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25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消声器,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其包括:壳体,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气体进行降噪,壳体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端面,侧面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端面均为类椭圆形;其中,壳体倾斜设于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以使得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消声器解决了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

A rear muff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muffler for reducing the exhaust noise of a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ich is a cylinder structure, used for circulating gas and reducing the noise of the gas. The shell comprises a side and two end faces,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ide is parallel to the cross beam of the vehicle, and the two end faces are elliptic-like. The shell is incli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runk cover plate of the vehicle so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d face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near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is high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d face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near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The rear muffler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volume of the rear muffler is enlarged on the basis of the back muffler structure modelling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resulting in more exposed parts of the rear muff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消声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车辆的后消结构一般为椭圆形,由于后期需要通过实验对车辆的排气噪声性能进行验证,因此,需要增大后消声器的容积。而如果在现有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则会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从而影响整车后方的美观;如果对后消结构的外露部位进行喷漆,则会导致单件后消结构的成本增加;如果通过将后保险杆向下延伸以遮挡后消结构的外露部位,则会导致整车的后保显得笨重而影响车辆整体造型的风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后消声器,以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降低对后消结构的外露部位进行喷漆的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车辆整体造型的美观度。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消声器,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其包括:壳体,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所述气体进行降噪,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端面,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所述端面均为类椭圆形;其中,所述壳体倾斜设于所述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以使得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为具有大端部和小端部的卵圆形,所述端面的小端部靠近所述后保险杠,所述端面的大端部靠近所述车辆的多连杆悬架,且所述端面的小端部向所述行李箱盖板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小端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高于所述大端部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卵圆形具有长轴,所述卵圆形的长轴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构成一预设角度,且使得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为一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后保险杠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所述预设角度为10-20度;所述预设距离为24-25mm。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进气端口,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端口相连,用于流通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的废气;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排气端口,用于排出流经所述壳体内经过消声处理的废气;其中,所述排气端口构造成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底端相匹配,且所述排气端口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第一距离。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备胎安装座,且所述备胎安装座与所述壳体端面的长轴相平行,以使得放置在所述备胎安装座处的备胎能够与所述端面的长轴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行李箱盖板的底部设有混动电池,且位于所述车辆的备胎前端的上方;其中,所述备胎的前端为靠近所述壳体进气端口的所述备胎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固定件,以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橡胶吊耳,所述车辆的纵梁设有焊接挂钩,所述焊接挂钩与所述橡胶吊耳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最高点与所述备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m;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所述多连杆悬架的最短距离为25-26mm;所述壳体的侧面的最高点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垂直距离不小于50mm。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容积为30-32L。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由于所述后消声器通过将壳体倾斜设置在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并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如此设置,通过壳体的倾斜放置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壳体的外露部分不会超过预设长度的部分,即当后消声器的容积变大时,通过将后消声器壳体的倾斜放置能够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而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其次,由于后消声器的壳体的外露部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和后保险杠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的距离差不超过24-25mm),因而无需因为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多而对外露部分进行喷漆,以减少喷漆的成本;更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多而相应使后保险杠向下延伸以遮挡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最后导致整车的尾部变得沉重的问题。再者,由于壳体的排气端口与后保险杠的底端相匹配,且排气端口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第一距离(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即说明从车辆的尾部看向后消声器,不会看到后消声器的排气端口,从而不会影响整车造型的美观。进一步地,由于后消声器处的温度比较高,当通过将后消声器的壳体倾斜设置在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且使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后,可以使得后消声器远离与车辆的后保,从而限制了车辆后保处的温度场,即可使得车辆的后保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其中的后消声器设为主体结构,且其端面10的形状一般设为规则的椭圆形,其容积一般为25L左右,与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而为了进一步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需要相应地增大后消声器的容积,按照图1的后消声器的形状以及其装配结构,当将其容积增大到31L时,可在原来降噪的基础进一步降低3db,但如图1所示,增大后消声器的容积后,其底部与车辆后保险杠底端间的距离A则增大到约39.53mm,而为了保持整车造型的美观,允许后消声器底部与车辆后保险杠底端间的距离A在25mm左右(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因此,图1所示的距离A为39.53mm,远远超过了允许范围值。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后消声器,如图2所示,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后消声器可包括:壳体1,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气体进行降噪,壳体1包括一个侧面12和两个端面11,侧面12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端面11均可为类椭圆形;其中,壳体1倾斜设于车辆的行李箱盖板6的底部(如图4所示),以使得端面11的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由于后消声器通过将壳体1倾斜设置在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并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如此设置,通过壳体的倾斜放置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壳体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消声器,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所述气体进行降噪,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端面,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所述端面均为类椭圆形;其中,所述壳体倾斜设于所述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以使得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消声器,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所述气体进行降噪,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端面,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所述端面均为类椭圆形;其中,所述壳体倾斜设于所述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以使得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为具有大端部和小端部的卵圆形,所述端面的小端部靠近所述车辆的后保险杠,所述端面的大端部靠近所述车辆的多连杆悬架,且所述端面的小端部向所述行李箱盖板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小端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高于所述大端部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卵圆形具有长轴,所述卵圆形的长轴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构成一预设角度,且使得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为一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后保险杠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所述预设角度为10-20度;所述预设距离为24-2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进气端口,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端口相连,用于流通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的废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刘根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