该两个U型槽的槽底相贴并用螺钉固定于天花上,内外U型槽的槽侧壁之间夹围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侧凹槽,两块所述饰面板1的顶边向上插入该两侧凹槽中并固定。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龙骨组件4为用爆炸螺丝固定在地表面且开口向上的U形槽,竖直插接在所述主龙骨21前后两侧的板材接插槽223中的两块饰面板1的内侧紧贴并固定在所述U形槽的槽外壁。在隔墙安装结束阶段,用适当高度的墙脚线将所述双层隔墙底部两侧封住,封住时使用自攻沉头螺钉,螺钉和墙脚线表面处理一致。在双层饰面板1的夹层内固定有U形插座槽5,该U形插座槽5及竖向主龙骨21上开有供电气线路通过的圆孔,可配合PVC胶管在隔墙系统内部灵活布置电气线路。本技术全板组合隔墙可选择石膏板、铝板、不锈钢板、防火胶板、水线板等作饰面板1,然后按需要在板材表面粘贴不同颜色、等级的墙纸、墙布或其它装饰材料。板材与玻璃的接口、板材与门框的接口等都通过铝合金构件来拼装和装饰,铝合金表面可选择不同的表面处理,如氧化、喷涂效果等。全板组合隔墙的大致安装流程如下一、先装顶部和底部的定位材料,即第二和第三龙骨组件3和4;二、再按设定的位置安装竖向主龙骨21,并将第二和第三龙骨组件3和4分别与竖向主龙骨21固定连接;三、将适合长度的板材接插件22插入竖向主龙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板组合隔墙,包括:饰面板(1)、固定连接天花与饰面板(1)顶边的第二龙骨组件(3)、固定连接地面与饰面板(1)底边的第三龙骨组件(4)、以及连结第三龙骨组件(4)、饰面板(1)和第二龙骨组件(3)的竖向第一龙骨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龙骨组件(2)包括:一主龙骨(21),由一垂直肋板(211)及从肋板(211)两端延伸出的左右及上下对称分布的四个“口”字形边框所组成,所述上下“口”字形边框上设有凹位(212);所述四个“口”字形边框相对垂直肋板(211)具 有适度弹性;分别从前后两侧插入主龙骨(21)的两块板材接插件(22),该接插件(22)内侧的插入部(221)设有与主龙骨(21)的凹位(212)扣接的小凸起(222),板材接插件(22)的外侧设有左右开口的两个板材接插槽(223); 所述四块饰面板(1)的竖直边从左右两侧插入主龙骨(21)前后两侧的四个板材接插槽(223)中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良易新亮
申请(专利权)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