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1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包括底座和置于其上呈V字形排布的多个下料定位机构,靠近其V字形的开口处的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导辊,导辊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导辊一侧还顺序设有竖直弹性连接的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凹槽,第一压辊远离导辊的一侧通过支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靠近第一压辊的一端通过U形架弹性连接第二压辊,第二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凹槽,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分两次高精度校直的校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的设计,节约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多股的焊芯加工同时进行,保证较好的稳定性,直线度更好,提高焊芯加工的质量,节约加工时间。

A High Speed Cutting Machine for Metal Wi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speed wire blank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plurality of blanking positioning mechanisms arranged in a V-shaped arrangement on it. A guide roller with a rotating connection is arranged at one end close to the V-shaped open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guide roll, and the first pressure roll with a vertical elastic connection is arranged sequentially on one side of the guide roll. A pressing ro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second grooves. The first pressing roll is far from the guide roll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through a supporting foot. One end of the fixed plate near the first pressing roll is elas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ressing roll through a U-shaped frame. The second pressing ro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ird grooves,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high accuracy.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e high-speed blanking machine, which saves space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pac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structures. The multi-strand welding core processing is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ensuring better stability, better straightnes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elding core processing and saving processi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
本技术属于焊条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
技术介绍
焊接,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的一种加工工艺,而焊条是焊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材料,应用范围较广,属于快速消耗的耗材,因此焊条的生产的数量较大,具有较大的生产空间,而在焊条的生产过程中,其内部的杆为钢丝条,是需要经过下料切断处理后才能使用的,一般采用的原材料为盘状的钢丝盘,往往需要对其进行下料后再进行后续的切断处理,整个过程紧密配合,但是现有的设备中,前期的工作中工作较不稳定,且在同时加工多条焊芯时不能保证较好的直线度,所占用的地方太大,生产线太长。针对此种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的设计,节约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多股的焊芯加工同时进行,保证较好的稳定性,直线度更好,提高焊芯加工的质量,节约加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是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描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的设计,节约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多股的焊芯加工同时进行,保证较好的稳定性,直线度更好,提高焊芯加工的质量,节约加工时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包括底座和置于其上呈V字形排布的多个下料定位机构,靠近其V字形的开口处的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导辊,所述导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导辊一侧还顺序设有竖直弹性连接的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压辊远离所述导辊的一侧通过支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压辊的一端通过U形架弹性连接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分两次高精度校直的校直机构;所述下料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和置于其上的定位盘,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定位盘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端盖,所述端盖上弹性连接同轴心的防跳动环,所述定位杆端部径向开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端盖固定,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定位盘的一端设有环形台肩,所述环形台肩和所述防跳动环之间设有圆周分布的第一弹簧,定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环形台肩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辊通过对称的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底部和所述滑槽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压辊穿过对称的所述第一滑块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导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压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导辊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弹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平行。进一步的,靠近V形开口端的所述定位杆和所述导辊之间设有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上下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辊固定在所述U形架内,所述U形架对称的两侧开有槽,所述槽内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压辊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上与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外侧通过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底部置于所述U形架上方,所述U形架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滑杆,所述滑杆穿过所述U形板与其间隙配合,穿过所述滑杆的所述U形板和所述U形架之间固定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弹簧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压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压辊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距离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校直机和第二校直机,所述第一校直机包括对称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侧板固定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侧下方之间转动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校直辊,所述方形框架内竖直高度可调节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校直辊,所述第一校直辊和所述第二校直辊上下放置且交错排布,所述第二校直辊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校直辊的对称中心线上,所述第一校直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导槽,所述第二校直辊上设有与所述导槽间隙配合的压凸,所述第二校直机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压辊的一端,所述第二校直机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对应所述压凸的位置设有弧形校直槽,所述弧形校直槽上方分别设有顺序升降调节放置的压直排轮和与所述弧形校直槽配合的校直块。进一步的,所述方形框架中间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调节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在所述方形框架上,穿过所述调节螺栓设有同轴心的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置于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方形框架之间,所述第二校直辊置于所述连接块上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校直辊的轴线垂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L形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杆伸出所述L形支架连接工字型板,所述工字型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工字型板远离所述第一校直机的一侧通过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内可拆卸连接圆辊,所述圆辊与所述弧形校直槽对应的部分开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校直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导槽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校直辊和所述第二校直辊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校直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压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导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滚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校直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圆辊的轴线与所述滚轮的轴线垂直。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与底座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置于所述定位盘上的钢丝盘抽出的钢丝头顺序穿过各部分,通过剪切机前方的导入机构实现对本机构的线性传导。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技术通过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的设计,节约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多股的焊芯加工同时进行,保证较好的稳定性,直线度更好,提高焊芯加工的质量,节约加工时间;2、通过下料定位机构的设计,能够保证钢丝的盘料稳定的固定于其上,且能保证多股同时转动,相互之间不会干涉,且弹性的缓冲设计能够保证较好的稳定效果,在持续的拉丝过程中,不会受到后面的高度不同的影响而发生跳动的问题,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稳定性较好,且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3、通过下料定位机构与后面一系列的弹性拉紧配合的自动调节,以及拉紧调节的S形设计,不仅节约了传递的空间,节约占地,而且能够实现张紧力的自动调节,保证较好的拉直效果,提高校直的精度,为后续的工作提供较好的保证;4、通过分两次粗精的校直,保证了较好的校直效果,且与前面的工序结构的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较强,实现了多股钢丝的校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置于其上呈V字形排布的多个下料定位机构,靠近其V字形的开口处的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导辊,所述导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导辊一侧还顺序设有竖直弹性连接的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压辊远离所述导辊的一侧通过支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压辊的一端通过U形架弹性连接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分两次高精度校直的校直机构;所述下料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和置于其上的定位盘,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定位盘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端盖,所述端盖上弹性连接同轴心的防跳动环,所述定位杆端部径向开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端盖固定,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定位盘的一端设有环形台肩,所述环形台肩和所述防跳动环之间设有圆周分布的第一弹簧,定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环形台肩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置于其上呈V字形排布的多个下料定位机构,靠近其V字形的开口处的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导辊,所述导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导辊一侧还顺序设有竖直弹性连接的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压辊远离所述导辊的一侧通过支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压辊的一端通过U形架弹性连接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分两次高精度校直的校直机构;所述下料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和置于其上的定位盘,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定位盘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端盖,所述端盖上弹性连接同轴心的防跳动环,所述定位杆端部径向开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端盖固定,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定位盘的一端设有环形台肩,所述环形台肩和所述防跳动环之间设有圆周分布的第一弹簧,定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环形台肩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通过对称的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底部和所述滑槽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压辊穿过对称的所述第一滑块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压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导辊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弹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其特征在于:靠近V形开口端的所述定位杆和所述导辊之间设有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上下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杆的轴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丝高速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固定在所述U形架内,所述U形架对称的两侧开有槽,所述槽内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压辊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上与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外侧通过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底部置于所述U形架上方,所述U形架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滑杆,所述滑杆穿过所述U形板与其间隙配合,穿过所述滑杆的所述U形板和所述U形架之间固定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桥友发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