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546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包括两减震叉腿和两手把,两手把分别与两所述减震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手把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减震叉腿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手把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至一固定值,两手把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连接杆,两减震叉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杆,两手把与两所述减震叉腿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三轮车的整体美观性,同时提高减震效果,且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A New Type of Shock Absorbing Front Fork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shock absorption fork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wo shock absorption fork legs and two handlebars. The two handlebar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hock absorption fork legs respectively. The handlebars include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section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vertical section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fork leg are on the same axis,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handlebars is from bottom to top. The end is gradually reduced to a fixed value, and there are several horizontal connecting rods between the two handles, and there are horizontal strengthening rods between the two shock absorption fork legs. The two handles and the two shock absorption fork legs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axi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overall aesthetics of the tricycle, and improves the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is easy to install and greatly improve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配件
,特别是指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三轮车减震前叉一般包括底部的减震叉腿,减震叉腿通常采用液压缸,两液压缸通过横向连接杆形成所述减震叉腿,横向连接杆上连接有连接竖杆,通过连接竖杆连接操作手把,此结构存在的缺陷在于:外观设计不够美观,安装手把时,必须寻找中心点,以使得手把整体位于减震叉腿的中轴线上,从而导致安装程序较复杂,影响生产效率,其次手把的外径处处相等,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叉外观设计不够美观,安装手把时,必须寻找中心点,以使得手把整体位于减震叉腿的中轴线上,从而导致安装程序较复杂,影响生产效率,其次手把的外径处处相等,美观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包括两减震叉腿和两手把,两手把分别与两所述减震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手把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减震叉腿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手把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至一固定值,两手把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连接杆,两减震叉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杆。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和横向段通过一圆弧段过渡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与横向段的外径均处处相等,且所述圆弧段与横向段的外径与竖直段最顶端的外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底端的外径为28.6mm。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段的外径为22.2mm。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连接杆和横向加强杆的中部均向后完成形成小V型,增强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叉腿的顶端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与减震叉腿的外壳一体成型,所述手把插接于所述套管内进行固定。减震叉腿可采用液压杆,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两手把与两所述减震叉腿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三轮车的整体美观性,同时提高减震效果,且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包括两减震叉腿1和两手把2,两手把分别与两所述减震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手把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段3和横向段4,所述竖直段3与所述减震叉腿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手把2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至一固定值,两手把2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连接杆5,两减震叉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杆6,所述竖直段3和横向段4通过一圆弧段7过渡连接,所述竖直段3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7与横向段4的外径均处处相等,且所述圆弧段7与横向段4的外径与竖直段3最顶端的外径相等,所述竖直段3底端的外径为28.6mm,所述横向段4的外径为22.2mm,圆弧段的外径为22.2mm,所述横向连接杆5和横向加强杆6的中部均向后完成形成小V型,增强连接强度,所述减震叉腿的顶端连接有套管9,所述套管与减震叉腿的外壳一体成型,所述手把2插接于所述套管内进行固定。减震叉腿可采用液压杆,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减震叉腿和两手把,两手把分别与两所述减震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手把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减震叉腿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手把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至一固定值,两手把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连接杆,两减震叉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减震叉腿和两手把,两手把分别与两所述减震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手把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减震叉腿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手把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至一固定值,两手把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连接杆,两减震叉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前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和横向段通过一圆弧段过渡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外径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与横向段的外径均处处相等,且所述圆弧段与横向段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群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归来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