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502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包括第一液滴发生器和第二液滴发生器,第一液滴发生器包括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第一接头,第二液滴发生器包括外相流体管、第二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接头,中间相流体管用于流通中间相流体并使中间相流体与内相流体管内的内相流体垂直交汇,第一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中间相流体包裹内相流体的第一液滴,外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外相流体并使外相流体与第一液滴垂直交汇,第二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外相流体包裹第一液滴的第二液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经过亲疏水性处理,便可产生高度分散的多重包裹液滴,并且整套装置承压能力强,组装拆卸简便,易清洗。

Multiple emulsion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ple emulsion gener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iquid drop generator and a second liquid drop generator. The first droplet generator comprises an inner phase fluid tube, an intermediate phase fluid pipe, a first droplet outflow pipe and a first joint, and the second liquid drop generator comprises an outer phase fluid tube, a second drop outflow pipe and second joints. Mesophase fluid pipes are used to flow mesophase fluids and make the mesophase fluids vertically intersect with the inner phase fluids in the inner phase fluid pipes. The first droplet generator is used to generate the first droplet of the inner phase fluid wrapped by the mesophase fluids. The outer phase fluid pipes are used to flow the outer phase fluids and make the outer phase fluids vertically intersect with the first droplet. The dropper generator is used to generate a second droplet of a first droplet wrapped by an external fluid.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duce highly dispersed multiple encapsulated droplets without hydrophobic treatment, and has strong pressure bearing capacity, simple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and easy clea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重乳液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滴微流控
,尤其涉及一种多重乳液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多重乳液是指一种乳状液的内相液滴又作为另一乳状液的外相,其内部包裹分散着与之不混溶的另一液体的更小液滴,多重乳液的制备常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液滴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液滴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流控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均一的微反应器,非常适合高通量的生物化学反应;(2)纳升与皮升的反应体积,大大降低了样品与试剂的消耗;(3)与连续流动的微流控系统或者其他宏观反应系统比较起来,小尺度液滴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传热传质速率,样本混合速度大大提升,各种反应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4)油包水封装的液滴微反应器,各自之间的交叉污染以及受环境的影响会被大大减小;(5)方便于数字化的操控,等等。液滴微流控技术在医学药物、食品制备、化工合成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可以形成一些可降解的壳膜,该膜可以起到保护内部反应,隔绝外部污染的作用,常用于高通量的胶囊药物合成,药物精准输送和定点释放等。在单细胞包裹的领域,多重乳液形成的壳膜可以将单细胞包裹在内部,壳膜如果采用相变材料使其一定程度固化,可以克服乳液相互融合造成信息交叉污染的难题,将非常有利于单细胞的各种操作。另外,在净化技术、蛋白质结晶、生物活性材料固定以及微粒制造等领域也经常见到乳液多重包裹技术的运用。目前,液滴微流控技术采用较多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简称PDMS)微流控芯片法和同轴毛细管法。但PDMS微流控芯片不仅需要繁琐的光刻过程,还需要对芯片内部不同流道位置进行亲水或疏水处理,非常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同轴毛细管法目前市场上没有成熟产品,并且需要独特的毛细管粘接技巧,操作工序也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产生高度分散的多重包裹液滴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包括第一液滴发生器和第二液滴发生器,所述第一液滴发生器包括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连接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一液滴流出管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包括外相流体管、第二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外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所述内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内相流体,所述中间相流体管用于流通中间相流体并使中间相流体与所述内相流体垂直交汇,所述第一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中间相流体包裹内相流体的第一液滴,所述外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外相流体并使外相流体与所述第一液滴垂直交汇,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外相流体包裹第一液滴的第二液滴。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T字型的三通接头,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一接头外,所述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外,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一端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另一端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内。优选地,所述内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中间相流体管与所述内相流体管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外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二液滴流出管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外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连通并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十字型的四通接头,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一接头外,所述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外,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一端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另一端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内。优选地,所述内相流体管、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和所述第二液滴流出管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中间相流体管包括第一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二中间相流体管,所述第一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二中间相流体管分别设在所述内相流体管的两侧,所述中间相流体管与所述内相流体管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外相流体管包括第一外相流体管和第二外相流体管,所述第一外相流体管和第二外相流体管设在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两侧,所述外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连通并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的内径范围分别为50μm~300μm,外径范围分别为250μm~500μm;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接口内径范围均为250μm~500μm,并且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接口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包括套圈和螺母,所述套圈用于固定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所述螺母用于固定所述套圈。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内相流体推进器、中间相流体推进器以及外相流体推进器,所述内相流体推进器与所述内相流体管连通,所述中间相流体推进器与所述中间相流体管连通,所述外相流体推进器与所述外相流体管连通,所述内相流体推进器、中间相流体推进器以及外相流体推进器分别设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用于调整流体流量。优选地,所述多重乳液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双重包裹液滴时,所述流量控制器用于调整外相流量与内相流量的比值X1在1<X1<60范围之间;所述多重乳液发生装置用于产生三重或三重以上包裹液滴时,所述流量控制器用于调整外相流量与中间相流量的比值Y在1<Y<50,中间相流量与内相流量的比值Z在5<Z<50,以及外相流量与内相流量的比值X2在5<X2<50范围之间。优选地,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均为毛细玻璃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包括两个液滴发生器,第一液滴发生器由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固定接头构成,所述中间相流体管用于流通中间相流体并使中间相流体与所述内相流体垂直交汇,第一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中间相流体包裹内相流体的第一液滴,第二液滴发生器由外相流体管、第二液滴流出管和另一固定接头构成,第一液滴沿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进入第二液滴发生器,所述外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外相流体并使外相流体与所述第一液滴垂直交汇,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外相流体包裹第一液滴的第二液滴。该多重乳液发生装置无需经过亲疏水性处理,便可产生高度分散的多重包裹液滴,并且整套装置承压能力强,组装拆卸简便,易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产生的双重包裹液滴的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产生的多重包裹液滴的效果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四通接头的结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滴发生器和第二液滴发生器,所述第一液滴发生器包括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连接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一液滴流出管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包括外相流体管、第二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外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所述内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内相流体,所述中间相流体管用于流通中间相流体并使中间相流体与所述内相流体垂直交汇,所述第一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中间相流体包裹内相流体的第一液滴,所述外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外相流体并使外相流体与所述第一液滴垂直交汇,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外相流体包裹第一液滴的第二液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滴发生器和第二液滴发生器,所述第一液滴发生器包括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连接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一液滴流出管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包括外相流体管、第二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外相流体管、第一液滴流出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所述内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内相流体,所述中间相流体管用于流通中间相流体并使中间相流体与所述内相流体垂直交汇,所述第一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中间相流体包裹内相流体的第一液滴,所述外相流体管用于流通外相流体并使外相流体与所述第一液滴垂直交汇,所述第二液滴发生器用于产生外相流体包裹第一液滴的第二液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T字型的三通接头,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一接头外,所述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外,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一端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另一端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中间相流体管与所述内相流体管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外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二液滴流出管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外相流体管与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连通并相互垂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十字型的四通接头,所述内相流体管、中间相流体管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一接头外,所述外相流体管和第二液滴流出管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外,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一端嵌在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的另一端嵌在所述第二接头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重乳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相流体管、所述第一液滴流出管和所述第二液滴流出管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中间相流体管包括第一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二中间相流体管,所述第一中间相流体管和第二中间相流体管分别设在所述内相流体管的两侧,所述中间相流体管与所述内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李贵波赵星李罗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